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收集水淬池爆发蒸汽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826388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7 23: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收集水淬池爆发蒸汽的装置,其包括集气冷却器、循环水泵、循环水冷却器、冷却水冷却塔、冷却水泵和引风机,所述循环水泵的进水管与水淬池连通,循环水泵的出水管与循环水冷却器第一进水管连通,循环水冷却器的第一出水管与集气冷却器连通,循环水冷却器第二出水管与冷却水冷却塔顶连通,冷却水冷却塔还通过冷却水泵与循环水冷却器第二进水管连通,集气冷却器顶部通过引风机与爬山烟囱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消除水淬池的暴发蒸汽,保证设备及电气的安全运行,大大改变工厂面貌,改善了工厂环境卫生。

A device for collecting steam from water quenching poo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收集水淬池爆发蒸汽的装置
本技术涉及环境保护
,具体是一种将水淬池中产生的暴发蒸汽,用集气冷却器收集冷却后排放,以达到消除蒸汽弥漫之目的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外企业绝大多数都是用电炉法生产黄磷,该法是将磷矿与助熔剂硅石、还原剂焦炭分别加工成一定粒度后按一定比例加入特制的电炉中,以电能作热能将混合料加热至熔融后发生还原反应,还原得的单质磷以磷蒸气形式逸出。磷矿和还原剂焦炭中的CaO、Al2O3、MgO等与加入的SiO2生成熔融态的主要以硅酸钙为主的炉渣,定期如4小时从炉底炉渣排出口排出炉外。黄磷电炉在生产中,加入二氧化硅与磷矿中的氧化钙在温度l400~1500℃下生成硅酸钙熔渣,磷渣量为每吨黄磷产生10t炉渣,炉渣量相当大,年产8万吨黄磷厂,每天排出炉渣2400~2500吨,每年排出炉渣达80万吨。从黄磷电炉排渣的方法有两种:(1)干法排渣;(2)水淬排渣。(1)干法排渣:有的企业采用直接排干渣的方法,该法是让高温的熔融炉渣直接流淌进入干渣场,待温度降低后再由工人将干渣铲起运走。此法不造成水耗,也不会造成废水的二次污染与腐蚀性蒸汽的发生,但是1300℃左右的高温熔融炉渣在生产车间流淌,其危险性非常高,而且其热辐射对生产环境也造成极大的影响,铲渣工人的烫伤事件也时有发生。因此是一种危险性很高的生产方式,是不宜推广使用的出渣方法。(2)水淬排渣。目前,在黄磷生产行业现有技术中,对黄磷炉渣的处理大多采用水淬工艺,水淬池呈敞开式,当电炉排渣时高温熔融炉渣自流进入水淬池,炉渣被水淬成块状或颗粒状,再用抓斗吊抓出炉渣送往贮槽中,定期外运。当高温熔融炉渣进入水淬池的同时,水淬池中的水随着大量的热量暴发出大量的水蒸汽,雾团滚滚冒出,笼罩整个池面,产生的大量水蒸气顿时会弥漫整个电炉厂房,形象相当不雅。原设置有抽风机,每台水淬池配备一套抽风机,在大气空间收集蒸汽简直是不可能。在国家“绿水蓝天”的国策下,消除黄磷水淬渣的环境污染已到了需要解决的问题了。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上述存在之不足,本技术的专利技术人通过长期的探索尝试以及多次的实验和努力,不断改革与创新,提出了一种收集水淬池爆发蒸汽的装置,该装置采取集气冷却器插入水封中,将大量蒸汽进行收集然后用循环水冷却,将蒸汽冷凝成水,不凝性气体再用抽风机抽出送往爬山烟囱排放,较彻底地解决水淬池的污染治理,保护了环境。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收集水淬池爆发蒸汽的装置,其包括集气冷却器、循环水泵、循环水冷却器、冷却水冷却塔、冷却水泵和引风机,所述循环水冷却器上设置有第一进水管、第二进水管和第一出水管、第二出水管,第一进水管位于循环水冷却器顶端,第一出水管位于循环水冷却器底端,第二进水管和第二出水管位于循环水冷却器上且,第二出水管位置高于第二进水管;所述循环水泵的进水管与水淬池连通,循环水泵的出水管与循环水冷却器第一进水管连通,循环水冷却器的第一出水管与集气冷却器连通,循环水冷却器第二出水管与冷却水冷却塔顶连通,冷却水冷却塔还通过冷却水泵与循环水冷却器第二进水管连通,集气冷却器顶部通过引风机与爬山烟囱连通。根据本技术所述的收集水淬池爆发蒸汽的装置,其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是:所述集气冷却器包括筒体、分布板、第三进水管、除雾板、排气口和炉渣入口,所述排气口设置在筒体顶部,且在排气口的筒体内处设置除雾板,炉渣入口设置在筒体下部,所述分布板设置在筒体内,将筒体内分割为上下两部分空间,所述第三进水管安装在分布板上方的筒体内,且第三进水管上设置有旋流喷头。根据本技术所述的收集水淬池爆发蒸汽的装置,其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是:所述第三进水管为四根,每根上设置有4个旋流喷头,四根第三进水管分为上下两层安装,每层两根。根据本技术所述的收集水淬池爆发蒸汽的装置,其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是:集气冷却器上还设置有检修入孔,所述检修入孔为三个,分别位于由第三进水管分割的三个区域内。根据本技术所述的收集水淬池爆发蒸汽的装置,其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是:所述第三进水管与循环水冷却器的第一出水管连通。根据本技术所述的收集水淬池爆发蒸汽的装置,其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是:循环水冷却器的第二进水管是通过冷却水泵与冷却水冷却塔的底部连通。根据本技术所述的收集水淬池爆发蒸汽的装置,其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是:所述集气冷却器为长方体,采用碳钢板焊接而成。根据本技术所述的收集水淬池爆发蒸汽的装置,其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是:所述炉渣入口为长方形,该炉渣入口与电路连通。根据本技术所述的收集水淬池爆发蒸汽的装置,其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是:炉渣入口底部与筒体底部齐平。根据本技术所述的收集水淬池爆发蒸汽的装置,其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是:筒体底部放置在水淬池内。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彻底消除水淬池的暴发蒸汽,保证设备及电气的安全运行,大大改变工厂面貌,改善了工厂环境卫生。(2)能耗低,每吨黄磷电耗不超过5kw·h,比常用的拉萨(RASA)法和英巴(INBA)法两种方法低得多。(3)采用本装置之后,操作工艺更加简单,而且设备成本低、投资少。(4)炉渣的热量在本技术收集水淬池爆发蒸汽的装置中引出消除,能降低循环水温度,同时也降低了黄磷尾气的温度,对提高黄磷产量大有好处。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是集气冷却器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分别为:1集气冷却器,101筒体,102分布板,103第三进水管,104旋流喷头,105除雾板,106排气口,107检修入口,108炉渣入口,2循环水泵,3循环水冷却器,301第一进水管,302第二出水管,303第二进水管,304第一出水管,4冷却水冷却塔,5冷却水泵,6引风机,7烟囱,8电炉,9水淬池。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方式。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可以不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实施例如图1、2所示:一种收集水淬池爆发蒸汽的装置,其主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收集水淬池爆发蒸汽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气冷却器、循环水泵、循环水冷却器、冷却水冷却塔、冷却水泵和引风机,所述循环水冷却器上设置有第一进水管、第二进水管和第一出水管、第二出水管,第一进水管位于循环水冷却器顶端,第一出水管位于循环水冷却器底端,第二进水管和第二出水管位于循环水冷却器上且,第二出水管位置高于第二进水管;/n所述循环水泵的进水管与水淬池连通,循环水泵的出水管与循环水冷却器第一进水管连通,循环水冷却器的第一出水管与集气冷却器连通,循环水冷却器第二出水管与冷却水冷却塔顶连通,冷却水冷却塔还通过冷却水泵与循环水冷却器第二进水管连通,集气冷却器顶部通过引风机与爬山烟囱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收集水淬池爆发蒸汽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气冷却器、循环水泵、循环水冷却器、冷却水冷却塔、冷却水泵和引风机,所述循环水冷却器上设置有第一进水管、第二进水管和第一出水管、第二出水管,第一进水管位于循环水冷却器顶端,第一出水管位于循环水冷却器底端,第二进水管和第二出水管位于循环水冷却器上且,第二出水管位置高于第二进水管;
所述循环水泵的进水管与水淬池连通,循环水泵的出水管与循环水冷却器第一进水管连通,循环水冷却器的第一出水管与集气冷却器连通,循环水冷却器第二出水管与冷却水冷却塔顶连通,冷却水冷却塔还通过冷却水泵与循环水冷却器第二进水管连通,集气冷却器顶部通过引风机与爬山烟囱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集水淬池爆发蒸汽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气冷却器包括筒体、分布板、第三进水管、除雾板、排气口和炉渣入口,所述排气口设置在筒体顶部,且在排气口的筒体内处设置除雾板,炉渣入口设置在筒体下部,所述分布板设置在筒体内,将筒体内分割为上下两部分空间,所述第三进水管安装在分布板上方的筒体内,且第三进水管上设置有旋流喷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收集水淬池爆发蒸汽的装置,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车茂彭瑞东张浩苗辉殷在飞
申请(专利权)人:雷波凯瑞磷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