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食品中金属元素的高效检测分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814543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6 04: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食品中金属元素的高效检测分析装置,包括检测筒和置物筒,检测筒的底部设置有密封底板,检测筒的顶部通过法兰连接有顶盖,顶盖上设置有第一加料口,检测筒内的中部设置有隔板,隔板的中部开设有通孔,隔板将检测筒的内部空间分隔成粉碎腔和检测腔,粉碎腔的内部设置有第一粉碎机构,粉碎腔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粉碎机构,检测腔底部的密封底板上设置有传感器,密封底板的下方安装有气缸,气缸的活塞杆端部设置有与通孔相匹配的堵头,检测腔的侧壁上设置有排污口,置物筒的外壁上设置有控制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用方便,检测速度较快,检测结果准确,便于携带,具有显著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An efficient detection and analysis device for metal elements in fo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食品中金属元素的高效检测分析装置
本技术涉及食品检测
,具体涉及一种食品中金属元素的高效检测分析装置。
技术介绍
金属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由于人类对金属的开采、冶炼、加工及商业制造活动日益增多,造成不少金属进入大气、水、土壤中造成污染,尤其是对农作物的污染更为严重,金属对农作物的污染是以化学的形态进入其中,通过简单的浸泡和洗涤处理并不能将之去除,金属也无法进行生物降解,通过食物链在动植物和人体中积蓄,能与人体内蛋白质及各种酶发生强烈的相互作用,使得它们失去活性,也可以在人体的某些器官中进行富集,如果超过人体所能耐受的限度,会造成人体急性中毒、亚急性中毒、慢性中毒等,对人体造成很大的伤害,随着工农业的快速发展,金属污染已成为引起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综上可知,对食品中金属元素的含量进行检测,是维护食品安全的一种有效方法。而现有的食品中金属元素检测仪器大都结构庞大复杂,操作繁琐,检测速度较慢、不准确,不便携带,不能随时随地进行检测,通常放置于一些专业的检测机构,不利于现在人们对食品的检测需求。因此,研制开发一种使用方便,检测速度较快,检测结果准确,便于携带的食品中金属元素的高效检测分析装置是客观需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方便,检测速度较快,检测结果准确,便于携带的食品中金属元素的高效检测分析装置。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包括检测筒和置物筒,检测筒的底部设置有密封底板,密封底板和置物筒之间通过法兰连接,检测筒的顶部通过法兰连接有顶盖,顶盖上设置有第一加料口,检测筒内的中部设置有隔板,隔板的中部开设有通孔,隔板将检测筒的内部空间分隔成粉碎腔和检测腔,粉碎腔的内部设置有第一粉碎机构,第一粉碎机构包括第一转轴和粉碎刀,粉碎刀安装在第一转轴上,第一转轴的上端穿过顶盖后与第一电机传动连接,粉碎腔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粉碎机构,第二粉碎机构包括筒体和安装在筒体内的第二转轴,第二转轴的一端穿过筒体端部后与第二电机传动连接,远离检测筒一侧的筒体上设置有第二加料口,第二加料口下方的第二转轴上安装有绞龙,靠近检测筒一侧的第二转轴上安装有铰刀。检测腔底部的密封底板上设置有传感器,密封底板的下方安装有气缸,气缸的活塞杆端部穿过密封底板后伸入到检测腔的内部,气缸的活塞杆端部设置有与通孔相匹配的堵头,检测腔的侧壁上设置有排污口;置物筒的外壁上设置有控制箱,控制箱的面板上设置有显示屏和控制按钮,控制箱通过导线与第一电机、第二电机、气缸和传感器连接。进一步的,隔板为上口大下口小的锥体。进一步的,通孔的截面形状为上口小下口大的梯形。进一步的,铰刀的数量为2个,间隔布置在第二转轴上。进一步的,堵头的外表面上设置有一层柔性密封层。进一步的,粉碎腔和检测腔的侧壁上均设置有透明观察窗。进一步的,粉碎腔和检测腔直径通过法兰连接。进一步的,置物筒的内部从上到下依次包括电源箱、接线箱和样品箱,电源箱内安装有电瓶,接线箱内设置有数据线和电源线。本技术在使用时,将需要检测的食品从第一加料口或第二加料口投入本装置,具体为液体食品或者是易碎的固体食品从第一加料口加入,而含纤维较多或者是不易粉碎的食品从第二加料口加入,随后需要检测的食品在第一粉碎机构和第二粉碎机构的作用下充分粉碎,然后启动气缸收缩活塞杆,粉碎后的食品从隔板的通孔下落到检测腔中,并落到检测腔的底部与传感器充分接触,传感器对食品中的金属元素进行快速和准确的检测,并将检测结果显示在显示屏上。本技术使用方便,检测速度较快,检测结果准确,便于携带,具有显著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检测筒,2-置物筒,3-密封底板,4-顶盖,5-第一加料口,6-隔板,7-通孔,8-粉碎腔,9-检测腔,10-第一转轴,11-粉碎刀,12-第一电机,13-筒体,14-第二转轴,15-第二电机,16-第二加料口,17-绞龙,18-铰刀,19-传感器,20-气缸,21-堵头,22-控制箱,23-显示屏,24-控制按钮,25-柔性密封层,26-透明观察窗,27-电源箱,28-接线箱,29-样品箱,30-电瓶,31-数据线,32-电源线,33-排污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不以任何方式对本技术加以限制,基于本技术教导所作的任何变更或改进,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1所示,本技术包括检测筒1和置物筒2,检测筒1的底部设置有密封底板3,密封底板3和置物筒2之间通过法兰连接,检测筒1的顶部通过法兰连接有顶盖4,顶盖4上设置有第一加料口5,检测筒1内的中部设置有隔板6,隔板6的中部开设有通孔7,隔板6将检测筒1的内部空间分隔成粉碎腔8和检测腔9,粉碎腔8的内部设置有第一粉碎机构,第一粉碎机构包括第一转轴10和粉碎刀11,粉碎刀11安装在第一转轴10上,第一转轴10的上端穿过顶盖4后与第一电机12传动连接,粉碎腔8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粉碎机构,第二粉碎机构包括筒体13和安装在筒体13内的第二转轴14,第二转轴14的一端穿过筒体13端部后与第二电机15传动连接,远离检测筒1一侧的筒体13上设置有第二加料口16,第二加料口16下方的第二转轴14上安装有绞龙17,靠近检测筒1一侧的第二转轴14上安装有铰刀18。检测腔9底部的密封底板3上设置有传感器19,传感器19为现有设备,可在市场上直接购买使用,传感器19可以使用DNA生物传感器,DNA生物传感器与食品进行充分接触后,可以快速而准确的检测到金属元素的含量,密封底板3的下方安装有气缸20,气缸20的活塞杆端部穿过密封底板3后伸入到检测腔9的内部,气缸20的活塞杆端部设置有与通孔7相匹配的堵头21,检测腔9的侧壁上设置有排污口33。气缸20通过活塞杆的上升,堵头21堵住隔板6的通孔7,食品在第一粉碎机构和第二粉碎机构的作用下充分粉碎,并暂时储存在粉碎腔8中,随后气缸20的活塞杆下降,堵头21离开隔板6的通孔7,粉碎后的食品从通孔7下落到检测腔9中进行检测。置物筒2的外壁上设置有控制箱22,控制箱22的面板上设置有显示屏23和控制按钮24,控制箱22通过导线与第一电机12、第二电机15、气缸20和传感器19连接。控制箱22对传感器19所传输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并将结果显示在显示屏23上,通过控制按钮24可以对第一电机12、第二电机15和气缸20的启停进行控制。本技术的使用过程为,将需要检测的食品从第一加料口5或第二加料口16投入本装置,具体为液体食品或者是易碎的固体食品从第一加料口5加入,而含纤维较多或者是不易粉碎的食品从第二加料口16加入,随后需要检测的食品在第一粉碎机构和第二粉碎机构的作用下充分粉碎,然后启动气缸20收缩活塞杆,粉碎后的食品从隔板6的通孔7下落到检测腔9中,并落到检测腔9的底部与传感器19充分接触,传感器19对食品中的金属元素进行快速和准确的检测,并将检测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食品中金属元素的高效检测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检测筒(1)和置物筒(2),所述检测筒(1)的底部设置有密封底板(3),密封底板(3)和置物筒(2)之间通过法兰连接,检测筒(1)的顶部通过法兰连接有顶盖(4),顶盖(4)上设置有第一加料口(5),所述检测筒(1)内的中部设置有隔板(6),隔板(6)的中部开设有通孔(7),所述隔板(6)将检测筒(1)的内部空间分隔成粉碎腔(8)和检测腔(9),所述粉碎腔(8)的内部设置有第一粉碎机构,第一粉碎机构包括第一转轴(10)和粉碎刀(11),粉碎刀(11)安装在第一转轴(10)上,第一转轴(10)的上端穿过顶盖(4)后与第一电机(12)传动连接,所述粉碎腔(8)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粉碎机构,第二粉碎机构包括筒体(13)和安装在筒体(13)内的第二转轴(14),第二转轴(14)的一端穿过筒体(13)端部后与第二电机(15)传动连接,远离检测筒(1)一侧的筒体(13)上设置有第二加料口(16),第二加料口(16)下方的第二转轴(14)上安装有绞龙(17),靠近检测筒(1)一侧的第二转轴(14)上安装有铰刀(18);/n所述检测腔(9)底部的密封底板(3)上设置有传感器(19),密封底板(3)的下方安装有气缸(20),气缸(20)的活塞杆端部穿过密封底板(3)后伸入到检测腔(9)的内部,所述气缸(20)的活塞杆端部设置有与通孔(7)相匹配的堵头(21),所述检测腔(9)的侧壁上设置有排污口(33);/n所述置物筒(2)的外壁上设置有控制箱(22),控制箱(22)的面板上设置有显示屏(23)和控制按钮(24),控制箱(22)通过导线与第一电机(12)、第二电机(15)、气缸(20)和传感器(19)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食品中金属元素的高效检测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检测筒(1)和置物筒(2),所述检测筒(1)的底部设置有密封底板(3),密封底板(3)和置物筒(2)之间通过法兰连接,检测筒(1)的顶部通过法兰连接有顶盖(4),顶盖(4)上设置有第一加料口(5),所述检测筒(1)内的中部设置有隔板(6),隔板(6)的中部开设有通孔(7),所述隔板(6)将检测筒(1)的内部空间分隔成粉碎腔(8)和检测腔(9),所述粉碎腔(8)的内部设置有第一粉碎机构,第一粉碎机构包括第一转轴(10)和粉碎刀(11),粉碎刀(11)安装在第一转轴(10)上,第一转轴(10)的上端穿过顶盖(4)后与第一电机(12)传动连接,所述粉碎腔(8)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粉碎机构,第二粉碎机构包括筒体(13)和安装在筒体(13)内的第二转轴(14),第二转轴(14)的一端穿过筒体(13)端部后与第二电机(15)传动连接,远离检测筒(1)一侧的筒体(13)上设置有第二加料口(16),第二加料口(16)下方的第二转轴(14)上安装有绞龙(17),靠近检测筒(1)一侧的第二转轴(14)上安装有铰刀(18);
所述检测腔(9)底部的密封底板(3)上设置有传感器(19),密封底板(3)的下方安装有气缸(20),气缸(20)的活塞杆端部穿过密封底板(3)后伸入到检测腔(9)的内部,所述气缸(20)的活塞杆端部设置有与通孔(7)相匹配的堵头(21),所述检测腔(9)的侧壁上设置有排污口(33);
所述置物筒(2)的外壁上设置有控制箱(22),控制箱(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明强陈顺浩柴光盛
申请(专利权)人:曲靖市质量技术监督综合检测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