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双向泄压的气溶胶灭火装置及其泄压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091920 阅读:8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4 19: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可双向泄压的气溶胶灭火装置及其泄压方法,装置部分包括内筒,所述内筒内设有灭火剂药柱,所述内筒顶部与顶盖连接,所述顶盖上开设有多个喷孔,所述内筒外侧设有外筒,外筒顶部设有挡架,外筒底部设有泄放孔;另外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相应的泄压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装置结构紧凑简单,可靠性高,安装方便;能够在灭火剂发生爆燃时高效地对其进行泄压过程,避免灭火剂筒体在泄压时因反冲力的作用发生移动的现象,保证了周围设备的安全性。

An aerosol fire extinguishing device with two-way pressure relief and its pressure relief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双向泄压的气溶胶灭火装置及其泄压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消防
,具体地指一种可双向泄压的气溶胶灭火装置及其泄压方法。
技术介绍
火灾的发生常常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造成重大的损失,及时有效的消防设备可以将火灾消灭在萌芽之中。现代工作和生活环境中,交通工具、电子设备、家用电器和厨房等相对密闭的场所,普通的移动式灭火装置能够有效解决灭火问题,但是对于一些无人值守的封闭空间,如城市综合管廊,小型无人值守基站等应用场所,若使用现有的移动式灭火装置,其往往会因灭火不及时导致对人体或财产造成危害。因此在该类型空间安装固定式的自动灭火装置必不可少,然而现有的固定式灭火装置大多只是考虑在一侧开设泄压孔或者设置较为复杂的泄爆结构,如果灭火剂发生爆燃后,单纯地通过一侧泄压孔进行泄压不能够快速进行泄压过程,使得泄压孔附近的区域极易产生爆裂,而且在泄压过程中灭火剂筒体由于反冲力的作用极易发生移动而损坏周围设备,而使用较为复杂的泄爆结构则会使得整个灭火装置的造价昂贵,成本升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可双向泄压的气溶胶灭火装置及其泄压方法,其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易于推广应用,能够在灭火剂发生爆燃时高效地对其进行泄压过程,同时避免灭火剂筒体在泄压时因反冲力的作用发生移动的现象。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双向泄压的气溶胶灭火装置,包括内筒,所述内筒内设有灭火剂药柱,所述内筒顶部与顶盖连接,所述顶盖上开设有多个喷孔,所述内筒外侧设有外筒,外筒顶部设有挡架,外筒底部设有泄放孔。优选地,所述内筒表面套设有安装环,所述安装环端部设有贯穿孔,所述外筒紧贴安装环外周安装。更为优选地,所述外筒包括互相对接的上外筒和下外筒,所述上外筒和下外筒均套设固定于安装环外周上。更为优选地,所述上外筒底部、下外筒顶部和安装环外周均开设有用于穿设螺钉的螺孔。更为优选地,所述上外筒和下外筒对接的位置表面还套设有紧箍环,所述紧箍环包括两个铰接连接的半圆形箍环,半圆形箍环另一端设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开设有安装孔。优选地,所述灭火剂药柱上方还设有隔网,所述隔网上设有冷却剂。优选地,所述灭火剂药柱与启动部件的引发端接触,所述启动部件为热敏线结构或电点火头结构。另外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上述气溶胶灭火装置的泄压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内筒内的灭火剂药柱被启动部件点燃后产生热气溶胶气体,热气溶胶气体从顶盖上开设有喷孔喷出,实现灭火过程;步骤2):当灭火剂药柱发生爆燃时,产生的大量热气流在内筒内积聚,内筒内的压力骤增并将顶盖冲出,顶盖脱离内筒后并被挡架挡住;步骤3):一部分热气流从顶盖的喷孔喷出到装置外的空气中,实现正向泄压过程;步骤4):另一部分热气流沿着顶盖与内筒顶部间的缝隙进入到内筒外侧壁与外筒内侧壁之间的缝隙中,然后通过外筒底部的泄放孔喷出到装置外的空气中,实现反向泄压过程。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的装置结构紧凑简单,可靠性高,安装方便;能够在灭火剂发生爆燃时高效地对其进行泄压过程,避免灭火剂筒体在泄压时因反冲力的作用发生移动的现象,保证了周围设备的安全性。2、本专利技术可以实现正反双向二次泄压过程,首先是当内筒内的压力骤增并将顶盖冲出时,顶盖脱落的瞬间可以使得内筒内的压力骤然下降,一部分热气流从顶盖的喷孔喷出到装置外的空气中,实现正向第一次泄压过程;另一部分热气流沿着顶盖与内筒顶部间的缝隙进入到内筒外侧壁与外筒内侧壁之间的缝隙中,然后通过外筒底部的泄放孔喷出到装置外的空气中,实现反向第二次泄压过程。3、由于装置在泄压过程中,正向泄压和反向泄压是同时进行,而且方向相反,彼此可以互相抵消大部分动能,不至于整个筒体发生移动而飞出固定安装位置,大大增加了其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可双向泄压的气溶胶灭火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从底部斜向上方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外筒及紧箍环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4为内筒及安装环之间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5为内筒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1沿着中心轴竖直剖开后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中:内筒1、隔网2、顶盖3、喷孔4、外筒5、上外筒5.1、下外筒5.2、挡架6、泄放孔7、安装环8、贯穿孔9、螺孔10、紧箍环11、半圆形箍环11.1、安装板11.2、安装孔11.3。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如图1至6所示,一种可双向泄压的气溶胶灭火装置,包括内筒1,所述内筒1内设有灭火剂药柱,所述内筒1顶部与顶盖3连接,所述顶盖3上开设有多个喷孔4,所述内筒1外侧设有外筒5,外筒5顶部设有挡架6,外筒5底部设有泄放孔7。在本实施例中挡架6可以有效阻挡顶盖3脱落时飞出,保证装置的安全性。优选地,所述内筒1表面套设有安装环8,所述安装环8端部设有贯穿孔9,所述外筒5紧贴安装环8外周安装。通过安装环8可以将外筒5与内筒1分隔开来,使得外筒5与内筒1之间能够保持一定的缝隙,一者起到隔热作用,防止内筒1温度过高后热量快速传导到外筒5,二者便于爆燃后热气流从缝隙中通过,而在安装环8端部设有贯穿孔9后,可以保证热气流不会被安装环8阻隔,使得内筒1外侧壁与外筒5内侧壁形成的缝隙空间能够上下贯通,不影响泄压过程。更为优选地,所述外筒5包括互相对接的上外筒5.1和下外筒5.2,所述上外筒5.1和下外筒5.2均套设固定于安装环8外周上。将外筒5设置成组合方式,便于灭火装置的安装过程。更为优选地,所述上外筒5.1底部、下外筒5.2顶部和安装环8外周均开设有用于穿设螺钉的螺孔10。这样设计后,可以将上外筒5.1、下外筒5.2和安装环8组合安装固定到一起,利于连续工业化生产加工过程。更为优选地,所述上外筒5.1和下外筒5.2对接的位置表面还套设有紧箍环11,所述紧箍环11包括两个铰接连接的半圆形箍环11.1,半圆形箍环11.1另一端设有安装板11.2,所述安装板11.2上开设有安装孔11.3。通过紧箍环11可以进一步将上外筒5.1和下外筒5.2紧箍在安装环8表面,而且将两个半圆形箍环11.1合拢后,可以通过安装板11.2与周围狭小空间内的物体紧固起来,便于整个气溶胶灭火装置的安装过程。优选地,所述灭火剂药柱上方还设有隔网2,所述隔网2上设有冷却剂。本实施例中,灭火剂药柱为气溶胶发生剂制成的固态圆柱体结构,冷却剂可以为陶瓷球,可以进一步减少灭火剂喷出时带来的温度。优选地,所述灭火剂药柱与启动部件的引发端接触,所述启动部件为热敏线结构或电点火头结构。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在灭火装置外侧设置探测装置,探测装置的线与控制器连接,控制器输出端与启动部件的启动线连接,当有火灾、过热等情况发生时,探测装置(探测装置为温度传感器和/或烟雾传感器)检测到外部因火灾而产生高温环境后,发出信号给控制器(本实施例中控制器可以选用51单片机,型号为80C51单片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双向泄压的气溶胶灭火装置,包括内筒(1),所述内筒(1)内设有灭火剂药柱,所述内筒(1)顶部与顶盖(3)连接,所述顶盖(3)上开设有多个喷孔(4),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1)外侧设有外筒(5),外筒(5)顶部设有挡架(6),外筒(5)底部设有泄放孔(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双向泄压的气溶胶灭火装置,包括内筒(1),所述内筒(1)内设有灭火剂药柱,所述内筒(1)顶部与顶盖(3)连接,所述顶盖(3)上开设有多个喷孔(4),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1)外侧设有外筒(5),外筒(5)顶部设有挡架(6),外筒(5)底部设有泄放孔(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双向泄压的气溶胶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1)表面套设有安装环(8),所述安装环(8)端部设有贯穿孔(9),所述外筒(5)紧贴安装环(8)外周安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双向泄压的气溶胶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5)包括互相对接的上外筒(5.1)和下外筒(5.2),所述上外筒(5.1)和下外筒(5.2)均套设固定于安装环(8)外周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双向泄压的气溶胶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外筒(5.1)底部、下外筒(5.2)顶部和安装环(8)外周均开设有用于穿设螺钉的螺孔(10)。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双向泄压的气溶胶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外筒(5.1)和下外筒(5.2)对接的位置表面还套设有紧箍环(11),所述紧箍环(11)包括两个铰接连接的半圆形箍环(11.1),半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俊峰赵恒张晓剑徐大军张晋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及安盾消防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