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跨度屋面悬挑支撑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808020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5 19: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大跨度屋面悬挑支撑系统,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易于施工及结构稳固的大跨度屋面悬挑支撑系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均设置在楼面上的悬挑结构、第一支撑梁、第一支撑钢材及第二支撑钢材,所述第一支撑梁横向设置,且位于所述悬挑结构的正下方,所述悬挑结构及所述第一支撑梁之间配合设置有悬挑支撑结构,所述第一支撑钢材及所述第二支撑钢材均倾斜设置,且倾斜方向相反,所述第一支撑钢材的上端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梁远离楼面的一端上,所述第一支撑钢材的下端设置在楼面上,所述第二支撑钢材的上端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梁靠近楼面的一端上,所述第二支撑钢材的下端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钢材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应用于建筑的技术领域。

A large span roof cantilever support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跨度屋面悬挑支撑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大跨度屋面悬挑支撑系统。
技术介绍
悬挑,是建筑施工专业术语,建筑构件利用拉索结构或其他结构达到的一种效果。悬挑结构是工程结构中常见的结构形式之一,如建筑工程中的雨篷、挑檐、外阳台、挑廊等,这种结构是从主体结构悬挑出梁或板,形成悬臂结构,其本质上仍是梁板结构。常规的悬挑施工支撑体系为采用满堂脚手架,由面板,主次龙骨,立杆、横杆、水平拉杆、栏杆、扫地杆等组成,通过密拼来保证体系的刚度和稳定性。采用钢管、扣件、丝杠等构成的脚手架,立杆和水平杆是主要受力构件,剪刀撑是保证脚手架整体强度和稳定性的杆件,并具有加强脚手架抵抗垂直和水平作用力的能力,扣件是脚手架组织整体的连接件和传力件。而这种方式存在以下问题:1、常用建筑的成熟支撑体系,使用范围受限,无法使用于高空悬挑部位;2、施工操作空间有限;3、该做法用材多,精度和稳定性受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易于施工及结构稳固的大跨度屋面悬挑支撑系统。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包括均设置在楼面上的悬挑结构、第一支撑梁、第一支撑钢材及第二支撑钢材,所述第一支撑梁横向设置,且位于所述悬挑结构的正下方,所述悬挑结构及所述第一支撑梁之间配合设置有悬挑支撑结构,所述第一支撑钢材及所述第二支撑钢材均倾斜设置,且倾斜方向相反,所述第一支撑钢材的上端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梁远离楼面的一端上,所述第一支撑钢材的下端设置在楼面上,所述第二支撑钢材的上端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梁靠近楼面的一端上,所述第二支撑钢材的下端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钢材上。进一步,所述悬挑支撑结构包括水平设置在所述悬挑结构及所述第一支撑梁之间的若干个第二支撑梁,所述第二支撑梁的内侧设置在楼面上,若干个所述第二支撑梁上竖直设置有若干个立杆,若干个所述立杆的上端均设置在所述悬挑结构上,若干个所述立杆的下端均通过第三支撑钢材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梁上。进一步,所述悬挑结构上配合设置有屋面结构,所述屋面结构的内侧设置有凸起,所述凸起的下端设置配合设置有防水加固层。进一步,所述第一支撑梁及所述第一支撑钢材均通过若干个螺栓连接在楼面上。进一步,所述第一支撑钢材、所述第二支撑钢材及所述第三支撑钢材均为工字钢。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相对于常规技术存在使用不便及结构复杂的状况,在本技术中,所述悬挑支撑结构、所述第一支撑梁、所述第一支撑钢材及所述第二支撑钢材均能够在所述悬挑结构完工后进行拆卸,若干个所述立杆的下端均通过第三支撑钢材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梁上,所述悬挑结构的荷载通过所述立杆依次传递到所述第三支撑钢材及所述第一支撑梁上,使得整体结构更为稳固,通过所述螺栓进行连接使得所述第一支撑梁及所述第一支撑钢材能够便于拆卸,从而使得所述第一支撑梁及所述第一支撑钢材能够重复利用,提升材料使用价值,所以,使得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易于施工及结构稳固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本技术包括均设置在楼面上的悬挑结构1、第一支撑梁2、第一支撑钢材3及第二支撑钢材4,所述第一支撑梁2横向设置,且位于所述悬挑结构1的正下方,所述悬挑结构1及所述第一支撑梁2之间配合设置有悬挑支撑结构5,所述第一支撑钢材3及所述第二支撑钢材4均倾斜设置,且倾斜方向相反,所述第一支撑钢材3的上端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梁2远离楼面的一端上,所述第一支撑钢材3的下端设置在楼面上,所述第二支撑钢材4的上端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梁2靠近楼面的一端上,所述第二支撑钢材4的下端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钢材3上。相对于常规技术存在使用不便及结构复杂的状况,在本技术中,所述悬挑结构1的载荷通过所述悬挑支撑结构5传递到所述第一支撑梁2上,使得整体结构稳定,所述悬挑支撑结构5、所述第一支撑梁2、所述第一支撑钢材3及所述第二支撑钢材4均能够在所述悬挑结构1完工后进行拆卸,且整体结构稳固,易于施工,使得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易于施工及结构稳固的优点。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悬挑支撑结构5包括水平设置在所述悬挑结构1及所述第一支撑梁2之间的若干个第二支撑梁6,所述第二支撑梁6的内侧设置在楼面上,若干个所述第二支撑梁6上竖直设置有若干个立杆7,若干个所述立杆7的上端均设置在所述悬挑结构1上,若干个所述立杆7的下端均通过第三支撑钢材8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梁2上。所述悬挑结构1的荷载通过所述立杆7依次传递到所述第三支撑钢材8及所述第一支撑梁2上,使得整体结构更为稳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悬挑结构1上配合设置有屋面结构9,所述屋面结构9的内侧设置有凸起10,所述凸起10的下端设置配合设置有防水加固层1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梁2及所述第一支撑钢材3均通过若干个螺栓12连接在楼面上。通过所述螺栓进行连接使得所述第一支撑梁2及所述第一支撑钢材3能够便于拆卸,从而使得所述第一支撑梁2及所述第一支撑钢材3能够重复利用,提升材料使用价值。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钢材3、所述第二支撑钢材4及所述第三支撑钢材8均为工字钢。本技术应用于建筑的
虽然本技术的实施例是以实际方案来描述的,但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含义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本说明书对其实施方案的修改及与其他方案的组合都是显而易见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跨度屋面悬挑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均设置在楼面上的悬挑结构(1)、第一支撑梁(2)、第一支撑钢材(3)及第二支撑钢材(4),所述第一支撑梁(2)横向设置,且位于所述悬挑结构(1)的正下方,所述悬挑结构(1)及所述第一支撑梁(2)之间配合设置有悬挑支撑结构(5),所述第一支撑钢材(3)及所述第二支撑钢材(4)均倾斜设置,且倾斜方向相反,所述第一支撑钢材(3)的上端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梁(2)远离楼面的一端上,所述第一支撑钢材(3)的下端设置在楼面上,所述第二支撑钢材(4)的上端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梁(2)靠近楼面的一端上,所述第二支撑钢材(4)的下端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钢材(3)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跨度屋面悬挑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均设置在楼面上的悬挑结构(1)、第一支撑梁(2)、第一支撑钢材(3)及第二支撑钢材(4),所述第一支撑梁(2)横向设置,且位于所述悬挑结构(1)的正下方,所述悬挑结构(1)及所述第一支撑梁(2)之间配合设置有悬挑支撑结构(5),所述第一支撑钢材(3)及所述第二支撑钢材(4)均倾斜设置,且倾斜方向相反,所述第一支撑钢材(3)的上端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梁(2)远离楼面的一端上,所述第一支撑钢材(3)的下端设置在楼面上,所述第二支撑钢材(4)的上端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梁(2)靠近楼面的一端上,所述第二支撑钢材(4)的下端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钢材(3)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跨度屋面悬挑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挑支撑结构(5)包括水平设置在所述悬挑结构(1)及所述第一支撑梁(2)之间的若干个第二支撑梁(6),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爱志胡兰英郭志亚文武张爱武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建星建造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