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脚艾的种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820481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7 22: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红脚艾的种植方法。该种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选择肥沃、松润、排水良好的砂壤土地作为种植用地,排干水,清除地里前茬留下的枯枝病叶,清除杂草并予以销毁;然后对土壤进行深耕并晒干,耙碎,施底肥;(2)泥土耙碎后,整畦,喷洒芽前除草剂对杂草进行封闭杀灭,挖穴栽植红脚艾苗;(3)栽种后,进行除草、追肥以及灌溉排水,成茬后采收。本发明专利技术种植方法的土地利用率高,能够大规模种植红脚艾幼苗,种植的红脚艾幼苗在质量上与罗浮山野生红脚艾相当,产量大且可人工把控,有效解决对红脚艾的市场需求,经济效益高。

A planting method of red foot wormwo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红脚艾的种植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作物种植
,具体涉及一种红脚艾的种植方法。
技术介绍
艾草具有温经、去湿、散寒、止血、消炎、平喘、止咳、安胎、抗过敏等作用,全草可入药,艾叶可食用,且药食效果俱佳,药食应用广泛,而其中的红脚艾品质更为优异。红脚艾(ArtemisiaverlotorumLamotte)也被称之为“鲍姑艾”,盛产自罗浮山。由于罗浮山脉气候适宜,雨水充沛,土壤肥沃,是种植红脚艾的理想之地,所产的红脚艾品种正源。红脚艾常用做艾灸,可使人美艳效果优于其他艾草,并能治疗疟疾,因此又具有“神艾”的美称。由于红脚艾具有优异效果,需求量也不断增加,野生原产量有限,不能满足人们的巨大需求。因此,需通过人工种植的方式来提高红脚艾的产量,以满足人们的需求。然而,目前并未有适合的大规模种植红脚艾的人工种植技术,采用常规种植技术产出的红脚艾植株相较于野生红脚艾植株在产量与质量上具有较大差距。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或不足,提供了一种红脚艾的种植方法。该种植方法的土地利用率高,能够大规模种植红脚艾幼苗,种植的红脚艾幼苗在质量上与罗浮山野生红脚艾相当,产量大且可人工把控,有效解决对红脚艾的市场需求,经济效益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红脚艾的种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整地及土壤处理选择肥沃、松润、排水良好的砂壤土地作为种植用地,排干水,清除地里前茬留下的枯枝病叶,清除杂草并予以销毁;然后对土壤进行深耕并晒干,耙碎,施底肥;(2)栽种泥土耙碎后,整畦,喷洒芽前除草剂对杂草进行封闭杀灭,挖穴栽植红脚艾苗;(3)田间管理及采收栽种后,进行除草、追肥以及灌溉排水,成茬后采收。作为优选实施例的一种红脚艾的种植方法,步骤(1)中,所述深耕的深度在30cm以上。作为优选实施例的一种红脚艾的种植方法,步骤(1)中,所述施底肥为一次性施足腐熟有机农家肥30-45t/hm2,或用腐熟的稀人畜粪撒一层作底肥,或者均匀施撒700-800kg/hm2的红脚艾专用有机肥。更优选的,所述红脚艾专用有机肥的有效元素含量指标:有机氮磷钾含量20%以上,氨基酸类含量超过20%,有机质超过20%,腐植酸大于5%,硫元素含量大于10%,不含包括重金属的有害物质。作为优选实施例的一种红脚艾的种植方法,步骤(2)中,所述整畦的畦宽1.0-1.2m,便于人工除草和机械作业,每畦均呈中间高、两边低且高低差不超过1.5cm的龟背形,便于排溉,畦间还开深20-25cm、宽25-30cm的浅沟,便于防涝排水。作为优选实施例的一种红脚艾的种植方法,步骤(2)中,整畦过程中,地块四周开挖深45-50cm、宽60cm以上的排水沟,便于旱时灌溉、涝时排水。作为优选实施例的一种红脚艾的种植方法,步骤(2)中,所述红脚艾苗的栽植在喷洒芽前除草剂2-3天后进行。作为优选实施例的一种红脚艾的种植方法,步骤(2)中,所述红脚艾苗的栽植行株距为25cm×20cm,即12万株/hm2,每穴1株,栽植深度为8-10cm,且栽植后如有露根现象,则及时用土封掩。作为优选实施例的一种红脚艾的种植方法,步骤(2)中,所述红脚艾苗的栽植时间为每年的12月份至来年的1月份。作为优选实施例的一种红脚艾的种植方法,步骤(3)中,所述除草包括:栽种后有杂草时,进行中耕除草一次,中耕均匀且松土深度不大于10cm,根部杂草通过人工拔除;以及,在每茬收割后,对地块上的杂草进行人工除草,并堆集焚烧。作为优选实施例的一种红脚艾的种植方法,步骤(3)中,所述追肥是在每茬苗期的苗高20-25cm时,选择在雨天沿畦行撒匀红脚艾专用有机肥60-90kg/hm2,或者选择在湿润天气与中耕松土一起进行,先撒红脚艾专用有机肥60-90kg/hm2,再进行中耕松土,中耕均匀且松土深度不大于10cm。更优选的,所述红脚艾专用有机肥的有效元素含量指标:有机氮磷钾含量20%以上,氨基酸类含量超过20%,有机质超过20%,腐植酸大于5%,硫元素含量大于10%,不含包括重金属的有害物质。作为优选实施例的一种红脚艾的种植方法,步骤(3)中,所述灌溉排水包括:在干旱季节,进行叶面喷灌或全园漫灌;在多雨季节,及时做好雨天、雨后的清沟排水工作,以防积水造成渍害。作为优选实施例的一种红脚艾的种植方法,步骤(3)中,所述采收为于晴天收割,割取地上带有叶片的茎枝,其中,第1茬收获期为4月初-6月初,一年收割4-5茬,春夏季时,在当天早上6:00-10:00完成收割,当天中午12:00前在大田完成预晾晒处理脱水后及时送至大棚晾晒;秋冬季时,在当天早上7:00-11:00完成收割,当天下午15:00前在大田完成预晾晒处理脱水后及时送至大棚晾晒。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的种植方法使红脚艾在脱离野生原产地后仍能得到良好的繁育,从而减小了红脚艾对野生生长环境的土地的依赖性,实现了人工大规模培植红脚艾,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并有利于提高红脚艾的产量。(2)本专利技术的种植方法种植的红脚艾幼苗在质量上与罗浮山野生红脚艾相当,有效克服现有技术缺陷,从而实现了人工大规模种植高品质的红脚艾,产量大且可通过人工把控,并可实现持续采收,解决对红脚艾的市场需求,经济效益高。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及实施方式不限于此。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在具体实施例中,除非另有解释说明,所使用的技术手段均按照本专利技术
的技术人员采用的常规手段。实施例1人工种植红脚艾,具体步骤如下:(1)整地选择肥沃、松润、排水良好的砂壤土地作为种植用地,排干水,清除地里前茬留下的枯枝病叶,清除杂草并予以销毁;对土地进行深耕,耕深30cm以上,晒干,耙碎。(2)施肥在深耕后、耙土前,均匀撒施750kg/hm2红脚艾专用有机肥,用作红脚艾专用有机肥的有效元素含量指标:有机氮磷钾含量22%,氨基酸类含量26%,有机质含量23%,腐植酸含量5.5%,硫元素含量15%,不含重金属等有害物质。(3)整畦泥土耙碎后,开始整畦。其中,畦宽1.2m,每畦均呈中间高、两边低且高低差不超过1.5cm的龟背形;而且,畦间开一浅沟,沟深20cm、宽30cm。此外,地块四周开好排水沟,沟深50cm、宽62cm。整畦后,喷洒芽前除草剂,对杂草进行封闭杀灭,2天后栽苗。(4)栽种于前一年的12月份栽植红脚艾苗,种植行株距为25cm×20cm(即12万株/hm2),每穴1株,种植深度在8-10cm;栽种结束后,检查到有露根现象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红脚艾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1)整地及土壤处理/n选择肥沃、松润、排水良好的砂壤土地作为种植用地,排干水,清除地里前茬留下的枯枝病叶,清除杂草并予以销毁;然后对土壤进行深耕并晒干,耙碎,施底肥;/n(2)栽种/n泥土耙碎后,整畦,喷洒芽前除草剂对杂草进行封闭杀灭,挖穴栽植红脚艾苗;/n(3)田间管理及采收/n栽种后,进行除草、追肥以及灌溉排水,成茬后采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红脚艾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整地及土壤处理
选择肥沃、松润、排水良好的砂壤土地作为种植用地,排干水,清除地里前茬留下的枯枝病叶,清除杂草并予以销毁;然后对土壤进行深耕并晒干,耙碎,施底肥;
(2)栽种
泥土耙碎后,整畦,喷洒芽前除草剂对杂草进行封闭杀灭,挖穴栽植红脚艾苗;
(3)田间管理及采收
栽种后,进行除草、追肥以及灌溉排水,成茬后采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脚艾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深耕的深度在30cm以上;所述施底肥为一次性施足腐熟有机农家肥30-45t/hm2,或用腐熟的稀人畜粪撒一层作底肥,或者均匀施撒700-800kg/hm2的红脚艾专用有机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脚艾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整畦的畦宽1.0-1.2m,每畦均呈中间高、两边低且高低差不超过1.5cm的龟背形,畦间还开深20-25cm、宽25-30cm的浅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脚艾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整畦过程中,地块四周开挖深45-50cm、宽60cm以上的排水沟。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脚艾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红脚艾苗的栽植在喷洒芽前除草剂2-3天后进行;所述红脚艾苗的栽植行株距为25cm×20cm,即12万株/hm2,每穴1株,栽植深度为8-10cm,且栽植后如有露根现象,则及时用土封掩。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脚艾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泽斌黄建香潘庆全
申请(专利权)人:博罗县康祥岭南本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