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机背光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15013 阅读:9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6 05:12
一种手机背光模组,包括胶框、以及设置在胶框上的背光膜材,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膜材包括由上而下依次贴合在一起的黑白胶、上增光膜、下增光膜、导光板和反射膜,所述导光板的上表面设置网点结构,下表面设置V‑CUT槽结构。该手机背光模组厚度减薄、工序简化、效率和良率提高。

A backlight module of mobile pho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手机背光模组
本技术涉及手机
,具体涉及一种手机背光模组。
技术介绍
现有的手机背光模组的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胶框1a、以及设置在胶框1a上的背光膜材;所述背光膜材包括由上而下依次贴合在一起的黑白胶2a、上增光膜3a、下增光膜4a、下扩散膜5a、导光板6a和反射膜7a;所述反射膜7a与胶框1a的底部通过双面胶8a粘接,所述导光板6a、下扩散膜5a、下增光膜4a和上增光膜3a依次叠放在反射膜7a之上且顶部通过黑白胶2a固定在胶框1a内,通常为了进一步增加光线的均匀度,还会在上增光膜3a上增加上扩散膜。但是现有的手机背光模组存在以下技术问题:由于导光板6a一般由高透光率的亚克力塑料制成,其下表面设有网点结构,上表面非常光滑平整,因此必须在导光板6a上设置下扩散膜5a才能使光线更加均匀,这样就使得背光膜材的层数较多,不仅造成整个背光模组厚度较厚,而且组装工序较多,不利于效率和良率的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厚度减薄、工序简化、效率和良率提高的手机背光模组。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手机背光模组,包括胶框、以及设置在胶框上的背光膜材,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膜材包括由上而下依次贴合在一起的黑白胶、上增光膜、下增光膜、导光板和反射膜,所述导光板的上表面设置网点结构,下表面设置V-CUT槽结构。采用上述结构后,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手机背光模组在导光板的上表面设置网点结构,可使导光板上表面形成明显的颗粒感,起到良好的散射作用而使光线均匀,从而可省掉一层下扩散膜;在导光板的下表面设置V-CUT槽结构,V-CUT槽结构是锯齿或半圆形结构,可使光线产生折射和全反射,从而可使光线更加聚集在一起而使导光板亮度增加;因此导光板上下表面的处理使得背光模组所需的光线的亮度和均匀度均能得到保证,并省掉了一层下扩散膜,从而使背光模组的整体厚度减薄、工序简化、效率和良率均获得了提高。作为优选,所述上增光膜和下增光膜为复合增光膜。该设置采用复合增光膜取代现有相互分离的上增光膜和下增光膜,显然厚度更薄了,而且节省了一道工序,效率和良率也更高了。作为优选,所述复合增光膜上表面的雾度为70%-80%。该设置通过提高复合增光膜上表面的雾度使光线更加均匀,从而可很好地取代上扩散膜的作用,省掉上扩散膜后整体厚度进一步减薄,工序进一步简化。作为优选,所述复合增光膜的型号为ASOC4-LS-82(24)HH。该型号的复合增光膜可很好地满足上述参数需求。作为优选,所述导光板上表面的雾度为30%-50%。该设置可进一步使光线更加均匀,从而能与网点结构结合更好地取代下扩散膜的作用。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手机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手机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导光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复合增光膜的结构示意图;现有技术图中:1a-胶框,2a-黑白胶,3a-上增光膜,4a-下增光膜,5a-下扩散膜,6a-导光板,7a-反射膜,8a-双面胶;本技术图中:1-胶框,2-黑白胶,3-上增光膜,4-下增光膜,5-导光板,6-反射膜,7-网点结构,8-V-CUT槽结构,9-双面胶,10-复合增光膜,11-背光FPC,12-LED,13-聚酯薄膜基底,14-棱柱形丙烯酸树脂,15-粘合剂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一种手机背光模组,包括胶框1、以及设置在胶框1上的背光膜材,所述背光膜材包括由上而下依次贴合在一起的黑白胶2、上增光膜3、下增光膜4、导光板5和反射膜6,所述导光板5的上表面设置网点结构7,下表面设置V-CUT槽结构8。本技术手机背光模组在导光板5的上表面设置网点结构7,可使导光板5上表面形成明显的颗粒感,起到良好的散射作用而使光线均匀,从而可省掉一层下扩散膜;在导光板5的下表面设置V-CUT槽结构8,V-CUT槽结构8是锯齿或半圆形结构,可使光线产生折射和全反射,从而可使光线更加聚集在一起而使导光板5亮度增加;因此导光板5上下表面的处理使得背光模组所需的光线的亮度和均匀度均能得到保证,并省掉了一层下扩散膜,从而使背光模组的整体厚度减薄、工序简化、效率和良率均获得了提高。作为优选,所述上增光膜3和下增光膜4为复合增光膜10,所述复合增光膜10的结构如图4所示,其上下增光膜3,4均由聚酯薄膜基底13以及形成于其上的棱柱形丙烯酸树脂14构成,所述上下增光膜3,4的棱柱形丙烯酸树脂14的夹角为90度,且上下增光膜3,4之间通过粘合剂层15粘合在一起,目前复合增光膜成品的厚度可以做到仅为0.1mm,相比现有的两张相互分离的上增光膜3和下增光膜4的厚度之和要薄得多。该设置采用复合增光膜10取代现有相互分离的上增光膜3和下增光膜4,显然厚度更薄了,而且节省了一道工序,效率和良率也更高了。作为优选,所述复合增光膜10上表面的雾度为70%-80%。该设置通过提高复合增光膜10上表面的雾度使光线更加均匀,从而可很好地取代上扩散膜的作用,省掉上扩散膜后整体厚度进一步减薄,工序进一步简化。作为优选,所述复合增光膜10的型号为ASOC4-LS-82(24)HH。该型号的复合增光膜10可很好地满足上述参数需求。作为优选,所述导光板5上表面的雾度为30%-50%。该设置可进一步使光线更加均匀,从而能与网点结构7结合更好地取代下扩散膜的作用。上述手机背光模组的制造方法如下:(1)利用具有网孔的注塑模具注塑出上表面带有网点结构7的导光板5,对导光板5上表面进行雾度处理,所述导光板5上表面的雾度为30%-50%;(2)利用V形刀模在导光板5下表面铣出V-CUT槽结构8;(3)将导光板5上表面朝上通过卡扣结构安装在胶框1内;(4)将反射膜6通过双面胶9粘贴在胶框1上;(5)贴背光FPC11,所述背光FPC11集成有LED12;(6)对复合增光膜10上表面进行雾度处理,所述复合增光膜10上表面的雾度为70%-80%,雾度处理完毕后将复合增光膜10安装在导光板5上,并在复合增光膜10之上粘贴黑白胶2以使复合增光膜10固定在胶框1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手机背光模组,包括胶框(1)、以及设置在胶框(1)上的背光膜材,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膜材包括由上而下依次贴合在一起的黑白胶(2)、上增光膜(3)、下增光膜(4)、导光板(5)和反射膜(6),所述导光板(5)的上表面设置网点结构(7),下表面设置V-CUT槽结构(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机背光模组,包括胶框(1)、以及设置在胶框(1)上的背光膜材,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膜材包括由上而下依次贴合在一起的黑白胶(2)、上增光膜(3)、下增光膜(4)、导光板(5)和反射膜(6),所述导光板(5)的上表面设置网点结构(7),下表面设置V-CUT槽结构(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机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增光膜(3)和下增光膜(4)为复合增光膜(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雪萍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合力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