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气瓶机构及其组装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824494 阅读:9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7 23:22
一种消防气瓶机构及其组装方法,消防气瓶机构包括:框架、设置在框架中的侧支撑梁、与侧支撑梁可拆卸连接的固定组件、及连接固定组件的气瓶组件;框架包括底板、设置在底板上的上框体、及连接在底板与所述上框体之间的竖梁;在框架的侧面,所述竖梁之间形成侧开口;所述侧支撑梁与所述上框体的内侧对应设置;所述气瓶组件包括连接所述固定组件的瓶体,所述侧开口的宽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瓶体的直径,以供瓶体可穿过侧开口;通过侧开口的宽度大于瓶体的直径,从而瓶体可从侧开口进入至框架内部后再通过固定组件与侧支撑梁连接,避免需要利用吊升设备对框架或气瓶组件进行吊升或需要多个组装人员配合,有效提高消防气瓶机构的生产效率。

Fire cylinder mechanism and its assembly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消防气瓶机构及其组装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消防产品,特别是涉及一种消防气瓶机构及其组装方法。
技术介绍
消防控制柜被广泛应用在数据中心等重要场合,以及时消除火苗、控制火情,保护重要电子设备。消防控制柜内包含有消防气瓶机构,消防气瓶机构中所存储的消防气体可通过软管输送至数据中心或微模块的各个部位,在出现火情时,高温令软管破裂,消防气体从软管破裂处释放,从而达到扑灭火情的目的。现有的消防气瓶机构一般包含箱体及安装在箱体中的气瓶,消防气体被压缩存储在气瓶中,由于气瓶重量较大,且气瓶的瓶身较为光滑,且箱体为封闭设置,导致在消防气瓶机构进行组装时,需要将箱体吊升至较高的高度,以将消防气瓶容纳至箱体中,再进行气瓶与箱体之间的固定,由于吊升的高度较大,导致需要应用吊升设备或需要多个装配人员进行配合,从而导致消防气瓶机构生产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由于需要吊升处理,导致生产效率较低的问题,提供一种消防气瓶机构及其组装方法。一种消防气瓶机构,包括:框架、设置在所述框架中的侧支撑梁、与所述侧支撑梁可拆卸连接的固定组件、及连接所述固定组件的气瓶组件;所述框架包括底板、设置在所述底板上的上框体、及连接在所述底板与所述上框体之间的竖梁;在所述框架的侧面,所述竖梁之间形成侧开口;所述侧支撑梁与所述上框体的内侧对应设置;所述气瓶组件包括连接所述固定组件的瓶体,所述侧开口的宽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瓶体的直径,以供所述瓶体可穿过所述侧开口。上述消防气瓶机构,通过在竖梁之间形成侧开口,且侧开口的宽度大于或等于瓶体的直径,从而瓶体可从侧开口进入至框架内部后再通过固定组件与侧支撑梁连接,避免需要利用吊升设备对框架或气瓶组件进行吊升或需要多个组装人员配合,有效提高消防气瓶机构的生产效率。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侧支撑梁对称设置在所述框架的内侧;所述侧支撑梁上设有内缺口;所述内缺口的开口朝向所述框架内部;所述固定组件包括横向支撑梁;所述瓶体上远离输出口的一端连接有若干安装块;所述瓶体通过所述安装块连接所述横向支撑梁;从而可有效缩短固定组件及瓶体的移动路径及方便收紧螺钉件。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侧支撑梁的内部设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与所述横向支撑梁的端部对应设置;从而提升侧支撑梁的机械强度,避免侧支撑梁受压变形。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组件还包括垂直所述横向支撑梁的纵向支撑梁;所述安装块绕所述瓶体的轴心均匀分布;部分所述安装块连接所述纵向支撑梁;所述纵向支撑梁的端部连接所述上框体;从而增加了固定组件的受力点。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框体在所述侧支撑梁的上方设有外缺口;所述外缺口与所述内缺口对应设置;所述上框体还设有与所述纵向支撑梁端部对应的纵缺口;从而方便操作连接横向支撑梁与侧支撑梁的螺钉件或连接纵向支撑梁与上框体的螺钉件。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连接所述框架的面板组件;所述面板组件包括安装在所述框架侧面上的侧封板、安装在所述框架端面上的端板、及安装在所述框架上侧的盖板;所述侧封板及所述端板分别对称设置;从而可对瓶体提供保护。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气瓶组件还包括连通至所述瓶体输出口的输送管道、及安装在所述端板上的喷嘴;所述输送管道的端口连通至所述喷嘴;从而可向消防气瓶机构的外部输出消防气体。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气瓶组件还包括安装在瓶体输出口上的气压仪表;所述气压仪表面向所述端板设置;所述端板上设有与所述气压仪表对应的观察窗口;从而维护操作人员可从观察窗口查看气压仪表的指示状态。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面板组件还包括连接所述框架的转接条;从而方便实现消防气瓶机构在消防控制柜内部的安装。一种消防气瓶机构的组装方法,用于完成消防气瓶机构的组装,包括如下步骤:将所述气瓶组件与所述固定组件进行固定连接;将所述气瓶组件从所述框架的侧开口放置到所述框架中;在所述框架中抬升所述气瓶组件及所述固定组件并将所述固定组件与所述侧支撑梁连接;从而降低了消防气瓶机构的组装条件,避免需要将框架或气瓶组件吊升至较高的高度,无需使用吊升设备进行吊升,及避免需要多个操作人员进行配合。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消防气瓶机构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消防气瓶机构在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消防气瓶机构在隐藏面板组件后的立体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的消防气瓶机构在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图5为图4所示的消防气瓶机构的分解示意图;图6为图5所示的消防气瓶机构的A处放大图;图7为图4所示的消防气瓶机构在另一角度的分解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消防气瓶机构的组装方法的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但是,本专利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专利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请参阅图1至图8,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消防气瓶机构100,用于存储或输出消防气体。该消防气瓶机构100包括框架20、设置在框架20中的侧支撑梁30、与侧支撑梁30可拆卸连接的固定组件40、及连接固定组件40的气瓶组件50;框架20包括底板21、设置在底板21上的上框体22、及连接在底板21与上框体22之间的竖梁23;在框架20的侧面,竖梁23之间形成侧开口231;侧支撑梁30与上框体22的内侧对应设置;气瓶组件50包括连接固定组件40的瓶体51,侧开口231的宽度大于或等于瓶体51的直径,以供瓶体51可穿过侧开口231。通过在竖梁23之间形成侧开口231,且侧开口231的宽度大于或等于瓶体51的直径,从而瓶体51可从侧开口231进入至框架20内部后再通过固定组件40与侧支撑梁30连接,避免需要利用吊升设备对框架20或气瓶组件50进行吊升或需要多个组装人员配合,有效提高消防气瓶机构100的生产效率。请参阅图3及图5,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侧支撑梁30对称设置在框架20的内侧;侧支撑梁30上设有内缺口31;内缺口31的开口朝向框架20内部;固定组件40包括横向支撑梁41;瓶体51上远离输出口的一端连接有若干安装块511;瓶体51通过安装块511连接横向支撑梁41;在消防气瓶机构100的组装过程中,横向支撑梁41的端部由下往上经过内缺口31,然后到达侧支撑梁30的上侧,利用侧支撑梁30对横向支撑梁41的端部进行支撑后,通过螺钉件将横向支撑梁41与侧支撑梁30进行固定,从而可有效缩短固定组件40及瓶体51的移动路径及方便收紧螺钉件;具体地,侧支撑梁30可与上框体22一体化连接;可选地,瓶体51上的安装块511与横向支撑梁41之间通过焊接固定,也可通过螺钉固定。请参阅图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消防气瓶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设置在所述框架中的侧支撑梁、与所述侧支撑梁可拆卸连接的固定组件、及连接所述固定组件的气瓶组件;所述框架包括底板、设置在所述底板上的上框体、及连接在所述底板与所述上框体之间的竖梁;在所述框架的侧面,所述竖梁之间形成侧开口;所述侧支撑梁与所述上框体的内侧对应设置;所述气瓶组件包括连接所述固定组件的瓶体,所述侧开口的宽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瓶体的直径,以供所述瓶体可穿过所述侧开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消防气瓶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设置在所述框架中的侧支撑梁、与所述侧支撑梁可拆卸连接的固定组件、及连接所述固定组件的气瓶组件;所述框架包括底板、设置在所述底板上的上框体、及连接在所述底板与所述上框体之间的竖梁;在所述框架的侧面,所述竖梁之间形成侧开口;所述侧支撑梁与所述上框体的内侧对应设置;所述气瓶组件包括连接所述固定组件的瓶体,所述侧开口的宽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瓶体的直径,以供所述瓶体可穿过所述侧开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防气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支撑梁对称设置在所述框架的内侧;所述侧支撑梁上设有内缺口;所述内缺口的开口朝向所述框架内部;所述固定组件包括横向支撑梁;所述瓶体上远离输出口的一端连接有若干安装块;所述瓶体通过所述安装块连接所述横向支撑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消防气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支撑梁的内部设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与所述横向支撑梁的端部对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消防气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还包括垂直所述横向支撑梁的纵向支撑梁;所述安装块绕所述瓶体的轴心均匀分布;部分所述安装块连接所述纵向支撑梁;所述纵向支撑梁的端部连接所述上框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消防气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框体在所述侧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军营龚功春
申请(专利权)人:易事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