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小玲专利>正文

一种多状态的凉拖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22069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7 22: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状态的凉拖鞋,包括鞋底、鞋头及鞋尾,鞋头固定设置于鞋底的前端,鞋尾可拆卸设置于鞋底的后端,鞋尾朝向鞋底的前端设置有前侧包裹边、朝向鞋底的后端设置有后侧包裹边,前侧包裹边与后侧包裹边一端固定连接,另一端设置有连接前侧包裹边及后侧包裹边的第一魔术贴组,后侧包裹边包括相互分离的左侧部及右侧部,左侧部与右侧部之间设置有连接左侧部与右侧部的第二魔术贴组。采用上述方案,提供一种具有凉鞋状态、带有前侧包裹边的拖鞋状态、只含有鞋头的拖鞋状态,且在凉鞋状态下对脚踝有效包裹的一种多状态的凉拖鞋。

A kind of multi-state Sanda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状态的凉拖鞋
本技术涉及一种凉鞋,具体涉及一种多状态的凉拖鞋。
技术介绍
凉鞋是一种脚趾外露的鞋类,以赤脚穿着为主,通风凉快似拖鞋。拖鞋是鞋子的一种,后跟全空,只有前面有鞋头。凉鞋与脱鞋相比,具有鞋尾,凉鞋通过鞋头与鞋尾共同作用将脚有效的与鞋底捆绑在一起,从而起到保护脚底、穿着稳定、透气良好的效果。而拖鞋相比凉鞋,对脚的束缚效果更小,使得穿着的舒适性、穿脱鞋的便捷性、透气性更强,但是由于束缚性小,使得拖鞋的穿着稳定程度更低。因此,两者分别具有优劣性。现在市面上具有凉鞋与拖鞋的状态可相互切换的一类鞋子,其将鞋尾通过铰接的方式与鞋底相互连接,且鞋尾呈U形状,因此,虽然鞋尾通过铰接的方式可以实现上下翻转而切换形态,但是,鞋尾存在易磨损、对脚后跟易干扰引起穿着不适、无法周向包裹脚踝而使穿着稳定性低下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凉鞋状态、带有前侧包裹边的拖鞋状态、只含有鞋头的拖鞋状态,且在凉鞋状态下对脚踝有效包裹的一种多状态的凉拖鞋。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包括鞋底、鞋头及鞋尾,所述鞋头固定设置于鞋底的前端,所述鞋尾可拆卸设置于鞋底的后端,所述鞋尾朝向鞋底的前端设置有前侧包裹边、朝向鞋底的后端设置有后侧包裹边,所述前侧包裹边与后侧包裹边一端固定连接,另一端设置有连接前侧包裹边及后侧包裹边的第一魔术贴组,所述后侧包裹边包括相互分离的左侧部及右侧部,所述左侧部与右侧部之间设置有连接左侧部与右侧部的第二魔术贴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1.鞋底上鞋头与鞋尾的设置,实现了凉鞋的状态;2.鞋尾可拆卸的设置,实现了将鞋尾拆卸从而用以只带有鞋头的拖鞋的状态;3.鞋尾的前侧包裹边及后侧包裹边的设置,实现了在凉鞋状态下,可有效的包裹脚踝,从而使得穿着稳定性强;4.前侧包裹边及后侧包裹边上第一魔术贴组的设置,则实现了可将两者一端相互揭开,从而使得穿着更加的便捷,穿着完毕之后通过第一魔术贴组将前侧包裹边及后侧包裹边重新贴合,使得连接稳定;5.后侧包裹边可相互分离为左侧部及右侧部,并通过第二魔术贴组连接,因此,当需要作为拖鞋使用时,也可不必将鞋尾从鞋底卸下,而是将第二魔术贴组打开,从而使左侧部与右侧部分离,实现带前侧包裹边的拖鞋状态,该拖鞋状态通过鞋头与前侧包裹边共同支撑脚部,使得穿着相比只带鞋头的拖鞋状态更加的稳定,且后侧包裹边左右分离,因此水平位置较高,不易与地面发生磨损,此外,左右分离使得后侧包裹边脱离脚后跟的活动范围,因此不会对脚后跟产生干扰,使得穿着舒适性更强。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鞋尾位于鞋底的左侧设置有用于粘接左侧部的第一魔术贴片,所述鞋尾位于鞋底的右侧设置有用于粘接右侧部的第二魔术贴片。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魔术贴片及第二魔术贴片的设置,使得需要左侧部及右侧部相互分离的情况下,将左侧部及右侧部分别翻折粘接与第一魔术贴片及第二魔术贴片上,从而实现左侧部与右侧部相对鞋尾的固定,进一步提高左侧部及右侧部对脚后跟的防干扰性,增强穿着舒适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左侧部上设置有供左侧部朝第一魔术贴片翻折的左侧裁缝线,所述右侧部上设置有供右侧部朝第二魔术贴片翻折的右侧裁缝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左侧裁缝线及右侧裁缝线的设置,使得通过裁缝的方式将裁缝线位置处进行挤压,从而使得该处厚度较薄,因此左侧部及右侧部翻转时,可实现以对应侧的裁缝线为翻转中心,进行平整的翻转,提高平整性以及防止鞋尾出现不规则的折痕而破坏鞋尾的强度。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左侧部或者右侧部朝向鞋底的前端侧固定设置有与后侧包裹边形状大小相适配的脚踝保护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脚踝保护层的设置,在左侧部与右侧部通过第二魔术贴组粘接之后,通过脚踝保护层覆盖粘接位置,使得在穿着状态下,脚踝连续性的受到脚踝保护层的包裹,增强了穿着的舒适性,防止在左侧部与右侧部的粘接处因不平整而使得穿着不适。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鞋底与鞋尾之间设置有用于可拆卸连接鞋底与鞋尾的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一插片、第二插片、第一限位板、第二限位板及扩张弹簧,所述第一限位板与第二限位板相互平行设置,且固定设置于鞋底,所述第一插片及第二插片滑移设置于第一限位板与第二限位板之间,且连接设置于鞋尾,所述第一限位板朝向第二限位板侧及第二限位板朝向第一限位板侧沿长度方向等间距排列设置有若干的防退卡槽,所述第一插片朝向第一限位板侧及第二插片朝向第二限位板侧对应防退卡槽设置有若干的防退卡齿,所述第一插片朝向第二插片侧设置有导向杆,所述第二插片朝向第一插片侧设置有导向筒体,所述导向杆与导向筒体的轴向平行于第一插片朝向第二插片方向,且导向杆滑移插设于导向筒体内,所述扩张弹簧设置于导向筒体内,且一端连接于导向杆,另一端连接于导向筒体,且扩张弹簧的复位方向与防退卡齿朝防退卡槽插设方向相同。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1.鞋底与鞋尾通过连接组件实现相互连接及分离;2.第一限位板及第二限位板上均设置防退卡槽以及第一插片及第二插片均对应设置防退卡齿,因此实现双边卡设,使得卡设更加的稳定;3.扩张弹簧则实现了有效的将防退卡齿朝防退卡槽内挤压,从而使得卡设更加的稳定,提高连接强度;4.导向杆及导向筒体的设置,使得第一插片及第二插片除导向杆的轴向以外,无法相对位移,增强了第一插片及第二插片的同步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向筒体背离第二插片端沿径向朝内设置有防止导向杆脱出导向筒体的第一限位凸部,所述导向杆背离第一插片端沿径向朝外设置有与第一限位凸部配合的第二限位凸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限位凸部及第二限位凸部的设置,使得导向杆无法从导向筒体内脱离,因此使得第一插片及第二插片的整体性更好,防止因脱离导致零部件丢失。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插片位于各防退卡齿排列方向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解锁杆,所述第二插片位于各防退卡齿排列方向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解锁杆。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解锁杆及第二解锁杆的设置,使得外力通过同时挤压第一解锁杆及第二解锁杆,来使防退卡齿从防退卡槽内退出,从而使拆卸更加的便捷。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鞋底包括与地面接触的下鞋底及用于支撑脚掌的上鞋底,所述连接组件设置于下鞋底。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1.鞋底分为上鞋底与下鞋底,因此,上下鞋底可采用不同的材料来适配与地面的接触以及与脚掌的接触;2.连接组件与下鞋底连接设置,从而防止连接组件延伸至上鞋底内而影响穿着舒适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组件为四组,两组所述连接组件设置于鞋底的左侧,另外两组所述连接组件设置于鞋底的右侧,同侧的两组所述连接组件朝鞋底的前端方向排列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1.连接组件分别设置于鞋底的左右两侧,实现了左右均连接,提高连接的强度;2.同侧设置两组连接组件,通过多组设置进一步提高连接强度;3.同侧两组连接组件沿前后方向排列,不但适配鞋尾的薄壁材料,而且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状态的凉拖鞋,包括鞋底、鞋头及鞋尾,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头固定设置于鞋底的前端,所述鞋尾可拆卸设置于鞋底的后端,所述鞋尾朝向鞋底的前端设置有前侧包裹边、朝向鞋底的后端设置有后侧包裹边,所述前侧包裹边与后侧包裹边一端固定连接,另一端设置有连接前侧包裹边及后侧包裹边的第一魔术贴组,所述后侧包裹边包括相互分离的左侧部及右侧部,所述左侧部与右侧部之间设置有连接左侧部与右侧部的第二魔术贴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状态的凉拖鞋,包括鞋底、鞋头及鞋尾,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头固定设置于鞋底的前端,所述鞋尾可拆卸设置于鞋底的后端,所述鞋尾朝向鞋底的前端设置有前侧包裹边、朝向鞋底的后端设置有后侧包裹边,所述前侧包裹边与后侧包裹边一端固定连接,另一端设置有连接前侧包裹边及后侧包裹边的第一魔术贴组,所述后侧包裹边包括相互分离的左侧部及右侧部,所述左侧部与右侧部之间设置有连接左侧部与右侧部的第二魔术贴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状态的凉拖鞋,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尾位于鞋底的左侧设置有用于粘接左侧部的第一魔术贴片,所述鞋尾位于鞋底的右侧设置有用于粘接右侧部的第二魔术贴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状态的凉拖鞋,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部上设置有供左侧部朝第一魔术贴片翻折的左侧裁缝线,所述右侧部上设置有供右侧部朝第二魔术贴片翻折的右侧裁缝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状态的凉拖鞋,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部或者右侧部朝向鞋底的前端侧固定设置有与后侧包裹边形状大小相适配的脚踝保护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状态的凉拖鞋,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底与鞋尾之间设置有用于可拆卸连接鞋底与鞋尾的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一插片、第二插片、第一限位板、第二限位板及扩张弹簧,所述第一限位板与第二限位板相互平行设置,且固定设置于鞋底,所述第一插片及第二插片滑移设置于第一限位板与第二限位板之间,且连接设置于鞋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小玲
申请(专利权)人:王小玲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