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零冷水热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812169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6 01: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零冷水热水系统,其包括热水器本体、加热单元、用水末端以及控制器,所述热水器本体通过管道与用水末端连接,所述控制器与加热单元连接,所述加热单元并联在所述管道上用于对管道上残留的水进行分流并对分流部分进行加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对热水器本体到用水末端管路上存留的冷水进行分流,一部分通过加热单元进行进行加热,加热后的水与另外一部分未加热的冷水混合后流至用水末端供用户使用,并且使用该零冷水热水系统时,无需改变原有管路,仅仅需要在原有管路的基础上并联加热单元即可,整个过程简单易行,易于推广。

A zero cold water and hot water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零冷水热水系统
本技术属于热水器
,具体涉及一种零冷水热水系统。
技术介绍
热水器大多安装在阳台或者厨房,而用水末端(淋浴装置)一般位于卫生间,因此从热水器用用水末端都有几米到十几米的距离,由于这段距离的管路中存储的是冷水,因此用户使用时一般会先喷出冷水,既浪费了水资源,又需要等待热水时间,用户的体验非常不好。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零冷水热水系统,通过加热单元和控制器的相互配合,实现了用户末端的零冷水。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零冷水热水系统,其包括热水器本体、加热单元、用水末端以及控制器,所述热水器本体通过管道与用水末端连接,所述控制器与加热单元连接,所述加热单元并联在所述管道上用于对管道上残留的水进行分流并对分流部分进行加热。优选地,所述加热单元包括加热管、热交换管路以及储热层,所述加热管和热交换管路均设置在储热层内,所述加热管通过对储热层进行加热,实现储热层和热交换管路内冷水的冷热交换。优选地,所述加热单元进一步包括保温外壳,所述保温外壳包裹在储热层外。优选地,该零冷水热水系统进一步包括设置在加热单元与管道并联的回路以及用水末端之间的出水单元,所述出水单元与控制器连接。优选地,所述出水单元包括电磁混水阀和出水温度传感器,所述出水温度传感器采集出水口的温度并将其传递至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出水口的温度调节电磁混水阀的开度。优选地,该零冷水热水系统进一步包括设置在加热单元与管道并联的回路以及热水器本体之间的进水单元,所述进水单元与控制器连接。优选地,所述进水单元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用水末端水阀开关、水流量传感器以及进水温度传感器,所述水流量传感器和进水温度传感器均与控制器连接。优选地,所述进水单元与加热单元连接的管路上设置有用于调节加热水流量的水流调节阀。优选地,所述储热层为相变储热材料制成的储热层。优选地,所述热水器本体和加热单元相互独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使用时,对热水器本体到用水末端管路上存留的冷水进行分流,一部分通过加热单元进行进行加热,加热后的水与另外一部分未加热的冷水混合后流至用水末端供用户使用,并且使用该零冷水热水系统时,无需改变原有管路,仅仅需要在原有管路的基础上并联加热单元即可,整个过程简单易行,易于推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零冷水热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零冷水热水系统的系统框图。附图标记如下:1——热水器本体、2——加热单元、3——用水末端、4——控制器、5——出水单元、6——进水单元、7——水流调节阀、8——电源单元、21——加热管、22——热交换管路、23——储热层、24——保温外壳、51——电磁混水阀、52——出水温度传感器、61——用水末端水阀开关、62——水流量传感器、63——进水温度传感器。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1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一种零冷水热水系统,如图1-2所示,其包括热水器本体1、加热单元2、用水末端3以及控制器4,所述热水器本体1通过管道与用水末端3连接,所述控制器4与加热单元2连接,所述加热单元2并联在所述管道上用于对管道上残留的水进行分流并对分流部分进行加热;并且,所述热水器本体1和加热单元2相互独立;这样,采用上述结构,对热水器本体到用水末端管路上存留的冷水进行分流,一部分通过加热单元2进行进行加热,加热后的水与另外一部分未加热的冷水混合后流至用水末端3供用户使用,实现了用水末端3的零冷水。并且,由于热水器本体1和加热单元2相互独立,因此,当用水末端3仅需要少量热水比如洗手时,热水器本体1处于非加热模式,仅流出冷水,此时通过加热单元2即可实现加热;该实施例的零冷水热水系统进一步包括通讯单元,通讯单元与控制器4和热水器本体1均连接,通讯单元可控制热水器本体1的工作状态。实施例2本技术实施例2提供一种零冷水热水系统,其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一步包括:所述加热单元2包括加热管21、热交换管路22、储热层23以及保温外壳24,所述加热管21和热交换管路22均设置在储热层23内,所述加热管21通过对储热层23进行加热,实现储热层23和热交换管路22内冷水的冷热交换,所述保温外壳24包裹在储热层23外;所述储热层23为相变储热材料制成的储热层。这样,在热水器本体1不使用时里,开通加热管21,加热由相变储热材料制成的储热层23,使温度达到高于相变温度的预设温度;停止加热,当温度下降临界温度时,继续加热,保证相变储热材料在恒定的温度范围内变化;相变储热材料的相变潜热越高需要的相变材料可越少。隔热外壳24主要保证相变储热材料的保温,防止热量向空中散发,提升储热效率。该零冷水热水系统进一步包括设置在加热单元2与管道并联的回路以及用水末端3之间的出水单元5,所述出水单元5与控制器4连接;所述出水单元5包括电磁混水阀51和出水温度传感器52,所述出水温度传感器52采集出水口的温度并将其传递至控制器4,所述控制器4根据所述出水口的温度调节电磁混水阀51的开度;这样,通过出水温度传感器52检测的温度控制电磁混合阀51的开度,使冷水和加热后的水按照最优的比例混合,达到预设的温度。该零冷水热水系统进一步包括设置在加热单元2与管道并联的回路以及热水器本体1之间的进水单元6,所述进水单元6与控制器4连接;所述进水单元6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用水末端水阀开关61、水流量传感器62以及进水温度传感器63,所述水流量传感器62和进水温度传感器63均与控制器4连接;这样,打开用水末端水阀开关61,当水流量传感器62检测到水流变化后,加热单元2开始工作,此时,热水器本体1已经开始工作,当进水温度传感器63检测到温度变化后,说明管道内残留的冷水即将流完,此时关闭加热单元2即可所述进水单元6与加热单元2连接的管路上设置有用于调节加热水流量的水流调节阀7。另外,该零冷水热水系统还包括电源单元8,所述电源单元8与加热单元2连接用于为加热单元2提供电源。工作过程:打开用水末端水阀开关61,水流量传感器62检测到水流变化后,打开水流调节阀7,然后逐步加大电磁混水阀51(启动前开度为零)的开度,使出水口温度逐步上升;当出水温度传感器52检测到出水口温度达到预定温度时,维持电磁混水阀51的开度,也可调节水流调节阀7,使输出温度维持恒定;当水管内的冷水逐步流出,这时热水器本体1的热水到达,进水温度传感器63检测到温度变化后,这时即可关闭水流调节阀7,或逐步关闭水流调节阀7,使在进水温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零冷水热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热水器本体(1)、加热单元(2)、用水末端(3)以及控制器(4),所述热水器本体(1)通过管道与用水末端(3)连接,所述控制器(4)与加热单元(2)连接,所述加热单元(2)并联在所述管道上用于对管道上残留的水进行分流并对分流部分进行加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零冷水热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热水器本体(1)、加热单元(2)、用水末端(3)以及控制器(4),所述热水器本体(1)通过管道与用水末端(3)连接,所述控制器(4)与加热单元(2)连接,所述加热单元(2)并联在所述管道上用于对管道上残留的水进行分流并对分流部分进行加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零冷水热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单元(2)包括加热管(21)、热交换管路(22)以及储热层(23),所述加热管(21)和热交换管路(22)均设置在储热层(23)内,所述加热管(21)通过对储热层(23)进行加热,实现储热层(23)和热交换管路(22)内冷水的冷热交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零冷水热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单元进一步包括保温外壳(24),所述保温外壳(24)包裹在储热层(23)外。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零冷水热水系统,其特征在于,该零冷水热水系统进一步包括设置在加热单元(2)与管道并联的回路以及用水末端(3)之间的出水单元(5),所述出水单元(5)与控制器(4)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零冷水热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单元(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明雄郭文光潘叶江
申请(专利权)人:华帝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