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花器
本专利技术属于智能家居
,尤其是一种智能花器。
技术介绍
如今的上班族对于在起居场所和办公场所摆放绿植或花草十分青睐,但是由于上班族普遍快节奏的生活、繁忙的工作,又缺乏对于植物养护的知识常识,往往会导致绿植或花草的枯萎死亡。而现在市场上的智能花器的结构较为简单,仅仅能够实现遥控浇水,功能较为单一,当绿植或花草养久了后,花器内土壤的养分逐渐被消耗掉,土壤可能出现板结现象,仅仅浇水无法使土壤恢复,此时需要对土壤进行松土,但是市场上的智能花器无法实现遥控松土的功能,难以对植物进行全方位的管理。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智能花器,能够遥控浇水和松土,对植物进行全方位的管理。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智能花器,包括开口朝上的花器本体,所述花器本体包括外壳和内壳,所述外壳和所述内壳之间形成用于储水的空腔,所述外壳上开设有注水口,所述内壳内设置有土壤,还包括底座、检测机构、补水机构、松土机构、控制器和移动终端,所述底座设置于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花器,包括开口朝上的花器本体(1),所述花器本体(1)包括外壳(11)和内壳(12),所述外壳(11)和所述内壳(12)之间形成用于储水的空腔,所述外壳(11)上开设有注水口(111),所述内壳(12)内设置有土壤,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底座(2)、检测机构(3)、补水机构(4)、松土机构(5)、控制器(6)和移动终端(7), 所述底座(2)设置于所述外壳(11)的底部,所述底座(2)上开设有容置槽; 所述检测机构(3)与所述控制器(6)连接,所述检测机构(3)用于检测所述内壳(12)内的温度、湿度、压力和光照强度,所述检测机构(3)将检测到的检测信号发送至所述控制器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花器,包括开口朝上的花器本体(1),所述花器本体(1)包括外壳(11)和内壳(12),所述外壳(11)和所述内壳(12)之间形成用于储水的空腔,所述外壳(11)上开设有注水口(111),所述内壳(12)内设置有土壤,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底座(2)、检测机构(3)、补水机构(4)、松土机构(5)、控制器(6)和移动终端(7),所述底座(2)设置于所述外壳(11)的底部,所述底座(2)上开设有容置槽;所述检测机构(3)与所述控制器(6)连接,所述检测机构(3)用于检测所述内壳(12)内的温度、湿度、压力和光照强度,所述检测机构(3)将检测到的检测信号发送至所述控制器(6);所述补水机构(4)与所述控制器(6)连接,所述补水机构(4)用于将所述空腔内的水输送到所述内壳(12)内;所述松土机构(5)与所述控制器(6)连接,所述松土机构(5)用于对所述内壳(12)内的土壤进行松土;所述控制器(6)设置于所述底座(2)内,所述控制器(6)与所述移动终端(7)连接,所述控制器(6)用于将接收到的检测信号发送至所述移动终端(7),所述控制器(6)用于控制所述补水机构(4)进行补水,所述控制器(6)用于控制所述松土机构(5)进行松土;所述移动终端(7)用于接收检测信号和发送控制指令至所述控制器(6),所述控制器(6)接收控制指令后根据控制指令控制所述补水机构(4)和所述松土机构(5)运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补水机构(4)包括水泵(41)、喷水口(42)和喷雾口(43),所述水泵(41)包括具有进水口和出水口的水泵本体(411)、叶轮和第一驱动电机(412),所述外壳(11)的底部开设有第一穿孔,所述喷水口(42)、所述喷雾口(43)分别设置于所述花器本体(1)的上端面上,所述水泵本体(411)设置于所述空腔内,所述叶轮设置于所述水泵本体(411)内,所述第一驱动电机(412)设置于所述底座(2)内,所述第一驱动电机(412)与所述控制器(6)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电机(412)的转轴穿过所述第一穿孔后与所述叶轮固定连接,所述喷水口(42)、所述喷雾口(43)通过水管(44)与所述水泵本体(411)的出水口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松土机构(5)包括第一传动件(51)和松土装置(52),所述松土装置(52)设置于所述内壳(12)内,所述第一传动件(51)穿设所述外壳(11)和所述内壳(12),所述第一传动件(5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驱动电机(412)位于所述底座(2)内的部分转轴连接,所述第一传动件(51)的另一端与所述松土装置(52)连接,当第一驱动电机(412)运行时,所述第一传动件(51)带动所述松土装置(52)上下来回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智能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1)的底部开设有第二穿孔,所述内壳(12)的底部开设有第三穿孔,所述第一传动件(51)包括传送带(511)、第一传动杆(512)、皮带轮(513)和第二传动杆(514),所述第一传动杆(512)的一端与所述底座(2)的内侧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传动杆(512)的另一端与所述皮带轮(513)的一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皮带轮(513)的另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传动杆(514)的下端枢接,所述第二传动杆(514)穿设所述第二穿孔和所述第三穿孔,所述第二传动杆(514)的上端与所述松土装置(52)连接,皮带轮(513)的另一侧壁的边缘位置与第二传动杆(514)的下端枢接,所述第二传动杆(514)的下端与所述第一驱动电机(412)的转轴不在同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