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机盐类相变储能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材料领域,涉及一种相变储能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尤其涉及一种无机盐类相变储能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技术介绍
能源是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物质基础。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能源的需求量与日俱增,所以对于新能源的开发和提高新能源的利用率为解决能源问题提供了一种新思路。所以为了更好的能够将能源有效利用,相变储能材料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采用胶囊化技术制备微胶囊相变材料,能有效解决相变材料的泄漏、相分离以及腐蚀性等问题,有助于改善相变材料的应用性能,有利于拓展相变蓄热技术的应用领域。目前相变储能微胶囊的制备方法也有所报道,比如专利CN201310072571.1、CN201510636504.7都提出了一种以石蜡为芯材,将其包封在高分子聚合物中从而形成具有核壳结构的相变储能微胶囊。另外,也有部分国外文献报道了使用其他有机物为芯材,如以正十八烷为芯材、聚脲为壳的微胶囊(ColloidPolym.Sci.2002,280,260),以正癸烷、正十九烷和正二十烷为芯材,脲-蜜胺-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相变储能微胶囊,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变储能微胶囊由核和壳层;/n所述核由吸附有界面增强剂的无机盐构成;/n所述壳层由高分子聚合物或掺杂高分子聚合物构成;/n所述掺杂高分子聚合物中,掺杂物质选自纳米级别的金属、纳米级别的金属氧化物颗粒和导热无机材料中至少一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相变储能微胶囊,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变储能微胶囊由核和壳层;
所述核由吸附有界面增强剂的无机盐构成;
所述壳层由高分子聚合物或掺杂高分子聚合物构成;
所述掺杂高分子聚合物中,掺杂物质选自纳米级别的金属、纳米级别的金属氧化物颗粒和导热无机材料中至少一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变储能微胶囊,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变储能微胶囊的粒径为1~100μm;
所述壳层的厚度为100nm-1μm;
所述相变储能微胶囊的焓值保有率为60%~95%。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相变储能微胶囊,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机盐选自NaOH、LiOH、Ca(OH)2、Mg(OH)2、Al(OH)3、NaCl、LiCl、CaCl2、MgCl2、AlCl3、Na2CO3、Li2CO3、CaCO3、MgCO3、Al2(CO3)3、复合盐LiCl(37)-LiOH(63)和复合盐NaOH(85.8)-NaCl(7.8)-Na2CO3(6.4)中至少一种;所述复合盐LiCl(37)-LiOH(63)和复合盐NaOH(85.8)-NaCl(7.8)-Na2CO3(6.4)中的比例均为摩尔比;
所述无机盐的粒径为1~50μm;
所述界面增强剂选自酸酐、胺类、巯基化合物和乙基纤维素中至少一种;
具体的,所述酸酐选自乙酸酐、丙酸酐、丁二酸酐、顺丁烯二酸酐、苯甲酸酐和邻苯二甲酸酐中至少一种;
所述胺类选自苯胺、乙二胺、二异丙胺和三乙醇胺中至少一种;
所述巯基化合物选自吡咯烷、硫醇和硫酚中至少一种;
所述界面增强剂的质量为所述无机盐质量的0.1%~5%。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相变储能微胶囊,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分子聚合物或掺杂高分子聚合物中,所述高分子聚合物对应的单体选自二乙烯基苯、二甲基苯烯酸乙二醇酯、苯乙烯、丙烯酸酯和N-异丙基丙烯酰胺中至少一种;
所述纳米级别的金属选自Au、Ag、Pt、Pd、Ni、Co、Cu和Fe中至少一种;
所述纳米级别的金属氧化物颗粒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倩,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