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罗敬升专利>正文

一种防松脱螺母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0969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5 22:08
一种防松脱螺母,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紧固螺母在长期处于振动的使用条件下,会自行松脱,防松效果不理想,影响设备正常运行的问题。包括中部设置有螺栓孔的螺母主体,其特征在于:螺栓孔内壁上设置有用于与连接螺栓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螺母主体与被紧固件表面相接触的一侧,设置有若干组朝螺栓孔斜向布置的插柱通孔,各插柱通孔内分别设置有防松插柱;防松插柱位于螺母主体端部外侧的一端与被紧件表面相接触,防松插柱位于螺栓孔内部的另一端与螺栓外螺纹斜面相接触。其设计合理,结构紧凑,能够加大对螺栓的紧固摩擦力,并增加螺母与被紧固件之间的摩擦力,有效阻止螺母在剧烈振动中的松动,防松效果好,实用性强。

A kind of locknu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松脱螺母
本技术属于机械防松紧固件
,具体涉及一种能够加大对螺栓的紧固摩擦力,并增加螺母与被紧固件之间的摩擦力,有效阻止螺母在剧烈振动中松动,防松效果好、实用性强的防松脱螺母。
技术介绍
各类设备在部件连接的过程中,都离不开紧固件;螺栓是一种常用的紧固件,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机械和电气设备当中。螺栓紧固件给机械工业带来了方便,但它也有一个不可避免的弱点,即:紧固用的螺母在一些长期处于振动环境下的特殊应用领域,受到的压力也比正常环境要大,剧烈的振动会致使螺母自行松脱,从而导致部件或整台设备的损坏或解体,使设备的正常运行受到影响,甚至酿成重大的安全事故。故有必要对现有技术的螺栓紧固件的螺母结构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就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能够加大对螺栓的紧固摩擦力,并增加螺母与被紧固件之间的摩擦力,有效阻止螺母在剧烈振动中松动,防松效果好、实用性强的防松脱螺母。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防松脱螺母包括螺母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主体的中部设置有螺栓孔,螺栓孔内壁上设置有用于与连接螺栓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所述螺母主体与被紧固件表面相接触的一侧、螺栓孔端部的周边,设置有若干组沿螺母轴向、朝螺栓孔斜向布置的插柱通孔,各个插柱通孔内分别设置有防松插柱,所述防松插柱的长度大于插柱通孔的深度;且防松插柱位于螺母主体端部外侧的一端与被紧件表面相接触,防松插柱位于螺栓孔内部的另一端,则与连接螺栓的螺栓外螺纹斜面相接触。所述螺母主体端部周边设置的朝螺栓孔斜向布置的插柱通孔轴线,与螺母主体螺栓孔的轴线之间的夹角α为30~50度。以通过倾斜布置在各插柱通孔内的防松插柱,来加大对连接螺栓的螺栓外螺纹斜面的摩擦力,并利用类似门栓结构的防松插柱,挡住防松脱螺母滑动的路线,进而有效阻止螺母的松动。所述防松插柱的柱径小于所述插柱通孔的孔径,且插柱通孔的孔径与防松插柱的柱径之间的比值在1:0.8~1:0.95之间。以在确保防松插柱结构强度的同时,利于防松插柱在插柱通孔内、做类似门栓的滑动。所述插柱通孔的深度与所述防松插柱的长度的比值在1:1.05~1:1.2之间。以使长度比插柱通孔深度略长的防松插柱的两端同时产生两个方向相反的力,从而让防松插柱的一端对连接螺栓抱紧、并加大摩擦力,防松插柱的另一端产生顶向被紧件表面的力,进而增大螺母主体端面与被紧固件之间的摩擦力,提升螺母的防松脱效果。所述若干组插柱通孔绕螺母主体的螺栓孔的中心、等夹角布置在同一圆周上。以通过设置在各均匀布置的插柱通孔内的防松插柱,使作用在连接螺栓外螺纹斜面上的摩擦紧固力更加的均衡。所述等夹角布置在螺母主体端侧、同一圆周上的插柱通孔的数量为三组。以利用三个同时顶向螺栓外螺纹斜面的力,对连接螺栓产生相互间夹角为120度的正向组合式抱紧力,进而有效增大防松脱螺母与连接螺栓之间的摩擦力。所述插柱通孔内设置的防松插柱采用具有延展性的材料制成。以在防松插柱受外力作用、被压缩变形时,使其仍具有较强的延展性和可缩性,进而一方面最大限度地增加防松插柱与螺栓外螺纹斜面的接触面积、增大摩擦力,另一方面减小防松插柱对螺栓外螺纹造成的损坏。本技术的有益效果:由于本技术采用中部设置有螺栓孔的螺母主体,螺栓孔内壁上设置有用于与连接螺栓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螺母主体与被紧固件表面相接触的一侧、螺栓孔端部的周边,设置有若干组沿螺母轴向、朝螺栓孔斜向布置的插柱通孔,各插柱通孔内分别设置有防松插柱,且防松插柱位于螺母主体端部外侧的一端与被紧件表面相接触,防松插柱位于螺栓孔内部的另一端与螺栓外螺纹斜面相接触的结构形式,所以其设计合理,结构紧凑,能够加大对连接螺栓的紧固摩擦力,并增加防松脱螺母与被紧固件之间的摩擦力,有效阻止螺母在剧烈振动过程中的松动,防松脱的效果可比普通螺母提高4倍以上,实用性强。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使用状态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防松脱螺母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左视图。图4是图1中A处的局部结构放大图。图中序号说明:1连接螺栓、2被紧固件、3防松脱螺母、4防松插柱、5螺母主体、6螺栓孔、7内螺纹、8插柱通孔、9螺栓外螺纹斜面、10被紧件表面。具体实施方式根据图1~4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具体结构。该防松脱螺母包括中部设置有螺栓孔6的螺母主体5,螺母主体5的螺栓孔6内壁上设置有用于与连接螺栓1外螺纹相配合连接的内螺纹7。螺母主体5与被紧固件2表面相接触的一侧、螺栓孔6端部的周边,设置有若干组沿螺母轴向、朝螺栓孔6中部斜向布置的插柱通孔8;各个插柱通孔8内分别滑动设置有防松插柱4。若干组插柱通孔8绕螺母主体5的螺栓孔6的中心、等夹角布置在同一圆周上,进而通过设置在各均匀布置的插柱通孔8内的防松插柱4,使作用在连接螺栓1外螺纹斜面上的摩擦紧固力更加的均衡。螺母主体5端部周边设置的朝向螺栓孔6中部、斜向布置的各插柱通孔8的轴线,与螺母主体5螺栓孔6的轴线之间的夹角α可以在30度~50度之间。以通过倾斜布置在各插柱通孔8内的防松插柱4,来加大对连接螺栓1的螺栓外螺纹斜面9的摩擦力,并利用类似门栓结构的防松插柱4,挡住防松脱螺母滑动的路线,进而有效阻止螺母的松动。为了有效增大防松脱螺母与连接螺栓1之间的摩擦力,等夹角布置在螺母主体5端侧、同一圆周上的插柱通孔8的数量可以为三组,从而利用三个同时顶向螺栓外螺纹斜面9的力,对连接螺栓1产生相互间夹角为120度的正向组合式抱紧力。螺母主体5端侧的各个插柱通孔8内分别设置的防松插柱4的长度,略大于相应插柱通孔8的深度,例如:防松插柱4的长度比插柱通孔8的深度,可以长出1~2mm。并且,防松插柱4位于螺母主体5端部外侧的一端,与被紧件表面10相接触;防松插柱4位于螺母主体5螺栓孔6内部的另一端,则与连接螺栓1的螺栓外螺纹斜面9相接触。能够理解的是,根据具体的使用需要,插柱通孔8内设置的防松插柱4可采用延展性好的材料制成,例如:熟铁、橡胶、铝等材料;进而在防松插柱4受外力作用、被压缩变形时,使其仍具有较强的延展性和可缩性,从而一方面最大限度地增加防松插柱4与螺栓外螺纹斜面9的接触面积、增大摩擦力,另一方面减小防松插柱4对螺栓外螺纹造成的损坏。为了在确保防松插柱4结构强度的同时,利于防松插柱4在插柱通孔8内、做类似门栓的滑动,防松插柱4的柱径应略小于插柱通孔8的孔径,且插柱通孔8的孔径与防松插柱4的柱径之间的比值,可以在1:0.8~1:0.95之间。同时,插柱通孔8的深度与防松插柱4的长度的比值,可以在1:1.05~1:1.2之间;以使长度比插柱通孔8深度略长的防松插柱4的两端同时产生两个方向相反的力,从而让防松插柱4的一端对连接螺栓1抱紧、并加大摩擦力,防松插柱4的另一端产生顶向被紧件表面10的力,进而增大螺母主体5端面与被紧固件2之间的摩擦力,提升螺母的防松脱效果。该防松脱螺母使用时,首先,将连接螺栓1穿过待连接的被紧固件2上的连接通孔;然后,把其插柱通孔8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松脱螺母,包括螺母主体(5),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主体(5)的中部设置有螺栓孔(6),螺栓孔(6)内壁上设置有用于与连接螺栓(1)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7);所述螺母主体(5)与被紧固件(2)表面相接触的一侧、螺栓孔(6)端部的周边,设置有若干组沿螺母轴向、朝螺栓孔(6)斜向布置的插柱通孔(8),各个插柱通孔(8)内分别设置有防松插柱(4),所述防松插柱(4)的长度大于插柱通孔(8)的深度;且防松插柱(4)位于螺母主体(5)端部外侧的一端与被紧件表面(10)相接触,防松插柱(4)位于螺栓孔(6)内部的另一端,则与连接螺栓(1)的螺栓外螺纹斜面(9)相接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松脱螺母,包括螺母主体(5),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主体(5)的中部设置有螺栓孔(6),螺栓孔(6)内壁上设置有用于与连接螺栓(1)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7);所述螺母主体(5)与被紧固件(2)表面相接触的一侧、螺栓孔(6)端部的周边,设置有若干组沿螺母轴向、朝螺栓孔(6)斜向布置的插柱通孔(8),各个插柱通孔(8)内分别设置有防松插柱(4),所述防松插柱(4)的长度大于插柱通孔(8)的深度;且防松插柱(4)位于螺母主体(5)端部外侧的一端与被紧件表面(10)相接触,防松插柱(4)位于螺栓孔(6)内部的另一端,则与连接螺栓(1)的螺栓外螺纹斜面(9)相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松脱螺母,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主体(5)端部周边设置的朝螺栓孔(6)斜向布置的插柱通孔(8)轴线,与螺母主体(5)螺栓孔(6)的轴线之间的夹角α为30~50度。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敬升罗勇王丽媛
申请(专利权)人:罗敬升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