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接接触加热电池的发热板与托盘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17622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6 09:01
一种直接接触加热电池的发热板与托盘结构,它涉及电池加热技术领域。它包含发热板主体;呈阵列设于所述发热板主体表面上的若干导热凸台;以及,供锂电池承载的、且用于装配于所述发热板主体上的、以使所述锂电池与所述导热凸台相贴合的托盘组件。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通过导热凸台与锂电池进行直接接触,从而使得热量由发热板主体经导热凸台直接传递至锂电池,从而避免在干燥过程中出现热量散失的现象,具有高效节能、使用方便的优势。

A structure of heating plate and tray for direct contact heating batter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直接接触加热电池的发热板与托盘结构
本技术涉及电池加热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直接接触加热电池的发热板与托盘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锂电池的接触式加热方式逐步被接受,如何提升锂电池底部加热效率和更加节能问题开始越来越被重视。之前的锂电池接触式加热,有直接将电池摆放到发热板上的,这种方案固然效率最高,也更容易实现通用性,但却存在如何快速摆放电池、搬运电池的问题;另一种锂电池接触式加热,则是通过将电池组盘到一个大托盘中,整体摆放到发热板上加热。这种方案解决了电池快速摆放和搬运的问题,但电池加热需要通过托盘上的小托板传热,小托板与发热板的接触总会存在一定间隙,从而造成电池升温速度降低,而且托盘本身也会吸收大量热量,造成能源的浪费。因此,为了锂电池有更好的加热效果和更节能的方式,需要一种使锂电池底部与发热板之间传热效果更佳、更节能的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直接接触加热电池的发热板与托盘结构,具有高效节能、使用方便的优势。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直接接触加热电池的发热板与托盘结构,包括:发热板主体;呈阵列设于所述发热板主体表面上的若干导热凸台;以及,供锂电池承载的、且用于装配于所述发热板主体上的、以使所述锂电池与所述导热凸台相贴合的托盘组件。本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托盘组件包括:装配于所述导热凸台一侧的、用于供所述锂电池承载的载板;垂直于所述载板设置的、用于加强所述载板之间稳定性的隔板;以及,装配于所述载板两端的侧板。本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载板的截面为倒T型。本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导热凸台的厚度大于所述载板底部的厚度。本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导热凸台可拆卸式安装于所述发热板主体。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有益效果为:1、在本技术中的一种直接接触加热电池的发热板与托盘结构,由于导热凸台的厚度大于托盘组件中载板底部的厚度,因此在对锂电池进行加热时,导热凸台能够与锂电池直接接触,避免导热凸台和锂电池之间存在间隙,在发热板主体发热的过程中,热量通过导热凸台传递至锂电池底部,实现锂电池的快速升温,从而减少热量损失,利于提升锂电池的加热效率。2、在本技术中,通过设置托盘组件将锂电池进行批量干燥,从而便于用户更为方便快捷的对锂电池进行处理,实现锂电池更高效的干燥,同时导热凸台为可拆卸式安装于发热板主体上,因此在使用时可根据锂电池的规格更换不同的导热凸台,从而实现对不同规格的锂电池进行干燥,有效提高了产品的适用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爆炸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中锂电池和托盘组件的爆炸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截面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发热板主体;2、导热凸台;3、托盘组件;31、载板;32、隔板;33、侧板;10、锂电池。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本实施例涉及一种直接接触加热电池的发热板与托盘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发热板主体1;呈阵列设于发热板主体1表面上的若干导热凸台2;以及,供锂电池10承载且用于装配在发热板主体1上的托盘组件3,通过托盘组件3以使得锂电池10能够与导热凸台2相贴合,发热板主体1在发热的过程中,热量通过导热凸台2传递至锂电池10底部,实现锂电池10的快速升温,从而减少热量损失,利于提升锂电池10的加热效率。如图2和图3所示,托盘组件3包括:装配于导热凸台2一侧且用于供锂电池10承载的载板31,垂直于载板31设置的隔板32,以及装配于载板31两端的侧板33,其中隔板32用于加强载板31之间稳定性,能够有效提高载板31对锂电池10的承载强度,使得托盘组件3在运输、转移锂电池10时能够更稳定、更安全,提高锂电池10的加热效率,同时还能便于用户方便快捷的对锂电池10进行批量转移等处理,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如图3和图4所示,载板31的截面为倒T型,其中载板31底部用于对锂电池10起承载作用,在使用该托盘组件3承载锂电池10时,锂电池10竖直放置在相邻的载板31之间,锂电池10的两侧分别承载于相邻的载板31上,在本实施例中,当托盘组件3装配在发热板主体1上时,中间的载板31底部卡嵌于导热凸台2之间的凹槽内,一方面使得锂电池10能够与导热凸台2较好的接触进行加热;另一方面使得托盘组件3和锂电池10能够稳定地装配在发热板主体1上,提高加热稳定性。如图1、图3以及图4所示,在对锂电池10进行加热时,将载满锂电池10的托盘组件3装配在发热板主体1上,其中载板31底部卡嵌于相邻导热凸台2之间的凹槽内,从而有利于提高锂电池10加热状态的稳定性,在本实施例中,导热凸台2的厚度大于载板31底部的承载部的厚度,因此当托盘组件3装配在发热板主体1上时,锂电池10将与载板31底部相分离,从而直接与导热凸台2接触,在重力的作用下,锂电池10的底部与导热凸台2的上端面完全贴合,从而避免导热凸台2与锂电池10之间存在间隙,使得热量从导热凸台2直接传递至锂电池10,实现锂电池10的快速升温,同时当该锂电池10完成干燥后,随托盘组件3将其移走,此时导热凸台2上的热量仍被保留,可用于对下一托盘组件3上的锂电池10进行继续加热,从而有效减少了热量散失,提高了系统的节能效率,使得在锂电池10干燥的过程中有效能源利用率可达到65%左右。在本实施例中,导热凸台2为可拆卸式安装于发热板主体1上,因此在使用时可根据锂电池10的规格更换不同的导热凸台2,从而实现对不同规格的锂电池10进行干燥,有效提高了产品的适用性,在其他实施例中,导热凸台2也可以为与发热板本体1一体的不可更换结构,当需要干燥的锂电池10宽度发生变化时,需要将发热板本体1和导热凸台2进行整体更换才能实现电池兼容。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大致如下述:通过设置导热凸台2,且导热凸台2的厚度大于托盘组件3中载板31底部的厚度,使得锂电池10在重力作用下能够与导热凸台2直接接触,避免导热凸台2和锂电池10之间存在间隙,从而导致导热凸台2在发热的过程中出现热量散失现象,发热板本体1在发热的过程中,热量通过导热凸台2传递至锂电池10底部,实现锂电池10的快速升温,从而减少热量损失,利于提升锂电池10的加热效率以及能源利用率。同时在使用时可根据锂电池10的规格更换相应宽度的导热凸台2,以实现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直接接触加热电池的发热板与托盘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发热板主体(1);/n呈阵列设于所述发热板主体(1)表面上的若干导热凸台(2);以及,/n供锂电池(10)承载的、且用于装配于所述发热板主体(1)上的、以使所述锂电池(10)与所述导热凸台(2)相贴合的托盘组件(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直接接触加热电池的发热板与托盘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发热板主体(1);
呈阵列设于所述发热板主体(1)表面上的若干导热凸台(2);以及,
供锂电池(10)承载的、且用于装配于所述发热板主体(1)上的、以使所述锂电池(10)与所述导热凸台(2)相贴合的托盘组件(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直接接触加热电池的发热板与托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托盘组件(3)包括:装配于所述导热凸台(2)一侧的、用于供所述锂电池(10)承载的载板(31);
垂直于所述载板(31)设置的、用于加强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翼兵罗锐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力士智造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