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轴向吸入多级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09343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5 21: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轴向吸入多级泵,包括泵轴,所述泵轴的前端设有滑动轴承;所述滑动轴承的外侧设有吸入段壳体,所述吸入段壳体上开有轴向吸入口,所述泵轴的外侧还设有第一中段壳体、第二中段壳体、吐出段壳体;所述吸入段壳体和所述第一中段壳体之间设有第一叶轮、第一导叶;所述第一中段壳体和所述第二中段壳体之间设有第二叶轮、第二导叶;所述第二中段壳体和所述吐出段壳体之间设有第三叶轮、第三导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吸入方式设置为轴向吸入,增加了水利效率,两端各自设置滑动轴承和轴承箱来实现两端支撑,降低了生产成本和使用成本,减小了占地面积。

An axial suction multistage pum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轴向吸入多级泵
本技术涉及泵,具体是一种轴向吸入多级泵。
技术介绍
传统多级泵为两端支撑,两端各自设置一个轴承箱部件,并且配备两套密封部件,如果级数少,如3-6级叶轮,也还是要设置两个轴承箱部件加上两套密封部件,此种结构相对单级离心泵制造成本增加很多。而且,由于使用了两个轴承箱部件,使得用户使用时占地面积大,另外,进水口是在两端或是垂直向上,进口管路要多一个弯头才能接入泵体,也增加了用户的使用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轴向吸入多级泵,本技术将吸入方式设置为轴向吸入,增加了水利效率,两端各自设置滑动轴承和轴承箱来实现两端支撑,降低了生产成本和使用成本,减小了占地面积。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轴向吸入多级泵,包括泵轴,所述泵轴的前端设有滑动轴承;所述滑动轴承的外侧设有吸入段壳体,所述吸入段壳体上开有轴向吸入口,所述泵轴的外侧还设有第一中段壳体、第二中段壳体、吐出段壳体;所述吸入段壳体和所述第一中段壳体之间设有第一叶轮、第一导叶;所述第一中段壳体和所述第二中段壳体之间设有第二叶轮、第二导叶;所述第二中段壳体和所述吐出段壳体之间设有第三叶轮、第三导叶;所述第一叶轮、所述第二叶轮、所述第三叶轮均包括前盖板、叶片、后盖板、轮毂,所述后盖板固接于所述轮毂的中部;所述前盖板上设有第二耐磨套,所述轮毂上设有第一耐磨套,所述第一耐磨套、所述第二耐磨套上分别设有凸起一、凸起二;所述第一导叶、所述第二导叶的内端部均设有凸缘一,所述凸缘一与所述凸起一卡接固定;所述吸入段壳体、所述第一中段壳体、所述第二中段壳体的内端部均设有凸缘二,所述凸缘二与所述凸起二卡接固定;所述吐出段壳体与所述泵轴之间设有平衡盘;所述泵轴的后端部设有轴承箱。进一步地,所述吐出段壳体上开有径向吐出口。进一步地,所述吐出段壳体与所述平衡盘之间设有轴向的环板一、径向的环板二;所述环板一的外侧设有凸环,所述吐出段壳体内端开有凹环,所述凸环置于所述凹环内。进一步地,所述泵轴上还设有填料密封装置,所述填料密封装置的端部设有压盖;所述填料密封装置的外侧设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分别与所述吐出段壳体、轴承箱固接。综上所述,本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在3级泵的基础上,舍去了泵轴前端的轴承箱和密封部件,在吸入段壳体内部设置滑动轴承代替轴承箱和密封部件,滑动轴承与后端的轴承箱共同支撑泵体,实现两端支撑,相较以前两端都用轴承箱来支撑的方式减小了占地面积,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吸入段壳体的吸入口为轴向,提高了水利效率,相较以前径向吸入的方式,泵的进水口水流更加稳定,并且不需要另加弯头即可接入进口管路,降低了使用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总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部分示意图;图中,1、泵轴,2、滑动轴承,3、吸入段壳体,4、第一叶轮,5、第一导叶,6、第一中段壳体,7、第二叶轮,8、第二导叶,9、第三叶轮,10、第三导叶,11、吐出段壳体,111、凹环,12、填料密封装置,13、轴承箱,14、吸入口,15、吐出口,16、平衡盘,17、支撑架,18、环板一,181、凸环,19、环板二,20、压盖,21、第一耐磨套,211、凸起一,22、第二耐磨套,221、凸起二,23、前盖板,24、叶片,25、后盖板,26、轮毂,27、第二中段壳体,28、凸缘一,29、凸缘二。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轴向吸入多级泵,包括泵轴1,泵轴1的前端设有滑动轴承2,泵轴1的后端部设有轴承箱13,滑动轴承2代替前端的轴承箱部件,与轴承箱13一同实现泵的两端支撑。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和使用成本,减小占地面积,特别在船上用泵这种狭小空间内,去掉了前面的轴承箱部件(与泵后面的轴承箱部件一样结构),这也导致了前面的支撑点必须要与输送的介质接触,而使用滚动轴承会有腐蚀,锈死的现象,所以前端的支撑点选择了非金属的滑动轴承,与后端的滚动轴承实现了对轴的两点支撑。如图1所示,滑动轴承2的外侧设有吸入段壳体3,吸入段壳体3上开有轴向吸入口14,泵轴1的外侧还设有第一中段壳体6、第二中段壳体27、吐出段壳体11,吸入段壳体3、第一中段壳体6、第二中段壳体27、吐出段壳体11之间固定连接,吐出段壳体11上开有径向吐出口15。本技术将吸入口14设置成轴向,轴向吸入的方式使吸入液体垂直进入叶轮,没有预旋,比径向吸入的方式水流稳定,可增加水利效率。吸入段壳体3和第一中段壳体6之间设有第一叶轮4、第一导叶5;第一中段壳体6和第二中段壳体27之间设有第二叶轮7、第二导叶8;第二中段壳体27和吐出段壳体11之间设有第三叶轮9、第三导叶10。如图2所示,第一叶轮4、第二叶轮7、第三叶轮9均包括前盖板23、叶片24、后盖板25、轮毂26,后盖板25固接于轮毂26的中部,其中,三个叶轮的轮毂26设置为相互连接的结构,降低累计误差、旋转同步、维修方便。前盖板23上设有第二耐磨套22,轮毂26上设有第一耐磨套21,第一耐磨套21、第二耐磨套22上分别设有凸起一211、凸起二221;第一导叶5、第二导叶8的内端部均设有凸缘一28,凸缘一28与凸起一211卡接固定;吸入段壳体3、第一中段壳体6、第二中段壳体27的内端部均设有凸缘二29,凸缘二29与凸起二221卡接固定。设置第一耐磨套21、第二耐磨套22为了保证叶轮旋转时壳体和叶轮之间不产生磨损,延长使用寿命。如图1所示,吐出段壳体11与泵轴1之间设有平衡盘16,三个叶轮在旋转时会产生轴向力,平衡盘16用于平衡该轴向力,避免轴向力对泵轴产生损害。吐出段壳体11与平衡盘16之间设有轴向的环板一18、径向的环板二19;环板一18的外侧设有凸环181,吐出段壳体11内端开有凹环111,凸环181置于凹环111内。在长期的运转下,环板一18、环板二19会与平衡盘16产生摩擦,本实施例中将环板一18、环板二19分开,更换易损件时就不用将整个吐出段壳体都换掉,只需更换环板一18、环板二19两个小零件即可。泵轴1上还设有填料密封装置12,瞎用油浸石棉盘根,填料密封装置12的端部设有压盖20;填料密封装置12的外侧设有支撑架17,支撑架17分别与吐出段壳体11、轴承箱13固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在3级泵的基础上,舍去了泵轴前端的轴承箱和密封部件,在吸入段壳体3内部设置滑动轴承2代替轴承箱和密封部件,滑动轴承2与后端的轴承箱13共同支撑泵体,实现两端支撑,相较以前两端都用轴承箱来支撑的方式减小了占地面积,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吸入段壳体3的吸入口14为轴向,使吸入液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轴向吸入多级泵,包括泵轴(1),其特征在于:所述泵轴(1)的前端设有滑动轴承(2);所述滑动轴承(2)的外侧设有吸入段壳体(3),所述吸入段壳体(3)上开有轴向吸入口(14),所述泵轴(1)的外侧还设有第一中段壳体(6)、第二中段壳体(27)、吐出段壳体(11);/n所述吸入段壳体(3)和所述第一中段壳体(6)之间设有第一叶轮(4)、第一导叶(5);所述第一中段壳体(6)和所述第二中段壳体(27)之间设有第二叶轮(7)、第二导叶(8);所述第二中段壳体(27)和所述吐出段壳体(11)之间设有第三叶轮(9)、第三导叶(10);/n所述第一叶轮(4)、所述第二叶轮(7)、所述第三叶轮(9)均包括前盖板(23)、叶片(24)、后盖板(25)、轮毂(26),所述后盖板(25)固接于所述轮毂(26)的中部;所述前盖板(23)上设有第二耐磨套(22),所述轮毂(26)上设有第一耐磨套(21),所述第一耐磨套(21)、所述第二耐磨套(22)上分别设有凸起一(211)、凸起二(221);所述第一导叶(5)、所述第二导叶(8)的内端部均设有凸缘一(28),所述凸缘一(28)与所述凸起一(211)卡接固定;所述吸入段壳体(3)、所述第一中段壳体(6)、所述第二中段壳体(27)的内端部均设有凸缘二(29),所述凸缘二(29)与所述凸起二(221)卡接固定;/n所述吐出段壳体(11)与所述泵轴(1)之间设有平衡盘(16);所述泵轴(1)的后端部设有轴承箱(1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轴向吸入多级泵,包括泵轴(1),其特征在于:所述泵轴(1)的前端设有滑动轴承(2);所述滑动轴承(2)的外侧设有吸入段壳体(3),所述吸入段壳体(3)上开有轴向吸入口(14),所述泵轴(1)的外侧还设有第一中段壳体(6)、第二中段壳体(27)、吐出段壳体(11);
所述吸入段壳体(3)和所述第一中段壳体(6)之间设有第一叶轮(4)、第一导叶(5);所述第一中段壳体(6)和所述第二中段壳体(27)之间设有第二叶轮(7)、第二导叶(8);所述第二中段壳体(27)和所述吐出段壳体(11)之间设有第三叶轮(9)、第三导叶(10);
所述第一叶轮(4)、所述第二叶轮(7)、所述第三叶轮(9)均包括前盖板(23)、叶片(24)、后盖板(25)、轮毂(26),所述后盖板(25)固接于所述轮毂(26)的中部;所述前盖板(23)上设有第二耐磨套(22),所述轮毂(26)上设有第一耐磨套(21),所述第一耐磨套(21)、所述第二耐磨套(22)上分别设有凸起一(211)、凸起二(221);所述第一导叶(5)、所述第二导叶(8)的内端部均设有凸缘一(28),所述凸缘一(28)与所述凸起一(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南凌高速隆郭晓军顾健华王有力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市德仕比智能流体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