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动态容积调整的无损播种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20128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7 22:23
基于动态容积调整的无损播种机构,其中,播种控制部与护种部分别设置在支架内,且护种部与播种控制部接触,并在支架内设置有与播种控制部接触的支架圆弧段,播种控制部由播种轮主体、限位调节组件、容腔调节组件、横置容腔组件、浮动驱动组件及驱动主轴组成;同时在支架内通过上述结构形成有能够完成动态容积调整的左充种通道、右充种通道、播种轮充种通道及充种容腔,且横置容腔组件中的左容腔筒与右容腔筒能够对接后与播种轮充种通道接通。本发明专利技术中充种容腔通过调整限位调节组件即可获得所需的播种量,能够将充种容腔内的种子全部排出,达到彻底清除排种的技术效果;且不需要拆机或更换任何零部件,有效提高播种效率,延长零件使用寿命。

Lossless seeding mechanism based on dynamic volume adjust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动态容积调整的无损播种机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业机械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动态容积调整的无损播种机构。
技术介绍
播种机构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播种质量。一个良好的播种机构必须具有通用性好,能适应大、中、小型的谷物、豆类、牧草及蔬菜种子的播种,同时在播种装置工作过程中不可损伤种子。目前播种机上使用的播种机构多为型孔轮,主要依靠种子自重充填型孔轮的型孔,如专利申请号为91219223.2的播种机精量排种器,其在种子箱的下扣处设有排种型孔轮,型孔轮沿圆周上有漏中型孔,种子室下口处的型孔轮上有一刮种板,型孔轮上还设置有弧形护种罩,排种器种子量的大小通过调整型孔轮的转速或更换不同孔径的型孔轮实现,这两种调整种子量的方式仍存在不足:通过调整型孔轮的转速实现,则需调整型孔轮转速与播种机转速匹配,否则播种机作业速度,但当将型孔轮转速调整过高时,种子在重力的作用下充满型孔后,扁形种子容易卡在型孔内,从而造成空穴、短条现象;同时若采用更换不同孔径的型孔轮实现,则需要拆机,不仅影响播种效率,更影响零件使用寿命;此外,目前播种机构所使用的护种板多为刚性固定式护种板,护种板用于护送种子经过护种区,护种板能防止种子从型孔中掉落,但也会对种子进行搓擦,进而造成种子损伤率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动态容积调整的无损播种机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基于动态容积调整的无损播种机构,包括播种控制部、护种部及支架,其中,播种控制部与护种部分别设置在支架内,且护种部与播种控制部接触,并在支架内设置有与播种控制部接触的支架圆弧段,播种控制部由播种轮主体、限位调节组件、容腔调节组件、横置容腔组件、浮动驱动组件及驱动主轴组成;同时在支架内通过上述结构形成有能够完成动态容积调整的左充种通道、右充种通道、播种轮充种通道及充种容腔,同时横置容腔组件中的左容腔筒和右容腔筒能够对接后与播种轮主体沿周向均布设置的播种轮充种通道接通,充种容腔位于左充种通道、右充种通道、播种轮充种通道的下方。在本专利技术中,播种控制部中,驱动主轴设置在支架上,且驱动主轴一端设置有用于驱动驱动主轴旋转的动力传递轮,驱动主轴另一端穿过播种轮主体安装在支架上,驱动主轴的轴向回转中心与播种轮主体的轴向回转中心重合,限位调节组件、容腔调节组件与横置容腔组件关于播种轮主体对称设置,容腔调节组件设置在横置容腔组件上,限位调节组件与容腔调节组件接触,浮动驱动组件套装于驱动主轴上;并在播种轮主体最外围形成有与护种部接触、与支架圆弧段相对应的圆弧;限位调节组件中,左调节螺钉与右调节螺钉关于播种轮主体对称设置在支架上,左调节螺钉一端与左限位调节板活动铰接,左限位调节板整体为圆环型,其上设置有若干台阶,且沿圆环设置有多个左调节螺钉,用以固定或调整左限位调节板;右调节螺钉一端与右限位调节板活动铰接,右限位调节板整体为圆环型,其上设置有若干台阶,且沿圆环设置有多个右调节螺钉,用以固定或调整右限位调节板;容腔调节组件中,左调节块与右调节块关于播种轮主体对称设置,左调节杆与右调节杆关于播种轮主体对称设置;左调节块与左调节杆固定连接,左调节杆上设置有限位型面,左调节挡圈设置在左调节杆上,左调节杆贯穿滑动设置在左内挡环上,并在左调节块与左内挡环之间、左调节挡圈与左内挡环之间分别设置有弹簧,左调节杆受左内挡环限制,左调节杆连同左调节块不能够做周向转动只能够做轴向往复平动,通过调整左调节挡圈在左调节杆上位置,从而达到调整左内挡环两侧弹簧预压力及左调节块相对播种轮主体左右对称中心线的位置;左调节杆与左限位调节板的接触方式为滑动或滚动;右调节块与右调节杆固定连接,右调节杆上设置有限位型面,右调节挡圈设置于右调节杆上,右调节杆贯穿滑动设置于右内挡环上,并在右调节块与右内挡环之间、右调节挡圈与右内挡环之间分别设置有弹簧,右调节杆受右内挡环的限制,右调节杆连同右调节块不能够做周向转动只能够做轴向往复平动,通过调整右调节挡圈在右调节杆上位置,从而达到调整右内挡环两侧弹簧预压力及右调节块相对播种轮主体左右对称中心线的位置,右调节杆与右限位调节板的接触方式为滑动或滚动;在播种轮主体旋转过程中,在限位调节组件的作用下,容腔调节组件被推动改变其端部调节块的相对位置,进而改变充种容腔的大小,从而达到定容充种、扩容护种和收容排种的作业过程;横置容腔组件中,左容腔筒与右容腔筒关于播种轮主体对称设置且能够对接,左容腔筒内设置有左内挡环,右容腔筒内设置有右内挡环;浮动驱动组件中,驱动主体套装在驱动主轴上,且驱动主体的轴向回转中心与驱动主轴的轴向回转中心重合,播种轮主体与驱动主体衔接这一端沿周向均布对应设置有若干个传动键槽,并在对应键槽中设置有从动钢球,用于传递动力,驱动主体另一端沿周向均布设置有若干个用于对驱动主轴传递动力的浮动支撑型腔,该浮动支撑型腔内依次设置有主动钢球、钢球压杆、调压弹簧及调压杆,通过调压杆设定调压弹簧的预紧压力,该预紧压力即为主动钢球推动钢球压杆上行的最低推力;驱动主轴上沿周向均布设置有若干个与浮动支撑型腔相对应的主轴驱动槽,主动钢球与主轴驱动槽配合传递动力,驱动主轴通过主轴驱动槽带动主动钢球进而驱动驱动主体旋转,当播种控制部遇到异常卡滞时,驱动主轴在外部驱动力作用下依然旋转,但此时因卡滞驱动主体产生阻力,当该阻力大于驱动主轴推动主动钢球的上行作用力时,驱动主体停止转动,主动钢球被推动离开主轴驱动槽,从而避免持续驱动对相关部件的机械损坏;驱动主体与播种轮主体衔接这一端采用钢球支撑,驱动主体与驱动主轴衔接这一端同样采用钢球支撑,两处钢球在提供支撑的同时完成周向动力传递,由于播种轮主体的限位由护种外圈与支架圆弧段完成,因此驱动主体不能再对播种轮主体进行重复定位,不会再产生其他方向的自由度限制,故该浮动支撑传动方案在防止机械损坏的同时避开了重复定位的问题。护种部中,护种外圈与护种内圈整体均为圆弧型结构,且护种外圈与护种内圈中间通过护种弹簧连接,并在护种内圈内曲圆弧面上设置有滑动耐磨层,护种内圈与其上设置的滑动耐磨层所形成的圆弧与播种控制部的播种轮主体最外围所形成的圆弧对应,护种内圈一端设置有导向过渡弧形弯曲部,护种弹簧同时沿护种内圈的外曲圆弧与护种外圈的内曲圆弧周向均布若干个;护种外圈两端分别设置有卷曲安装耳,用于紧固安装护种部的螺栓穿过该卷曲安装耳可调节设置于支架上,通过调节卷曲安装耳上螺栓位置,从而调节护种内圈相对支架圆弧段的位置,播种轮主体最外围所形成的圆弧同时与护种内圈、支架圆弧段相接触,通过调节卷曲安装耳上螺栓的位置,从而调节护种弹簧预压力,以将护种内圈压合在播种轮主体上。支架圆弧段上设置有滑动耐磨层,支架圆弧段与其上设置的滑动耐磨层所形成的圆弧与播种控制部的播种轮主体最外围所形成的圆弧对应,并在支架设置有用于与播种轮主体接触的柔性种刷。在本专利技术中,左容腔筒上设置有横置左充种通道,右容腔筒上设置有横置右充种通道,左容腔筒与右容腔筒对接形成完整通道,该完整通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基于动态容积调整的无损播种机构,包括播种控制部、护种部及支架,其特征在于,播种控制部与护种部分别设置在支架内,且护种部与播种控制部接触,并在支架内设置有与播种控制部接触的支架圆弧段,播种控制部由播种轮主体、限位调节组件、容腔调节组件、横置容腔组件、浮动驱动组件及驱动主轴组成;同时在支架内通过上述结构形成有能够完成动态容积调整的左充种通道、右充种通道、播种轮充种通道及充种容腔,同时横置容腔组件中的左容腔筒和右容腔筒能够对接后与播种轮主体沿周向均布设置的播种轮充种通道接通,充种容腔位于左充种通道、右充种通道、播种轮充种通道的下方。/n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动态容积调整的无损播种机构,包括播种控制部、护种部及支架,其特征在于,播种控制部与护种部分别设置在支架内,且护种部与播种控制部接触,并在支架内设置有与播种控制部接触的支架圆弧段,播种控制部由播种轮主体、限位调节组件、容腔调节组件、横置容腔组件、浮动驱动组件及驱动主轴组成;同时在支架内通过上述结构形成有能够完成动态容积调整的左充种通道、右充种通道、播种轮充种通道及充种容腔,同时横置容腔组件中的左容腔筒和右容腔筒能够对接后与播种轮主体沿周向均布设置的播种轮充种通道接通,充种容腔位于左充种通道、右充种通道、播种轮充种通道的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动态容积调整的无损播种机构,其特征在于,播种控制部中,驱动主轴设置在支架上,且驱动主轴一端设置有用于驱动驱动主轴旋转的动力传递轮,驱动主轴另一端穿过播种轮主体安装在支架上,驱动主轴的轴向回转中心与播种轮主体的轴向回转中心重合,限位调节组件、容腔调节组件与横置容腔组件关于播种轮主体对称设置,容腔调节组件设置在横置容腔组件上,限位调节组件与容腔调节组件接触,浮动驱动组件套装于驱动主轴上;并在播种轮主体最外围形成有与护种部接触、与支架圆弧段相对应的圆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动态容积调整的无损播种机构,其特征在于,限位调节组件中,左调节螺钉与右调节螺钉关于播种轮主体对称设置在支架上,左调节螺钉一端与左限位调节板活动铰接,左限位调节板整体为圆环型,其上设置有若干台阶,且沿圆环设置有多个左调节螺钉;右调节螺钉一端与右限位调节板活动铰接,右限位调节板整体为圆环型,其上设置有若干台阶,且沿圆环设置有多个右调节螺钉。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动态容积调整的无损播种机构,其特征在于,容腔调节组件中,左调节块与右调节块关于播种轮主体对称设置,左调节杆与右调节杆关于播种轮主体对称设置;左调节块与左调节杆固定连接,左调节杆上设置有限位型面,左调节挡圈设置在左调节杆上,左调节杆贯穿滑动设置在左内挡环上,并在左调节块与左内挡环之间设置有弹簧,左调节挡圈与左内挡环之间设置有弹簧,左调节杆与左限位调节板的接触方式为滑动或滚动;右调节块与右调节杆固定连接,右调节杆上设置有限位型面,右调节挡圈设置于右调节杆上,右调节杆贯穿滑动设置于右内挡环上,并在右调节块与右内挡环之间设置有弹簧,右调节挡圈与右内挡环之间设置有弹簧,右调节杆与右限位调节板的接触方式为滑动或滚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动态容积调整的无损播种机构,其特征在于,横置容腔组件中,左容腔筒与右容腔筒关于播种轮主体对称设置且能够对接,左容腔筒内设置有左内挡环,右容腔筒内设置有右内挡环。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动态容积调整的无损播种机构,其特征在于,浮动驱动组件中,驱动主体套装在驱动主轴上,且驱动主体的轴向回转中心与驱动主轴的轴向回转中心重合,播种轮主体与驱动主体衔接这一端沿周向均布对应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明亮肖瑶官春云唐叶谢伟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