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衬台车专用压力传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13708 阅读:1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6 03: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二衬台车专用压力传感器,包括一基座,所述基座内设置有一内腔,所述内腔内设置有一芯体、一应变计、一引丝板和一电路板,所述芯体的下表面设置在所述内腔的底端开口处,所述应变计贴合地设置在所述芯体的顶端,与所述引丝板和所述电路板依次电连接,所述基座的顶端设置有电缆保护结构,所述电缆保护结构内设置有输出电缆,所述输出电缆进入所述内腔与所述电路板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应变区与介质隔离,使得传感器特别能耐振动、冲击、腐蚀和磨损,提高了传感器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同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显著地提升了传感器的密封性和对输出电缆的保护效果。

Special pressure sensor for secondary lining trolle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二衬台车专用压力传感器
本技术涉及传感器
,特别涉及一种二衬台车专用压力传感器。
技术介绍
在隧道浇筑施工中,二衬台车是一种常用的施工设备,二衬台车在使用的时候,台车支架停在浇筑点下方,通过千斤顶将台车支架及模板顶起,模板在上升到达预定点位后固定,再进行浇筑施工。通常需要在二衬台车的模板上安装压力传感器,用于监测模板承受的压力,防止注浆过量造成模板变形甚至台车坍塌,发生重大施工事故。目前应用在二衬台车模板上的压力传感器具有如下缺点:由于隧道浇筑施工在高温、潮湿、多灰尘等恶劣环境下进行,经常有浆料散落在传感器上凝固、结壳,而现有的压力传感器防护等级不够,容易由于传感器因进灰、吸潮、不耐高温导致综合精度降低或失效,从而引起系统失效造成施工中断或事故;同时,二衬台车上施工的设备振动、冲击大,而一般的压力传感器在短时间承受振动、冲击或偶然外力撞击后,综合精度也会大大降低或失效;另外,二衬台车上的测量介质为混凝土浆料,其中含有砂砾且容易凝结,压力传感器一般采用小孔引压,极易堵塞,并且普通平膜传感器因为量程小(约1.2MPa),膜片小且偏薄,不耐冲击,抗过载能力弱,在砂砾和腐蚀性浆料的打磨下很容易穿孔失效,也会引起系统失效造成施工中断或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二衬台车专用压力传感器,其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应用在二衬台车上的压力传感器在隧道浇筑施工的恶劣环境下,或在振动、冲击作用下检测混凝土浆料等介质时易发生综合精度降低或失效的问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二衬台车专用压力传感器,包括一基座,所述基座内设置有一内腔,所述内腔内设置有一芯体、一应变计、一引丝板和一电路板,所述芯体的下表面设置在所述内腔的底端开口处,所述应变计贴合地设置在所述芯体的顶端,与所述引丝板和所述电路板依次电连接,所述基座的顶端设置有电缆保护结构,所述电缆保护结构内设置有输出电缆,所述输出电缆进入所述内腔与所述电路板连接。其中,所述基座的外侧壁上还凸出设置有一台阶,所述基座位于所述台阶底端的厚度与二衬台车的模板厚度相一致。其中,所述芯体包括芯体下部、芯体中部和芯体上部,所述芯体下部设置于所述内腔的底端,所述芯体下部的下表面与所述内腔的底端开口处齐平,所述芯体上部设置有应变区和连接区,所述芯体通过设置在连接区的螺丝与所述基座固定连接,所述应变计贴合设置在所述应变区的上表面,所述芯体中部设置呈圆柱形,连接所述芯体下部和应变区。其中,所述内腔内还设置有多个穿心电容,所述穿心电容的输入端均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输出端均与所述输出电缆连接。其中,所述电缆保护结构(电气接口)包括一压盖、一出线外管和一出线螺母,所述压盖固定设置在所述基座的顶端,所述压盖上开设有一通孔,所述出线外管设置在所述压盖的顶端,通过所述出线螺母与所述压盖固定连接,所述输出电缆布置在所述压盖的通孔以及所述出线外管内。其中,所述出线外管的出口位置还环绕设置有压紧垫片,所述输出电缆穿过所述压紧垫片设置。其中,所述输出电缆位于所述出线外管内以及外部的部分还套设有一橡胶保护套。其中,所述压盖上还设置有一提手,所述提手的两端通过钢丝绳与所述压盖连接。其中,所述台阶与所述模板之间环绕设置有第一密封圈,所述芯体下部与所述内腔的底端开口处环绕设置有第二密封圈,所述芯体下部的外侧壁与所述内腔的内侧壁之间环绕设置有第三密封圈,所述连接区与所述基座之间环绕设置有第四密封圈。本技术的上述方案有如下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二衬台专用压力传感器,设计了特殊的芯体结构,通过芯体下部的齐平厚膜片将混凝土浆料的介质压力传递给芯体上部的应变区,实现了应变区与介质隔离,避免了应变区与应变计受到介质的直接作用,使得传感器特别能耐振动、冲击、腐蚀和磨损,提高了传感器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本技术的二衬台专用压力传感器,设计有特殊的电缆保护结构,输出电缆采用压线方式出线,提升了传感器的密封性和对输出电缆的保护效果,同时,传感器上设置的多个密封圈,能进一步提高传感器的密封性,保证混凝土浆料难以进入传感器的内部造成堵塞或对电子元器件破坏,传感器的防护等级轻松优于IP65。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安装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基座;2-内腔;3-芯体;4-应变计;5-引丝板;6-电路板;7-输出电缆;8-台阶;9-模板;10-芯体下部;11-芯体中部;12-芯体上部;13-应变区;14-连接区;15-穿心电容;16-压盖;17-出线外管;18-出线螺母;19-压紧垫片;20-橡胶保护套;21-提手;22-钢丝绳;23-第一密封圈;24-第二密封圈;25-第三密封圈;26-第四密封圈。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本技术针对现有的应用在二衬台车上的压力传感器在隧道浇筑施工的恶劣环境下,或在振动、冲击作用下检测混凝土浆料等介质时易发生综合精度降低或失效的问题,提供了一种二衬台车专用压力传感器。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二衬台车专用压力传感器,包括一基座1,所述基座内设置有一内腔2,所述内腔2内设置有一芯体3、一应变计4、一引丝板5和一电路板6,所述芯体3的下表面设置在所述内腔2的底端开口处,所述应变计4贴合地设置在所述芯体3的顶端,与所述引丝板5和所述电路板6依次电连接,所述基座1的顶端设置有电缆保护结构,所述电缆保护结构内设置有输出电缆7,所述输出电缆7进入所述内腔2与所述电路板6连接。本技术的上述实施例所述的二衬台车专用压力传感器,设置有一带内腔2的基座1,芯体3以及应变计4、引丝板5、电路板6等电子元器件设置在内腔2内,通过基座1对芯体3和电子元器件进行封装保护,防止二衬台车浇筑的恶劣环境破坏传感器的结构和功能。其中,芯体3的下表面设置在内腔2的底端开口处,作为传感器的承压部分,与混凝土浆料的测量介质直接接触。应变计4贴合地设置在芯体3的顶端,当芯体3的下表面受压时,芯体3顶端成为应变截面,应变计4在应变截面上组成的惠斯顿电桥可感应芯体3变形导致本身阻抗的变化,从而输出微弱的电信号。电信号经引丝板5上的引导线输入电路板6,通过电路板6将其转化为放大的电信号,使得终端连接的仪表可以接收并转化成直观读数。放大的电信号通过输出电缆7输送至终端的仪表,输出电缆7设置在内腔2内,并通过电缆保护结构从基座1的顶端向外延伸,电缆保护结构用于对布置在基座1外部的输出电缆7部分进行保护,防止其在二衬台车浇筑的恶劣环境下遭到破坏而失效。其中,所述基座1的外侧壁上还凸出设置有一台阶8,所述基座1位于所述台阶8底端的厚度与二衬台车的模板9厚度相一致。这样能保证传感器在安装好后基座1和芯体3的下表面与模板9的下表面齐平,防止在使用过程中混凝土浆料溢至基座1的外表面,导致传感器使用完后难以清洗维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二衬台车专用压力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基座,所述基座内设置有一内腔,所述内腔内设置有一芯体、一应变计、一引丝板和一电路板,所述芯体的下表面设置在所述内腔的底端开口处,所述应变计贴合地设置在所述芯体的顶端,与所述引丝板和所述电路板依次电连接,所述基座的顶端设置有电缆保护结构,所述电缆保护结构内设置有输出电缆,所述输出电缆进入所述内腔与所述电路板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二衬台车专用压力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基座,所述基座内设置有一内腔,所述内腔内设置有一芯体、一应变计、一引丝板和一电路板,所述芯体的下表面设置在所述内腔的底端开口处,所述应变计贴合地设置在所述芯体的顶端,与所述引丝板和所述电路板依次电连接,所述基座的顶端设置有电缆保护结构,所述电缆保护结构内设置有输出电缆,所述输出电缆进入所述内腔与所述电路板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衬台车专用压力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的外侧壁上还凸出设置有一台阶,所述基座位于所述台阶底端的厚度与二衬台车的模板厚度相一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衬台车专用压力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芯体包括芯体下部、芯体中部和芯体上部,所述芯体下部设置于所述内腔的底端,所述芯体下部的下表面与所述内腔的底端开口处齐平,所述芯体上部设置有应变区和连接区,所述芯体通过设置在连接区的螺丝与所述基座固定连接,所述应变计贴合设置在所述应变区的上表面,所述芯体中部设置呈圆柱形,连接所述芯体下部和应变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衬台车专用压力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腔内还设置有多个穿心电容,所述穿心电容的输入端均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输出端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燎原
申请(专利权)人:长沙钛合电子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