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控温装饰材料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0785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5 19: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建筑室内温度调节系统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节能控温装饰材料模块,包括传递板、温控模块及室外机组;传递板包括装饰面(1)、粘接层(2)、找平层(3)、保温层(4)、定位层(5)及反射层(6);室外机组包括包括外换热器A(201)、风扇A(202)、四通换向阀A(203)、压缩机A(204)、节流部件A(205)、回气管连接阀A(206)及进气管连接阀A(207);温控模块包括温度传感器、控制器及驱动开关模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耗低,热交面积大,热交换表面温度均匀,可实现进行室内温度组合调节,适合集约化大规模生产。

Energy saving and temperature control decorative material modu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节能控温装饰材料模块
本技术属建筑室内温度调节系统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节能控温装饰材料模块。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供暖、制冷的能源消耗、温室气体排放已占世界总量的三分之一,现有空气源或地源热泵供暖供冷常规的室内风管换热器或传统地热管交换器传递热阻很大,导致压缩机效率较低,不仅带来大量能源消耗,实际应用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耗低,热交面积大,可实现进行室内温度组合调节的节能控温装饰材料模块。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节能控温装饰材料模块,包括传递板、温控模块及室外机组;所述传递板包括装饰面、粘接层、找平层、保温层、定位层及反射层;在所述找平层内设有热传导毛细管;所述装饰面、粘接层、找平层、保温层、定位层及反射层由上至下依次固定相接;所述室外机组包括包括外换热器A、风扇A、四通换向阀A、压缩机A、节流部件A、回气管连接阀A及进气管连接阀A;所述热传导毛细管一侧多根并联端口与四通换向阀A右侧端口相接;所述热传导毛细管另一侧多根并联端口通过节流部件A与外换热器A下端口相接;所述外换热器A上端口与四通换向阀A左侧端口相接;所述四通换向阀A中间公用端口与压缩机A回气口相接;所述四通换向阀A进口与压缩机A出口相接;所述温控模块包括温度传感器、控制器及驱动开关模块;所述温度传感器及驱动开关模块的信号传输端口与控制器的信号传输端口相接;所述驱动开关模块的信号传输端口接室外机组的信号传输端口。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本技术所述保温层包括纱网层及与之相接的聚氨酯发泡层。进一步地,本技术所述热传导毛细管的间距为8~120mm;所述定位层的厚度为4~36mm。进一步地,本技术所述定位层可采用水泥定位层。本技术能耗低,热交面积大,热交换表面温度均匀,可实现进行室内温度组合调节,适合集约化大规模生产。本技术地板辐射采暖不受地面装饰材料的限制,自动或手动控制调节温度可准确和及时调整室内温度,均匀散布能量。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仅局限于下列内容的表述。图1为本技术传递板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室外机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温控模块电路原理框图。图中:1、装饰面;2、粘接层;3、找平层;4、保温层;5、定位层;6、反射层;7、热传导毛细管;201、外换热器A;202、风扇A;203、四通换向阀A;204、压缩机A;205、节流部件A;206、回气管连接阀A;207、进气管连接阀A。具体实施方式如图所示,节能控温装饰材料模块,包括传递板、温控模块及室外机组;所述传递板包括装饰面1、粘接层2、找平层3、保温层4、定位层5及反射层6;在所述找平层3内设有热传导毛细管7;所述装饰面1、粘接层2、找平层3、保温层4、定位层5及反射层6由上至下依次固定相接;所述室外机组包括包括外换热器A201、风扇A202、四通换向阀A203、压缩机A204、节流部件A205、回气管连接阀A206及进气管连接阀A207;所述热传导毛细管7一侧多根并联端口与四通换向阀A203右侧端口相接;所述热传导毛细管7另一侧多根并联端口通过节流部件A205与外换热器A201下端口相接;所述外换热器A201上端口与四通换向阀A203左侧端口相接;所述四通换向阀A203中间公用端口与压缩机A204回气口相接;所述四通换向阀A203进口与压缩机A204出口相接;所述温控模块包括温度传感器、控制器及驱动开关模块;所述温度传感器及驱动开关模块的信号传输端口与控制器的信号传输端口相接;所述驱动开关模块的信号传输端口接室外机组的信号传输端口。本技术温控模块固定设于室内机之上。也可以与室内机分体设置。通过温度传感器可实时监测室内的环境温度,如发现温度异常,控制器即可向驱动开关模块发出控制指令,驱动开关模块通过控制室外机组压缩机电源的开启与闭合,即可实现对环境温度的实时控制。本技术所述保温层4包括纱网层及与之相接的聚氨酯发泡层。本技术所述热传导毛细管7的间距为8~120mm;所述定位层5的厚度为4~36mm。本技术所述定位层5采用水泥定位层。在具体施工时,先在地面上铺设反射层(反射铝薄纸)和定位层,再在定位层之上铺设保温层,将热传导毛细管以并绕回环方式铺设在保温层之上,然后用石墨粉与水泥混合物构成的找平层进行找平,最后通过粘接层与装饰面进行固定。本技术毛细管网一般以冷媒为介质输送能量,具有高效节能和高舒适度的特点。毛细管网可以与装饰层结合安装在顶棚、地面或墙面,均匀散布能量,就像皮肤中的毛细血管一样柔和地调节室内温度。使用者和房间表面之间的能量传递就通过辐射的方式进行。因为热交换面积大,所以即使在热交换表面和室内空气之间温差较小的情况下也能进行很大的能量交换。供热时系统内水温只需28~32°C的低温热水。热交换的表面温度是绝对均匀的、且表面温度在欧洲标准容许的29°C以下。本技术既解决冷热传递设备,又完成了建筑装饰造型,楼板间隔热,大幅降低建筑和装修成本。本技术微孔管路内充注循环化学制冷剂时,可最大限度地提高压缩机系统的能效比,极大的减少了设备耗能。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节能控温装饰材料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传递板、温控模块及室外机组;/n所述传递板包括装饰面(1)、粘接层(2)、找平层(3)、保温层(4)、定位层(5)及反射层(6);在所述找平层(3)内设有热传导毛细管(7);所述装饰面(1)、粘接层(2)、找平层(3)、保温层(4)、定位层(5)及反射层(6)由上至下依次固定相接;/n所述室外机组包括外换热器A(201)、风扇A(202)、四通换向阀A(203)、压缩机A(204)、节流部件A(205)、回气管连接阀A(206)及进气管连接阀A(207);所述热传导毛细管(7)一侧多根并联端口与四通换向阀A(203)右侧端口相接;所述热传导毛细管(7)另一侧多根并联端口通过节流部件A(205)与外换热器A(201)下端口相接;所述外换热器A(201)上端口与四通换向阀 A(203)左侧端口相接;所述四通换向阀 A(203)中间公用端口与压缩机A(204)回气口相接;所述四通换向阀 A(203)进口与压缩机A(204)出口相接;/n所述温控模块包括温度传感器、控制器及驱动开关模块;所述温度传感器及驱动开关模块的信号传输端口与控制器的信号传输端口相接;所述驱动开关模块的信号传输端口接室外机组的信号传输端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节能控温装饰材料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传递板、温控模块及室外机组;
所述传递板包括装饰面(1)、粘接层(2)、找平层(3)、保温层(4)、定位层(5)及反射层(6);在所述找平层(3)内设有热传导毛细管(7);所述装饰面(1)、粘接层(2)、找平层(3)、保温层(4)、定位层(5)及反射层(6)由上至下依次固定相接;
所述室外机组包括外换热器A(201)、风扇A(202)、四通换向阀A(203)、压缩机A(204)、节流部件A(205)、回气管连接阀A(206)及进气管连接阀A(207);所述热传导毛细管(7)一侧多根并联端口与四通换向阀A(203)右侧端口相接;所述热传导毛细管(7)另一侧多根并联端口通过节流部件A(205)与外换热器A(201)下端口相接;所述外换热器A(201)上端口与四通换向阀A(20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建良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远大天益生态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