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传感器安装结构及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1208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6 01: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传感器安装结构及空调器,所述传感器安装结构包括设置在后围壳上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上设置有进气孔,湿度传感器适于安装在所述安装槽内,并检测从所述进气孔流入的空气的湿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传感器安装结构,通过将湿度传感器设置在后围壳的安装槽内,使湿度传感器与蒸发器保持一定的距离,可以降低蒸发器辅热对湿度传感器检测精度的影响,同时,在安装槽上设置进气孔,使得环境空气能够自由进入安装槽,保证湿度传感器与空气充分接触,从而可以实现准确地测量出空调器所处的室内环境湿度。

A sensor installation structure and air condition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传感器安装结构及空调器
本技术涉及空调
,特别涉及一种传感器安装结构及空调器。
技术介绍
空调器在使用过程中,会将环境中的水分去除,导致环境湿度不断下降。为了能够实时地检测环境的湿度,现有技术中通常在蒸发器的进风侧设置湿度传感器,以检测环境湿度,并将检测到的湿度发送给空调器的电控盒。但由于湿度传感器的位置通常设置在太靠近蒸发器处,容易受到辅热影响,使得检测结果不准确;同时,湿度传感器通常不能充分与进入的环境风接触。因此,如何实现湿度传感器不受辅热影响,并使湿度传感器与空气充分接触已成为移动空调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是:现有移动空调的湿度传感器的安装位置不当,易到辅热的影响且不能与环境空气直接接触,而使得湿度传感器的检测准确性不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传感器安装结构,包括设置在后围壳上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上设置有进气孔,湿度传感器适于安装在所述安装槽内,并检测从所述进气孔流入的空气的湿度。通过将湿度传感器设置在后围壳的安装槽内,使湿度传感器与蒸发器保持一定的距离,可以降低蒸发器辅热对湿度传感器检测精度的影响,同时,在安装槽上设置进气孔,使得环境空气能够自由进入安装槽,保证湿度传感器与空气充分接触,从而可以实现准确地测量出空调器所处的室内环境湿度。可选的,还包括设置在送风蜗壳上的安装架,所述湿度传感器固定在所述安装架上,且所述安装架适于嵌设于所述安装槽内。湿度传感器通过安装架固定在送风蜗壳上,进一步增大湿度传感器与蒸发器保持的距离,进而使空调器工作时,湿度传感器可以在不受到蒸发器辅热影响的情况下测量空调器所处的环境湿度,进一步避免出现因太靠近蒸发器所导致的空气升温现象。可选的,所述安装架包括壁板和设置在壁板上的安装部,所述安装部与所述壁板配合,适于对所述湿度传感器的检测端进行限位。通过设置安装部,可以针对性的固定湿度传感器的检测端,提高对检测端的保护。可选的,所述安装部包括第一支撑板和第一挡片,所述第一支撑板宽度方向上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壁板和所述第一挡片连接,且所述壁板和所述第一挡片相对设置。提高安装架与湿度传感器的形状匹配度,从而增加湿度传感器的安装稳定性。可选的,所述安装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壁板上的走线部,所述走线部与所述壁板配合,用于支撑所述湿度传感器的连线端。保证湿度传感器可以整体平稳固定在安装架上,不会因为湿度传感器的异形结构而出现晃动、移动等不稳定的情况。可选的,所述安装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壁板上的凸筋,在安装状态下,所述凸筋位于所述湿度传感器与所述壁板之间。提高湿度传感器的安装稳定性,保证湿度传感器与安装架的壁板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避免出现安全事故。可选的,所述安装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壁板上的档扣,在所述湿度传感器与所述安装架的装配状态下,所述档扣位于所述湿度传感器上方。用以对湿度传感器的连线端进行保护,避免空调器内的其他部件对湿度传感器进行挤压。可选的,所述进气孔的面积范围为9mm~25mm。在此范围内,进气孔既有良好的通风效果,又可以防止人的手或杂物碰到湿度传感器,同时达到国家的电子元件的安装不被人接触的用电安全标准,提高安全性能。可选的,所述进气孔的数量为多个。可以提高进入传感器安装结构内的空气流通量,进而提高湿度传感器与空气的接触量,使得湿度传感器测得的湿度数据更为准确。可选的,所述安装槽具有槽底板和围设于所述槽底板周缘的周侧壁,所述进气孔开设在所述槽底板上。使安装在送风蜗壳上的湿度传感器在空调器吸入室内空气后第一时间感测出空气的湿度,避免湿度传感器所测量的空气被其他结构所干扰,从而提高湿度传感器的测温精准性。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空调器,以解决现有空调器的湿度传感器由于位置太靠近蒸发器,易受到辅热影响,且湿度传感器无法充分与进入的环境风接触,从而影响检测精度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空调器,包括上述所述的传感器安装结构,还包括后围壳、送风蜗壳、湿度传感器和蒸发器,所述湿度传感器固定在所述传感器安装结构内,并位于所述后围壳与送风蜗壳之间,所述蒸发器位于所述湿度传感器前下方。通过优化湿度传感器的安装位置,使其能直接接触室内环境空气的同时不受辅热影响,从而准确测量室内环境湿度。可选的,所述送风蜗壳靠近所述湿度传感器的一端设置有挡水筋,用于阻挡冷凝水流向所述传感器安装结构。降低冷凝水对湿度传感器的不良影响。可选的,所述送风蜗壳上还设置有卡线槽,所述卡线槽用于固定所述湿度传感器的电线,并对湿度传感器的电线进行规整,增加美观性。附图说明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所述的空调器的剖视图;图2为图1中A处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所述的空调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B处放大图;图5为本技术所述的送风蜗壳与后围壳装配图;图6为本技术所述的后围壳的结构示意图一;图7为图6中C处放大图;图8为本技术所述的后围壳的结构示意图二;图9为图8中D处放大图;图10为本技术所述的湿度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所述的送风蜗壳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图11中E处放大图;图13为本技术所述的送风蜗壳的局部俯视图;图14为本技术所述的送风蜗壳与湿度传感器的装配图;图15为图14中F处放大图;图16为本技术所述的送风蜗壳的局部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送风蜗壳,10-安装架,11-壁板,12-安装部,121-第一支撑板,122-第一挡边,13-走线部,131-第二支撑板,132-第二挡边,133-档扣,14-凸筋,15-支撑筋,16-挡水筋,17-卡线槽,18-风道顶盖,19-漏水孔,2-后围壳,20-安装槽,201-槽底板,202-第三挡边,203-第四挡边,21-进气孔,22-进风格栅,3-湿度传感器,31-检测端,32-连线端,4-蒸发器,5-前围壳,6-顶盖,7-底座。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另外,对该具体实施方式中涉及到方位作简要说明:下述在提到每个结构件的“前”、“后”、“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是指附图中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顶端”、“底端”这些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空调器在使用过程中,除去空气中的水分,导致环境湿度不断下降,如果空气湿度太低,则用户体验感会下降,甚至可能引发各种呼吸道疾病。因此,现有技术中通常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传感器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后围壳(2)上的安装槽(20),所述安装槽(20)上设置有进气孔(21),湿度传感器(3)适于安装在所述安装槽(20)内,并检测从所述进气孔(21)流入的空气的湿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传感器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后围壳(2)上的安装槽(20),所述安装槽(20)上设置有进气孔(21),湿度传感器(3)适于安装在所述安装槽(20)内,并检测从所述进气孔(21)流入的空气的湿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感器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送风蜗壳(1)上的安装架(10),所述湿度传感器(3)固定在所述安装架(10)上,且所述安装架(10)适于嵌设于所述安装槽(20)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传感器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10)包括壁板(11)和设置在所述壁板(11)上的安装部(12),所述安装部(12)与所述壁板(11)配合,适于对所述湿度传感器(3)的检测端(31)进行限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传感器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12)包括第一支撑板(121)和第一挡片(122),所述第一支撑板(121)宽度方向上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壁板(11)和所述第一挡片(122)连接,且所述壁板(11)和所述第一挡片(122)相对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传感器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10)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壁板(11)上的走线部(13),所述走线部(13)与所述壁板(11)配合,用于支撑所述湿度传感器(3)的连线端(32)。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传感器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10)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壁板(11)上的凸筋(1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国华冷晓刚秦宪王成刚王啟明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奥克斯空调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