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深自吸泵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09371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5 21:42
一种超深自吸泵组,属于自吸泵技术领域。所述超深自吸泵组,包括主泵、辅泵、储水箱和自吸辅助装置,所述自吸辅助装置设置有吸入管路、喷射管路和排出管路,所述吸入管路与水库或超深罐池相连,所述喷射管路与辅泵出口相连,所述排出管路与设置在主泵入口的主泵入口管相连,所述储水箱设有溢流管、补水管、注水组件、排液管和储水箱供水管,所述溢流管和排液管与水库或超深罐池连通,所述补水管与主泵出口相连,所述储水箱供水管与辅泵入口相连。所述超深自吸泵组具有吸上高度高、性能稳定可靠、安装方便、操作简单、节约能源、维修方便、故障率低的特点。

A super deep self-priming pump se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深自吸泵组
本技术涉及自吸泵
,特别涉及一种超深自吸泵组。
技术介绍
因设计及大气压影响,现有自吸泵的吸上高度均低于十米,而在水库、超深罐池中其介质最高液位往往超过十米,有的甚至达到二三十米,现有自吸泵低于十米的吸上高度根本无法满足要求。以前这种工况常采用长轴液下泵或潜水泵,但长轴液下泵泵轴不可能无限加长,泵轴超过一定长度会造成泵轴强度过低,泵运转时容易损坏,而且长轴液下泵多为中小流量泵,大流量工况没有合适泵型。如果使用潜水泵则需要在池底打地基固定泵体,水库等天然环境下,尤其是水库底部泥沙沉积打地基非常困难,而且潜水泵安装在底部维修也很不方便。原有带自吸辅助装置的自吸泵采用一个泵,这个泵在保证自吸泵本身出口压力、流量及扬程符合用户需求的前提下,还需在泵出口分流出一部分流量给自吸辅助装置提供水源,以保证自吸泵的吸上高度能满足超深自吸的要求,由于一泵双用,因此一旦分流给自吸辅助装置的水源压力不稳很容易造成自吸辅助装置输入到自吸泵入口的介质流量和压力出现波动,从而造成整个泵输出介质性能参数不达标。而且,一泵双用会因泵太大很难选到合适的泵型,水库丰水期液位升高,自吸泵吸上高度变小时多余的吸上会造成能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自吸泵的吸上高度不够、开泵时流量不好控制等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超深自吸泵组,该超深自吸泵组具有吸上高度高、性能稳定可靠、安装方便、操作简单、节约能源、维修方便、故障率低的特点。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超深自吸泵组,包括主泵、辅泵、储水箱和自吸辅助装置;所述自吸辅助装置设置有吸入管路、喷射管路和排出管路,所述吸入管路与水库或超深罐池相连,所述喷射管路与辅泵出口相连,所述排出管路与设置在主泵入口的主泵入口管相连;所述储水箱设有溢流管、补水管、注水组件、排液管和储水箱供水管,所述溢流管和排液管与水库或超深罐池连通,所述补水管与主泵出口相连,所述储水箱供水管与辅泵入口相连。所述主泵入口管与自吸辅助装置相连的同时还插入到水库或超深罐池内。所述超深自吸泵组还包括抽真空设备,所述抽真空设备与主泵出口或者主泵入口相连。所述抽真空设备为隔膜式自吸机、透平式抽真空装置、罗茨风机或者气环式真空泵。所述注水组件为注水管和/或注水螺帽。所述溢流管、补水管和注水组件设置在储水箱顶部,所述排液管和储水箱供水管设置在储水箱底部。所述自吸辅助装置采用射流泵、水轮泵或者涡轮增压器。所述主泵的出口设有三通,其中,三通接口一与主泵出口管相连,所述主泵出口管设置有主泵出口阀;三通接口二与补水管相连;三通接口三与主泵出口相连。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主泵加辅泵组合的配置可以防止由一个泵出口打回流时造成的启泵不稳,解决开泵时流量不好控制的难题;2)本技术超深自吸泵组的吸上高度最高可达30米,且工作状态更稳定可靠,解决了普通自吸泵吸上高度不够的难题;3)主泵和辅泵均安装在地面上,维修方便,故障率低,并且无需像长轴液下泵那样加长泵轴从而造成整个泵组强度不够,也无需像潜水泵那样在液下打地基,安装方便,操作简单;4)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泵组具体配置,当一直是深水、不存在丰水期和枯水期时,由自吸辅助装置给主泵抽真空实现自吸及提升吸上高度;当有丰水期和枯水期时,其中,枯水期水库水位低时主泵和辅泵同时启动,通过自吸辅助装置实现主泵刚开机前的抽真空及正常运行时的提高吸上高度,丰水期通过辅泵加自吸辅助装置或者抽真空设备实现主泵刚开机前的抽真空,正常运行时关闭辅泵和抽真空装置,屏蔽自吸辅助装置,只运行主泵,可节约能源;5)采用主泵和辅泵双泵设计,由一大一小两个泵代替单独一个大泵,两个泵可选种类增多,更容易选到合适的泵型。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中超深自吸泵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二中超深自吸泵组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三中超深自吸泵组的结构示意图。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1-排液管,2-储水箱,3-溢流管阀门,4-溢流管,5-注水管,6-注水螺帽,7-补水管,8-储水箱供水管,9-辅泵出口管,10-辅泵,11-补水管阀门,12-主泵,13-主泵出口阀,14-三通,15-主泵入口管,16-自吸辅助装置,17-抽真空设备,18-主泵入口管阀门,19-自吸辅助装置阀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顶部”、“底部”、“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一”、“二”、“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超深自吸泵组,该超深自吸泵组具有吸上高度高、性能稳定可靠、安装方便、操作简单、节约能源、维修方便、故障率低的特点。实施例一本实施例适用于池内介质深度始终高于十米的工况,如图1所示,一种超深自吸泵组,包括主泵12、辅泵10、储水箱2和自吸辅助装置16,主泵12和辅泵10均为离心泵,均安装在地面上,维修安装方便、故障率低、操作简单,主泵12的出口设有三通14,其中,三通14接口一与主泵12出口管相连,主泵12出口管设置有主泵出口阀13;三通14接口二与补水管7相连;三通14接口三与主泵12出口相连。自吸辅助装置16设置有吸入管路、喷射管路和排出管路,吸入管路与水库或超深罐池相连,喷射管路与辅泵10出口通过辅泵出口管9相连,排出管路与设置在主泵12入口的主泵入口管15相连,具体布置为:主泵12入口与主泵入口管15相连,主泵入口管15与自吸辅助装置16相连,主泵12负责将水库或超深罐池内介质吸至岸上,自吸辅助装置16负责将水库或超深罐池内介质抛上地面以弥补主泵12吸上高度的不足,自吸辅助装置16采用射流泵、水轮泵、涡轮增压器或者其他可将地下罐内介质抛上地面的设备。储水箱2设有溢流管4、补水管7、注水组件、排液管1和储水箱供水管8,溢流管4、补水管7和注水组件设置在储水箱2顶部,排液管1和储水箱供水管8设置在储水箱2底部,补水管7与主泵12出口相连,介质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超深自吸泵组,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泵、辅泵、储水箱和自吸辅助装置;/n所述自吸辅助装置设置有吸入管路、喷射管路和排出管路,所述吸入管路与水库或超深罐池相连,所述喷射管路与辅泵出口相连,所述排出管路与设置在主泵入口的主泵入口管相连;/n所述储水箱设有溢流管、补水管、注水组件、排液管和储水箱供水管,所述溢流管和排液管与水库或超深罐池连通,所述补水管与主泵出口相连,所述储水箱供水管与辅泵入口相连。/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深自吸泵组,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泵、辅泵、储水箱和自吸辅助装置;
所述自吸辅助装置设置有吸入管路、喷射管路和排出管路,所述吸入管路与水库或超深罐池相连,所述喷射管路与辅泵出口相连,所述排出管路与设置在主泵入口的主泵入口管相连;
所述储水箱设有溢流管、补水管、注水组件、排液管和储水箱供水管,所述溢流管和排液管与水库或超深罐池连通,所述补水管与主泵出口相连,所述储水箱供水管与辅泵入口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深自吸泵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泵入口管与自吸辅助装置相连的同时还插入到水库或超深罐池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深自吸泵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抽真空设备,所述抽真空设备与主泵出口或者主泵入口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超深自吸泵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锦文崔正军霍素梅
申请(专利权)人:辽宁格瑞特泵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