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胡红梅专利>正文

敷管混水降粘采稠油管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08814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5 20: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油田机械采油领域泵上掺热水降粘开采稠油用的敷管混水降粘采稠油管柱。其技术方案是:该管柱由采油管柱和捆绑固定在泵上油管本体上的高压掺水管线构成,采油管柱包括抽油泵、混水接头、油管、油管扶正器和内置的活塞、抽油杆和光杆;高压掺水管线包括双公接头、高压软管和由壬接头。有益效果是:①地面热水通过高压软管输送到井下,再通过混水接头到达泵上油管内与稠油混合形成低粘度的混合液经油管输送到地面,可通过调节掺水温度和产水量开采高粘度的稠油;②该掺水管柱能随时测动液面;③高压软管掺水管线内壁不结垢,不易造成管线堵塞;④使用普通实心光杆,盘根密封性好,好管理。

Pipe laying mixed water viscosity reducing heavy oil str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敷管混水降粘采稠油管柱
本技术涉及油田机械采油领域泵上掺热水降粘开采稠油用的敷管混水降粘采稠油管柱。
技术介绍
目前,稠油掺水开采管柱主要有泵上套管环空与油管配合循环掺水管柱、空心杆与油管配合掺水管柱和空心杆与内置小管配合内循环掺水管柱。套管环空与油管配合循环掺水管柱,循环水腐蚀对套管损害较大;空心杆与油管配合掺水管柱,空心管内壁腐蚀结垢脱落易造成空心杆管道堵塞;空心杆与内置小管配合内循环掺水管柱靠热置换升温降粘,热交换升温力度不够,降粘效果不好。上述几种掺水管柱都存在各自不同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掺水管柱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的敷管混水降粘采稠油管柱,该管柱与现在使用的其它掺水管柱相比有以下优点:①通过泵上稠油内掺热,升温效果好,将油包水转化成水包油,降粘效果好,可开采更高粘度稠油;②掺水管线采用高压软管,不生锈、不结垢,不易堵塞掺水管柱;③可测动液面。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常规采油举升管柱外侧设置一套特制的高压软管掺水管线,二者通过泵上设置的混水接头连接连通,敷管混水降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敷管混水降粘采稠油管柱,其特征是由上到下依次是丝扣连接的悬挂器(2)、泵上油管(3)、间隔配置的油管扶正器(8)、混水接头(12)、泵筒(14)、固定凡尔(15)和尾部油管(16),混水接头(12)上侧方设有一个与泵上油管连通的侧孔,侧孔上端设有母扣螺纹并与双公接头(11)丝扣连接,双公接头(11)与高压软管(6)底端设置的下由壬接头(10)母扣螺纹连接,高压软管(6)由多根软管通过由壬接头(7)连接而成,高压软管(6)全程由下而上用捆管带(9)间隔固定在泵上油管(3)的本体上,直到悬挂器(2)底部,高压软管(6)上头由套管闸门引出,并由上由壬接头(4)连接到地面的掺水管线上,泵筒(1...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618 CN 201821007828X1.一种敷管混水降粘采稠油管柱,其特征是由上到下依次是丝扣连接的悬挂器(2)、泵上油管(3)、间隔配置的油管扶正器(8)、混水接头(12)、泵筒(14)、固定凡尔(15)和尾部油管(16),混水接头(12)上侧方设有一个与泵上油管连通的侧孔,侧孔上端设有母扣螺纹并与双公接头(11)丝扣连接,双公接头(11)与高压软管(6)底端设置的下由壬接头(10)母扣螺纹连接,高压软管(6)由多根软管通过由壬接头(7)连接而成,高压软管(6)全程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红梅
申请(专利权)人:胡红梅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