一种新型真菌色素染色竹材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830137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8 00: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真菌色素染色竹材的方法。工艺步骤包括1)对变色竹材进行菌源的分离,纯化后得到所需变色菌株;2)将变色菌株进行快速扩大培养;3)将含色素的菌饼浸泡在提取色素溶解剂中,抽提、离心后得到色素上清液;4)真空干燥上清液,得到干燥色素;5)制备色素染液,在真空状态下将竹材浸渍在色素染液中进行浸染;6)取出浸渍竹材,控制其含水率在8~14%。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新型真菌色素染色竹材的方法绿色环保可持续,所制得的染色竹材具有色彩丰富可调控,对人体与环境无害等特点,且不会影响竹材的物理力学等使用性能,具有良好的实用性与装饰性。此染色方法可应用于竹单板、竹片、竹篾、竹丝等竹产品的染色。

A new method of dyeing bamboo with fungal pig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真菌色素染色竹材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是一种利用真菌色素配制染液来染色竹材的新型染色方法,属于生物技术和生物木材染色

技术介绍
颜色作为竹材产品的外在特征,是丰富竹材装饰性能,提高竹材附加值的重要因素。采用适当方法对竹材产品进行染色,以实现竹产品色泽的美观和色彩的多样化,是提高竹产品附加值,拓宽竹材应用范围的重要技术手段。目前我国传统的竹材染色工艺多借鉴于木材染色工艺,主要以物理法和化学法为主,会产生一些废水废液,造成了一定的环境污染,并危害人的身体健康;同时,我国竹产品的颜色过于单调,成熟的染色工艺实际上仅有漂白色和炭化色两种颜色,难以满足市场对竹产品颜色多样化的需求,从而制约了竹材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市场对于研发色彩丰富的竹产品的要求甚为迫切。竹材与木材相比,糖类、淀粉等营养物质含量较多,因而在温暖潮湿的条件下适宜真菌生长,很容易发生生物变色,产生黑色、蓝色、褐色、绿色、青色等颜色,目前对竹材生物变色的研究大多以防治为主。本专利技术从主观利用变色真菌的角度出发,从变色竹材中分离纯化变色真菌,提取变色真菌色素,配制色素染液染色竹材,以环保无污染的染色方对竹产品进行染色。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是一种通过提取变色真菌色素、配制色素染液来染色竹材的方法,其目的是通过对生物变色竹材进行菌源的分离,纯化得到所需变色菌株,对变色菌株进行扩大培养后,将变色菌浸泡于色素溶解剂中,经过抽提、离心、干燥等步骤,得到干燥色素并制成色素染液,在真空状态下浸染竹材,得到新型真菌色素染色竹材。该新型真菌色素染色竹材的方法是一种可持续、绿色环保的新型竹材染色方法,可用于竹产品的装饰。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包括如下工艺步骤:1)将表面明显发霉,并产生黄色、青色、褐色或黑色等颜色变化的竹材用蒸馏水洗净后,用切片刀切成4mm×4mm小块,在超净工作台上用0.1%的升汞溶液消毒10min,再用无菌水漂洗3遍,转移到PDA培养基上,在温度25℃与湿度80%湿度的霉菌培养箱中进行培养5~10d。将培养基内菌种上产生的孢子用灭菌水洗下,适当稀释,取一定量的孢子悬浮液涂布于PDA培养基表面,在显微镜下用细金属针或尖端圆形玻璃针将单个孢子挑出,移植于新的PDA培养基,在25~35℃温度与75~90%湿度的霉菌培养箱中进行培养,得到所需变色菌株,变色菌株主要为木霉属(Trichoderma)、链格孢属(AlternariaNees)、曲霉属(Aspergillus)、青霉属(Penicillium)、镰孢属(Fusarium)和球二孢属(Botryodiplodia)真菌中的一种;2)用内径4mm的穿孔器,灭菌后沿菌落边缘依次切取带有菌丝体的琼脂柱,用针挑取琼脂柱移植至PDA培养基进行扩大培养,利用霉菌培养箱在温度25~35℃,湿度为75~90%,黑暗的条件下扩大培养7~15d;3)配制浓度为60~90%的乙醇或浓度为0.5~1.5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为色素溶解剂,将扩大培养后含色素的菌饼浸泡在色素溶解剂中,充分振摇,在温度为25~100℃的水浴环境中2h/次浸提抽取1~2次,5000~10000r/min离心5~10min,得到乙醇或碱性色素上清液;4)将乙醇上清液直接在25~40℃、-60~-90KPa的环境中真空干燥至恒重,或在碱性色素上清液加入盐酸使其沉淀,将沉淀色素用蒸馏水洗涤3次至中性后在25~40℃、-60~-90KPa的环境中真空干燥至恒重,得到干燥色素;5)将一种或多种干燥色素按不同配比重新溶于60~90%的乙醇或0.5~1.5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制成干燥色素含量为1~5%的色素染液,利用真空浸渍染色设备,在真空度为-20~-50KPa、浸渍温度为20~40℃的真空状态下将去青去黄后厚度为1~5mm的原色或漂白的竹片、竹篾、竹丝或竹束浸渍在色素染液中进行浸染;6)从色素染液中取出浸渍后的竹材,在恒温恒湿箱中以温度20~25℃,湿度8~14%的条件下平衡48h以上,使得染色后的竹材的含水率控制在8~14%。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变色真菌为产红色色素的灰黄青霉,色素溶解剂为75%的乙醇,浸染竹材为去青去黄后厚度为4mm的原色竹片步骤1)将表面明显发霉,并产生红褐色变化的竹材用蒸馏水洗净后,用切片刀切成4mm×4mm小块,在超净工作台上用0.1%的升汞溶液消毒10min,再用无菌水漂洗3遍,转移到PDA培养基上,在温度25℃与湿度80%湿度的霉菌培养箱中进行培养。将培养基内菌种上产生的孢子用灭菌水洗下,适当稀释,取一定量的孢子悬浮液涂布于PDA培养基表面,在显微镜下用细金属针或尖端圆形玻璃针将单个孢子挑出,移植于新的PDA培养基,在25℃温度与90%湿度的霉菌培养箱中进行培养,得到灰黄青霉;步骤2)用内径4mm的穿孔器,灭菌后沿菌落边缘依次切取带有灰黄青霉菌丝体的琼脂柱,用针挑取琼脂柱移植至PDA培养基进行扩大培养,利用霉菌培养箱在温度25℃、湿度为90%、黑暗的条件下扩大培养10d;步骤3)配制浓度为75%的乙醇为色素溶解剂,将扩大培养后的灰黄青霉菌饼浸泡在色素溶解剂中,充分振摇,在温度为100℃的水浴环境中2h/次浸提抽取2次,8000r/min离心10min,得到乙醇色素上清液;步骤4)将乙醇上清液直接在40℃、-90KPa的环境中真空干燥至恒重,得到干燥色素;步骤5)将干燥色素重新溶于75%的乙醇,制成干燥色素含量为3%的色素染液,利用真空浸渍染色设备,在真空度为-40KPa、浸渍温度为40℃的真空状态下将去青去黄后厚度为4mm的原色竹片浸渍在色素染液中进行浸染;步骤6)从色素染液中取出浸渍后的竹材,在恒温恒湿中以温度25℃,湿度12%的条件下平衡48h以上,使得染色后的竹材的含水率控制在8~14%。实施例2:变色真菌为产黑色色素的可可球二孢,色素溶解剂为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浸染竹材为去青去黄后厚度为2mm的漂白竹篾步骤1)将表面明显发霉并变黑的竹材用蒸馏水洗净后,用切片刀切成4mm×4mm小块,在超净工作台上用0.1%的升汞溶液消毒10min,再用无菌水漂洗3遍,转移到PDA培养基上,在温度25℃与湿度80%湿度的霉菌培养箱中进行培养。将培养基内菌种上产生的孢子用灭菌水洗下,适当稀释,取一定量的孢子悬浮液涂布于PDA培养基表面,在显微镜下用细金属针或尖端圆形玻璃针将单个孢子挑出,移植于新的PDA培养基,在25℃温度与80%湿度的霉菌培养箱中进行培养,得到可可球二孢;步骤2)用内径4mm的穿孔器,灭菌后沿菌落边缘依次切取带有可可球二孢菌丝体的琼脂柱,用针挑取琼脂柱移植至PDA培养基进行扩大培养,利用霉菌培养箱在温度25℃、湿度为80%、黑暗的条件下扩大培养10d;步骤3)配制浓度为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为色素溶解剂,将扩大培养后的可可球二孢菌饼浸泡在色素溶解剂中,充分振摇,在温度为100℃的水浴环境中2h/次浸提抽取2次,8000r/min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真菌色素染色竹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分离竹材中的变色霉菌进行纯化扩大培养,提取纯化霉菌色素对竹材进行物理染色的一种新型真菌色素染色竹材的方法。/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真菌色素染色竹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分离竹材中的变色霉菌进行纯化扩大培养,提取纯化霉菌色素对竹材进行物理染色的一种新型真菌色素染色竹材的方法。


2.一种新型真菌色素染色竹材的方法,其特征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1)采用组织分离法对变色竹材进行菌源的分离,通过采取单孢或单根菌丝的纯化得到所需变色菌株;
2)利用霉菌培养箱对变色菌株进行快速扩大培养成菌饼;
3)采用乙醇或氢氧化钠溶液为色素溶解剂,将含色素的菌饼浸泡在提取色素溶解剂中,在温度为25~100℃的水浴环境中2h/次浸提抽取1~2次,5000~10000r/min离心5~10min,得到乙醇或碱性色素上清液;
4)将乙醇上清液直接在25~40℃环境真空干燥至恒重,或在碱性色素上清液加入盐酸使其沉淀,将沉淀色素洗涤至中性后在25~40℃环境真空干燥至恒重,真空度为-60~-90KPa,得到干燥色素;
5)将一种或多种干燥色素按配比重新溶于乙醇或氢氧化钠溶液制成色素染液,在真空状态下染色竹材浸渍在色素染液中进行浸染;
6)取出浸渍竹材,在恒温恒湿条件下平衡48h以上,含水率控制在8~14%。


3.根据权利要求2中一种新型真菌色素染色竹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变色竹材为产生黄色、青色、褐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睿琳王皓炜于志明张扬刘源松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林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