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CT检查头部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824198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7 23: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CT检查头部固定装置,应用于CT检查床,包括支撑体,所述支撑体呈U形,所述支撑体向前凸出形成有安装部;两个侧部固定气囊,对称设置于所述支撑体的两侧;顶部固定组件,与所述支撑体的一侧固定连接,并与所述支撑体的另一侧可拆卸的连接,所述顶部固定组件包括固定条和限位柱,所述固定条设置有轴向滑槽,限位相对支撑体固定设置,且位于所述轴向滑槽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通过U形支撑体实现对患者头部的支撑,通过设置在支撑体两侧的侧部固定气囊能够填充患者头部与支撑体之间的间隙,通过设置可拆卸的顶部固定组件,实现对患者头部的固定,进而能够完成对昏迷躁动病人的头部CT检查。

A head fixing device for CT examin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CT检查头部固定装置
本技术涉及CT检查辅助设备
,具体的说是一种CT检查头部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昏迷躁动病人常规需尽快做头部CT检查,以明确颅内出血或血肿、肿瘤压迫、寄生虫等疾病,以及病变部位,以便尽快开展针对性治疗,抢救病人生命及减少致残率。但是这些病人在进行CT检查时已处于昏迷状态,一般有谵妄、躁动等症状,头部有不自主运动,很难完成头部CT检查或检查图像效果不佳。为了帮助检查人员尽快高质量完成检查,需要一种头部固定装置,能够将病人头部固定于检查床,但不损伤病人,也不影响CT检查图像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出了一种CT检查头部固定装置,致力于解决前述
技术介绍
中的技术问题或之一。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CT检查头部固定装置,应用于CT检查床,包括支撑体,所述支撑体呈U形,所述支撑体向前凸出形成有安装部;两个侧部固定气囊,对称设置于所述支撑体的两侧;顶部固定组件,与所述支撑体的一侧固定连接,并与所述支撑体的另一侧可拆卸的连接,所述顶部固定组件包括固定条和限位柱,所述固定条设置有轴向滑槽,限位相对支撑体固定设置,且位于所述轴向滑槽内。作为本技术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顶部固定组件还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固定设置于所述支撑体的一侧,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用于容置所述固定条的容置腔,所述限位柱固定设置于所述容置腔的开口处。作为本技术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固定条的顶端轴向设置有多个扣孔,所述支撑体的另一侧设置有与所述扣孔适配的卡钩,所述固定条与所述支撑体的另一侧卡扣连接。作为本技术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支撑体的底部朝向患者头部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垫层,所述固定条朝向患者头部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垫层。作为本技术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垫层和第二垫层的材质均为无纺布。作为本技术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支撑条的顶端设置有握持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中,通过U形支撑体实现对患者头部的支撑,通过设置在支撑体两侧的侧部固定气囊能够填充患者头部与支撑体之间的间隙,防止患者头部左右晃动或移动,通过设置可拆卸的顶部固定组件,防止患者头部上下移动,实现对患者头部的固定,进而能够完成对昏迷躁动病人的头部CT检查,为抢救病人提供诊断依据。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具体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4为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固定条的运动分解图;图5为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固定条的局部详图。图中,1-支撑体,11-安装部,12-第一垫层,2-侧部固定气囊,3-顶部固定组件,31-固定条,31a-轴向滑槽,31b-第二垫层,31c-扣孔,31d-握持部,32-限位柱,33-壳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所涉及的各构件的形状、构造、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位置及连接关系、各部分的作用及工作原理、制造工艺及操作使用方法等,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以帮助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专利技术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和2所示,提供了一种CT检查头部固定装置,应用于CT检查床,包括支撑体1,所述支撑体1呈U形,所述支撑体1向前凸出形成有安装部11,安装部11与CT检查床的安装孔相适配;两个侧部固定气囊2,对称设置于所述支撑体1的两侧;顶部固定组件3,与所述支撑体1的一侧固定连接,并与所述支撑体1的另一侧可拆卸的连接,所述顶部固定组件3包括固定条31和限位柱32,所述固定条31设置有轴向滑槽31a,限位相对支撑体1固定设置,且位于所述轴向滑槽31a内。本技术中两个侧部固定气囊2外接外部充气泵,根据需要可以使用外部充气泵对两个侧部固定气囊2进行充气。一般情况下,气囊保持未充气状态,固定条31未与支撑体1的另一侧连接,此时,该CT检测头部固定装置与普通头部支撑装置无异,仅作为头部支撑使用,在CT检查过程中支撑患者的头部,当遇到昏迷躁动的患者需要进行CT检查时,将患者头部放置于支撑体1中,根据患者头部的大小决定是否需要对侧部固定气囊2进行充气,如果患者的头部与支撑体1两侧的间隙较小,则不需要对侧部固定气囊2进行充气,如果患者的头部与支撑体1两侧的间隙较大,则需要对侧部固定气囊2进行充气,充气量的大小以侧部固定气囊2能够填满患者头部与支撑体1两侧的间隙且保持一定的张紧力为宜,使侧部固定气囊2能够防止患者有较大幅度的左右移动,然后再将固定条31与支撑体1的另一侧连接,使固定条31、支撑体1与侧部固定气囊2形成头部固定腔,患者的头部限定在头部固定腔内,避免CT检查过程中患者头部移动,对检查结果造成影响。具体的,支撑体1与顶部固定组件3均采用硬质塑料材质制作,一方面既具有一定的刚度,能够对患者的头部进行固定,另一方面也不影响CT设备的使用。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可选的实施例,如图2-4所示,所述顶部固定组件3还包括壳体33,所述壳体33固定设置于所述支撑体1的一侧,所述壳体33内设置有用于容置所述固定条31的容置腔,所述限位柱32固定设置于所述容置腔的开口处。正常使用过程中,固定条31的主体放置于壳体33内,避免对检查操作造成影响,需要使用固定条31时,先向上将固定条31拉出,直至限位柱32抵住固定条31内的轴向滑槽31a的底端,然后以限位柱32为中心,朝着支撑体1另一侧所在的方向翻转固定条31,最后将固定条31与支撑体1的另一侧固定连接,使用完毕后,再反向操作,将固定条31重新放置于容纳腔中,结构简单,且操作方便。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可选的实施例,如图5所示,所述固定条31的顶端轴向设置有多个扣孔31c,所述支撑体1的另一侧设置有与所述扣孔31c适配的卡钩,所述固定条31与所述支撑体1的另一侧卡扣连接。使用过程中,由于患者的头部大小有差异,将固定条31与支撑体1的另一侧固定连接过程中,根据患者头部的大小选择适宜的扣孔31c,将卡钩穿过该扣孔31c,以达到固定患者头部大小的目的。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可选的实施例,如图1-2所示,所述支撑体1的底部朝向患者头部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垫层12,所述固定条31朝向患者头部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垫层31b。优选的,所述第一垫层12和第二垫层31b的材质均为无纺布。使用无纺布作为第一垫层12和第二垫层31b,一方面更换方便,更加的卫生,另一方面不会对患者的皮肤产生刺激,具有很好的亲肤感。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可选的实施例,所述支撑条的顶端设置有握持部31d,以方便医护人员拿取。本技术中,通过U形支撑体1实现对患者头部的支撑,通过设置在支撑体1两侧的侧部固定气囊2能够填充患者头部与支撑体1之间的间隙,防止患者头部左右晃动或移动,通过设置可拆卸的顶部固定组件3,防止患者头部上下移动,实现对患者头部的固定,进而能够完成对昏迷躁动病人的头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CT检查头部固定装置,应用于CT检查床,其特征在于:包括/n支撑体,所述支撑体呈U形,所述支撑体向前凸出形成有安装部;/n两个侧部固定气囊,对称设置于所述支撑体的两侧;/n顶部固定组件,与所述支撑体的一侧固定连接,并与所述支撑体的另一侧可拆卸的连接,所述顶部固定组件包括固定条和限位柱,所述固定条设置有轴向滑槽,限位相对支撑体固定设置,且位于所述轴向滑槽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CT检查头部固定装置,应用于CT检查床,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撑体,所述支撑体呈U形,所述支撑体向前凸出形成有安装部;
两个侧部固定气囊,对称设置于所述支撑体的两侧;
顶部固定组件,与所述支撑体的一侧固定连接,并与所述支撑体的另一侧可拆卸的连接,所述顶部固定组件包括固定条和限位柱,所述固定条设置有轴向滑槽,限位相对支撑体固定设置,且位于所述轴向滑槽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CT检查头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固定组件还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固定设置于所述支撑体的一侧,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用于容置所述固定条的容置腔,所述限位柱固定设置于所述容置腔的开口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红刘竹月翟建刘晓平
申请(专利权)人: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