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曾沂钢专利>正文

聚热均火回风燃煤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1448 阅读:8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聚热均火回风燃煤灶装置,特别是适宜锅型为600~1500毫米的不用机械送风的360°聚热均火回风自然燃煤灶和用机械送风的三聚热均火回风燃煤灶。该灶炉芯与聚热盆间设有三次风聚热助燃器,分火阻热器,聚热盆外围连接有一个360°可旋转的圆环形均火回风板,均火回风板外圆与炉墙周壁相接,均火回风板上下形成360°回风区,在下回风区任意角周壁上设烟道出口。(*该技术在200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一种聚热均火回风燃煤灶装置,它属于炊用燃煤灶,特别是适宜锅型为600~1500毫米的,不用机械送风的360°聚热均火回风自然燃煤灶和用机械送风的三聚热均火回风燃煤灶。现有技术“三燃式炉具(我国专利号89208868.0)”,旋风消烟节能灶(我国专利号90220645.1)和我国专利产品消烟节能风火灶所公开的产品技术是根据已有技术一、二次风原理,在炉芯壁上增设二次风,使气流作切向运动,达到燃煤燃烧充分的目的。其构成是铸铁铸造的炉芯上设有炉底,一次风和炉芯煤层段,明火段设二次旋风。炉芯与灶膛配合组成燃煤灶。不足之处是(1)不聚热,出至炉芯的火焰不能形成火团或火核;(2)火焰分布不均,偏向烟道一侧,安装时锅与炉芯不能同心;(3)热行程短,热流失快,热损达56.6~55.3%;(4)利用自然风燃烧时,自然火炉膛内气流死角区大于30%,20℃基温的水50kg烧至100℃需时量51~55分钟,排烟浓度大于200g/ndm3,不能燃烧低劣煤和粉煤,热效率为28%,烟筒高度6~8米。(5)不适宜家庭用户普及。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避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聚热均火回风燃煤灶。本技术的实现一种具有二、三次风聚热助燃器(5),炉芯(8),聚热盆(2),分火阻热器(4),均火回风板(3),炉墙(6),上回风区(10),下回风区(11)组成的适应锅型600~1500毫米的聚热均火回风燃煤灶。其特征在于炉芯(8)与聚热盆(2)间的二、三次风聚热助燃器(5),设有次明火区三次风锥度聚火风孔和垂直风聚火孔,聚热盆(2)内每一轮园周上布有十六只燕尾状或角钢状分火阻热器(4),聚热盆(2)外壁连接有一可旋转360°的园环形均火回分板(3),该均火回风板(3),根据炉灶大小不同,与聚热盆(2)壁相接的高度也不同。均火回风板(3)园周上设有两半园相同的从小到大排列的孔状或槽状的均火回风孔(18),安装时两最小孔对准烟道出口(7)位置,均火回风板(3)外园与炉墙(6)相接,内园与聚热盆(2)相接,均火回风板(3)上方所形成的空间为上回风区(10),下方所形成的空间为下回风区(11),烟道出口(7)设于下回风区(11)任意周壁位置上。附图图面说明本技术包括三幅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含炉墙、锅在内的纵向剖面图。图2是将锅与炉墙去掉后投影的俯视图。图3是将锅与炉墙去掉后投影的向视图。附图中(1)锅,(2)聚热盆,(3)均火回风板,(4)分火阻热器,(5)二、三次风聚热助燃器,(6)炉墙,(7)烟道出口,(8)炉芯,(9)托盘,(10)上回风区,(11)下回风区,(12)炉门,(13)炉箅,(14)一次风室,(15)闭风板,(16)一次风道,(17)阻热板,(18)均火回风孔,(19)二、三次风室,(20)支承座,(21)二、三次风风道,(22)二、三次风开关,(23)送风口。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述本技术聚热盆(2),分火阻热器(4),炉芯壁(8),托盘(9),一次风室壁(14),阻热板(17),二、三次风室壁(21)为一次一体铸造件,用普通铸铁铸造。聚热盆(2)内每一轮园周上布有如图2所示的16只燕尾状分火阻热器,轮与轮之间的分火阻热器交替排列。二、三次风聚热助燃器(5)为分立铸造件(必要时可取下,清除二、三次风室内尘积),采用普通铸铁。聚热器5所设的二次风旋风孔,三次风锥度风孔和垂直风孔均用钻孔法实现,聚热助燃器(5)安放在聚热盆(2)和炉芯(8)上口之间,与二次风室壁组成二、三次风室(19)。连接处出现气隙用耐火土填充处理。均火回风板(3)用2~3毫米铁板制作,为便于分解取出,消除下回风区(11)的尘积,下料时可做成三块或四块扇形板组合旋转在支承座20上,均风回风板上布有如图2所示的12个孔,安放时将两小孔对准烟道出口。内园与聚热盆(2)外壁相接,外园与炉墙壁相接。均火回风板3位置的高低决定上下回风区的大小和均火回风板(3)的宽窄,根据炉灶大小不同,支承座(20)焊接的位置不同。炉墙(6)采用砖石泥土均可,闭风板(15)用3毫米铁板制作,板上设有一个与一次风室底同样大小的自然风孔,使用鼓风机时将闭风板拉在闭风段。二次风道上所设的二、三次风开关见附图3(22),其扦口用锯条开口,为防止扦板向一侧串动,将侧面开口表面点焊封闭。本技术的工作情况是在点火后由一次风室(14)向炉芯(8)送去一次风,经二、三次风风道(21)向二、三次风室(19)提供二、三次风,此风再经二、三次风聚热助燃器(5)向明火段提供二次旋风,向次明火区提供火焰限位锥度三次风和垂直限位三次风,使火焰在锥度风和垂直风的作用下形成火团,火核,聚热将热能耗于锅底部。当高热火焰流进入聚热盆(2)后,受聚热盆(2)和分火阻热器(4)限制,一部分火焰受阻改变方向垂直作用于锅底,另一部分被分火进入第二、三分火阻热区,由此分火阻热将热能耗于聚热盆(2)所控制的锅(1)底部。经反复聚热阻热后,从聚热盆(2)四周排出的高热废气到达上回风区(10),均火回风板(3)上因设有离烟道出口(7)远近不同的均火回风孔(18),迫上回风区(10)通过均火回风孔(18)进入下回风区的高热废气得到调节控制,使高热废气从聚热盆(2)四周均匀溢出,达到聚热盆(2)内火焰分布均匀。由于烟道出口(7)设在下回风区(11)任意周壁上,使烟筒形状呈上口小底口以下回风区(11)同大的烟筒,其炉灶排出的废气经下回风区(11)回风最后进入烟筒排入大气之中。闭风板(15)在图1位置时为自然风使用状态,使用自然风燃烧时,二、三次风开关(22)应放在关的位置,目的是截止冷空气进入炉膛影响炉底风自然抽力。本技术与现有技术同类产品相比有如下优点 对比表说明对比文件〈1〉为引证文件我国专利号89208868.0三燃式炉具产品说明书对比文件〈2〉为引证文件我国专利号90220645.1旋风消烟节能灶产品和消烟节能灶专利产品说明书权利要求1.一种具有二、三次风聚热助燃器(5),炉芯(8),聚热盆(2),分火阻热器(4),均火回风板(3),炉墙(6),上回风区(10),下回风区(11)组成的适应锅型600~1500毫米的聚热均火回风燃煤灶装置,其特征在于炉芯(8)与聚热盆之间的二、三次风聚热助燃器(5),设有次明火区三次风锥度聚火风孔和垂直风聚火孔,聚热盆(2)内每一轮园周上布有十六只分火阻热器(4),聚热盆(2)外壁连接有一可旋转360°的园环形均火回风板(3),此均火回风板(3),根据炉灶大小不同,与聚热盆(2)外壁相接的高度也不同,均火回风板(3)园周上设有两半园相同的从小到大排列的均火回风孔(18),安装时两最小孔对烟道出口(7)位置,均火回风板(3)外园与炉墙(6)相接,内园与聚热盆(2)相接,均火回风板(3)上方所形成的空间为上回风区(10),下方所形成的空间为下回风区(11),烟道出口(7)设于下回风区(11)任意周壁位置上。2.权利要求1所述聚热均火回风燃煤灶其特征在于分火阻热器(4)为燕尾状或角钢状。3.权利要求1所述聚热均火回风燃煤灶其特征在于均火回风孔(18)为孔状或槽状。专利摘要一种聚热均火回风燃煤灶装置,特别是适宜锅型为600~1500毫米的不用机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二、三次风聚热助燃器(5),炉芯(8),聚热盆(2),分火阻热器(4),均火回风板(3),炉墙(6),上回风区(10),下回风区(11)组成的适应锅型600~1500毫米的聚热均火回风燃煤灶装置,其特征在于:炉芯(8)与聚热盆之间的二、三次风聚热助燃器(5),设有次明火区三次风锥度聚火风孔和垂直风聚火孔,聚热盆(2)内每一轮园周上布有十六只分火阻热器(4),聚热盆(2)外壁连接有一可旋转360°的园环形均火回风板(3),此均火回风板(3),根据炉灶大小不同,与聚热盆(2)外壁相接的高度也不同,均火回风板(3)园周上设有两半园相同的从小到大排列的均火回风孔(18),安装时两最小孔对烟道出口(7)位置,均火回风板(3)外园与炉墙(6)相接,内园与聚热盆(2)相接,均火回风板(3)上方所形成的空间为上回风区(0),下方所形成的空间为下回风区(11),烟道出口(7)设于下回风区(11)任意周壁位置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沂钢
申请(专利权)人:曾沂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21[中国|辽宁]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