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电源插接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17937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6 09: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旋转电源插接组件,属于电源插接组件技术领域,包括设有插接面板的插接座、套接在插接面板外部且与插接座通过转动结构转动连接的插接盖以及至少设有火线连接端和零线连接端的插头;插接盖上设有火线插接套和零线插接套;插接面板上分别设有与火线插接套插接配合的火线滑槽和与零线插接套插接配合的零线滑槽,电极分别为位于同一圆周上的呈弧形的滑槽,火线插接套与火线滑槽滑动连接,零线插接套与零线滑槽滑动连接;火线滑槽和零线滑槽的末端底部设有分别用于与火线连接端和零线连接端连接的电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插头误插入插座而立即通电的技术问题,能够达到避免误插造成事故、更加安全的技术效果。

Plug as-rotary pow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旋转电源插接组件
本技术属于电源插接组件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旋转电源插接组件。
技术介绍
电源插接组件一般包括插头和插座两部分,插头为可移动部分,包括插头端子和插头绝缘体,插座为固定不动的部分,插座是设有电路接线的可插入的座,座内设有插座电极,通过它可插入各种接线,便于与其它电路接通,插头插接在插座的插座电极内,使得与插头连接的电气设备通电。现有技术中,插头插入插座后,与插头连接的电气设备便会通电。然而在生活中,经常发生小孩子误将插头插入插座的情况,而导致电伤事故的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旋转电源插接组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插头误插入插座而立即通电的技术问题,能够达到避免误插造成事故、更加安全的技术效果。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旋转电源插接组件,包括设有插接面板的插接座、套接在所述插接面板外部且与所述插接座通过转动结构转动连接的插接盖以及至少设有火线连接端和零线连接端的插头;所述插接盖上设有用于与所述火线连接端插接配合的火线插接套和用于与所述零线连接端插接配合的零线插接套;所述插接面板上分别设有与所述火线插接套插接配合的火线滑槽和与所述零线插接套插接配合的零线滑槽,所述火线滑槽和所述零线滑槽分别为位于同一圆周上的呈弧形的滑槽,所述火线插接套与所述火线滑槽滑动连接,所述零线插接套与所述零线滑槽滑动连接;所述火线滑槽和所述零线滑槽的末端底部设有分别用于与所述火线连接端和所述零线连接端连接的电极。进一步地,所述插接座与所述火线插接套和/或所述零线插接套之间设有用于防止所述插接盖相对于所述插接座自由转动的定位部。进一步地,所述定位部包括位于所述插接面板的下方的定位销、位于所述火线插接套和/或所述零线插接套外壁上的定位孔以及与所述定位销的后端连接的弹簧,所述定位销的前端与所述定位孔插接配合,所述定位销位于所述滑槽的一侧。进一步地,所述转动结构包括位于所述插接座外侧的圆环状的凹槽和位于所述插接盖侧部的且与所述凹槽卡接的卡接凸起,所述卡接凸起与所述凹槽滑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电极为设有腔体的薄壁结构,所述腔体的侧部和上部分别设有侧开口和上开口,所述火线连接端和所述零线连接端的底端从侧开口插入所述腔体内,且与所述腔体内壁接触连通。进一步地,所述火线连接端和所述零线连接端与所述电极之间还设有用于防止插头松动的防松结构。进一步地,所述防松结构包括分别位于所述火线连接端和所述零线连接端端部的卡接头和固定设置于电极上的且用于限制所述卡接头沿所述火线连接端和所述零线连接端的轴线拔出的挡接体。进一步地,所述火线连接端和所述零线连接端还包括与卡接头连接的连接杆,所述卡接头设有凸出所述连接杆外壁的限位面,所述挡接体位于所述腔体的上端开口处,所述挡接体的表面与所述限位面贴合。进一步地,所述卡接头的端部横截面为半圆形。进一步地,所述插头还设有地线连接端,所述地线连接端位于所述火线连接端和所述零线连接端的中部;所述地线连接端的底部连接电极。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旋转电源插接组件的有益效果在于:上述旋转电源插接组件采用插接盖套设在插接座的外部,且插接盖相对于插接座周向转动,插头的火线连接端和零线连接端分别插接在插接盖上分别设置火线插接套和零线插接套,火线插接套和零线插接套分别插接在插接座的火线滑槽和零线滑槽内,插头刚插入插接座内时,由于火线滑槽和零线滑槽的始端底部没有电极,因此电路不会接通,转动插头,使得火线连接端和零线连接端均分别转动至火线滑槽和零线滑槽的末端与电极连接,电路接通。本旋转电源插接组件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插头误插入插座而立即通电的技术问题,能够达到避免误插造成事故、更加安全的技术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旋转电源插接组件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插头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去除插头后的俯视图;图4为图3的A-A视图;图5为图4中的插接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4中的电极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1—插头;11—火线连接端;111/121—卡接头;112/122—连接杆;12—零线连接端;13—地线连接端;2—插接盖;21—火线插接套;22—零线插接套;23—地线插接套;3—插接座;31—火线滑槽;32—零线滑槽;33—插接面板;34—地线插槽;4—电极;41—腔体;5—定位部;51—定位销;52—弹簧;6—转动结构;61—卡接凸起;62—凹槽。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参照图1-5所示,本技术的旋转电源插接组件,包括设有插接面板33的插接座3、套接在插接面板33外部且与插接座3通过转动结构6转动连接的插接盖2以及至少设有火线连接端11和零线连接端12的插头1;插接盖2上设有用于与火线连接端11插接配合的火线插接套21和用于与零线连接端12插接配合的零线插接套22;插接面板33上分别设有与火线插接套21插接配合的火线滑槽31和与零线插接套22插接配合的零线滑槽32,火线滑槽31和零线滑槽32分别为位于同一圆周上的呈弧形的滑槽,火线插接套21与火线滑槽31滑动连接,零线插接套22与零线滑槽32滑动连接;火线滑槽31和零线滑槽32的末端底部设有分别用于与火线连接端11和零线连接端12连接的电极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旋转电源插接组件的有益效果在于:上述旋转电源插接组件采用插接盖2套设在插接座3的外部,且插接盖2相对于插接座3周向转动,插头1的火线连接端11和零线连接端12分别插接在插接盖2上分别设置火线插接套21和零线插接套22,火线插接套21和零线插接套22分别插接在插接座3的火线滑槽31和零线滑槽32内,插头1刚插入插接座3内时,由于火线滑槽31和零线滑槽32的始端底部没有电极,因此电路不会接通,转动插头1,使得火线连接端11和零线连接端12均分别转动至火线滑槽31和零线滑槽32的末端与电极4连接,电路接通。本旋转电源插接组件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插头误插入插座而立即通电的技术问题,能够达到避免误插造成事故、更加安全的技术效果。上述旋转电源插接组件使用时,首先插接盖2相对于插接座3处于初始位置,即火线插接套21和零线插接套22分别位于火线滑槽31和零线滑槽32的底部没有电极的一端,然后插入插头1,沿火线滑槽31和零线滑槽32旋转插接盖2,最后火线连接端11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旋转电源插接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设有插接面板的插接座、套接在所述插接面板外部且与所述插接座通过转动结构转动连接的插接盖以及至少设有火线连接端和零线连接端的插头;所述插接盖上设有用于与所述火线连接端插接配合的火线插接套和用于与所述零线连接端插接配合的零线插接套;所述插接面板上分别设有与所述火线插接套插接配合的火线滑槽和与所述零线插接套插接配合的零线滑槽,所述火线滑槽和所述零线滑槽分别为位于同一圆周上的呈弧形的滑槽,所述火线插接套与所述火线滑槽滑动连接,所述零线插接套与所述零线滑槽滑动连接;所述火线滑槽和所述零线滑槽的末端底部设有分别用于与所述火线连接端和所述零线连接端连接的电极。/n

【技术特征摘要】
1.旋转电源插接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设有插接面板的插接座、套接在所述插接面板外部且与所述插接座通过转动结构转动连接的插接盖以及至少设有火线连接端和零线连接端的插头;所述插接盖上设有用于与所述火线连接端插接配合的火线插接套和用于与所述零线连接端插接配合的零线插接套;所述插接面板上分别设有与所述火线插接套插接配合的火线滑槽和与所述零线插接套插接配合的零线滑槽,所述火线滑槽和所述零线滑槽分别为位于同一圆周上的呈弧形的滑槽,所述火线插接套与所述火线滑槽滑动连接,所述零线插接套与所述零线滑槽滑动连接;所述火线滑槽和所述零线滑槽的末端底部设有分别用于与所述火线连接端和所述零线连接端连接的电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电源插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座与所述火线插接套和/或所述零线插接套之间设有用于防止所述插接盖相对于所述插接座自由转动的定位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电源插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包括位于所述插接面板的下方的定位销、位于所述火线插接套和/或所述零线插接套外壁上的定位孔以及与所述定位销的后端连接的弹簧,所述定位销的前端与所述定位孔插接配合,所述定位销位于所述滑槽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电源插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结构包括位于所述插接座外侧的圆环状的凹槽和位于所述插接盖侧部的且与所述凹槽卡接的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纪全湖罗飞朱光华李永锋崔瑞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长城葡萄酒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