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源降耗恒温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759698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25 08: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建筑暖通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气源降耗恒温设备,包括外换热器(1)及内换热器(2);换向阀(6)中间进口接压缩机(8)输出口;换向阀(6)一侧端口接外换热器(1),其另一侧端口接内侧气冷换热器(3);内侧气冷换热器(3)接内地暖气管接阀(10);内地暖液管接阀(11)接内侧液冷换热器(4);内侧液冷换热器(4)接节流部件(9);室内换热毛细管(12)的端口分别与内地暖液管接阀(11)及内地暖气管接阀(10)相接;在所述室内换热毛细管(12)的外部固定设有金属扣板(13)。本发明专利技术系统运行稳定,耗能低,散温效果理想,能效比高,施工过程中不需要破坏底面,使用寿命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气源降耗恒温设备
本专利技术属建筑暖通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气源降耗恒温设备。
技术介绍
空调即空气调节器(AirConditioner)是指用人工手段,对建筑/构筑物内环境空气的温度、湿度、洁净度、速度等参数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过程。一般包括冷源/热源设备,冷热介质输配系统,末端装置等几大部分和其他辅助设备。主要包括水泵、风机和管路系统。末端装置则负责利用输配来的冷热量,具体处理空气、温度,使目标环境的空气参数达到要求。目前空气源热泵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1、室外机组换热器不尽合理、效率偏低及较大的结化霜能耗;2、系统运行稳定性差,耗能高,散温效果不理想,能效比低;3、施工过程中需要破坏底面,金属毛细管与水泥砂浆接触一定时间易出现腐蚀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系统运行稳定,耗能低,散温效果理想,能效比高,施工过程中不需要破坏底面,使用寿命长的空气源降耗恒温设备。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空气源降耗恒温设备,包括外换热器及内换热器;所述内换热器置于外换热器中部区域;在所述内换热器下部设有换向阀、压缩机及节流部件;所述外换热器采用瓣状组合结构;所述内换热器包括内侧气冷换热器、内侧液冷换热器及制冷调节电磁阀;所述换向阀中间进口接压缩机输出口;所述换向阀一侧端口接外换热器,其另一侧端口接内侧气冷换热器;所述内侧气冷换热器接内地暖气管接阀;内地暖液管接阀接内侧液冷换热器;所述内侧液冷换热器接节流部件;所述节流部件依次串接内地暖液管接阀、室内换热毛细管及内地暖气管接阀;所述室内换热毛细管的端口分别与内地暖液管接阀及内地暖气管接阀相接;在所述室内换热毛细管的外部固定设有金属扣板。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本专利技术在所述金属扣板设有热辐射孔。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所述室内换热毛细管间距20~50mm;室内换热毛细管的直径为3~6mm。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在所述内地暖气管接阀与室内换热毛细管之间设有机组保护元件。人在建筑中的感知舒适性,是由地面及墙体冷热辐射和空气温度共同构成,通俗讲当地面及墙体冬天达到23~27℃,夏天24~26℃时,由于空气比热很小自然传递为地面墙体温度。将建筑水泥加热或冷却到上述温度,居住的室内就会达到最佳的舒适温度。本专利技术系统运行稳定,耗能低,散温效果理想,能效比高,施工过程中需要破坏底面,使用寿命长。传统供暖管网需要巨大的马路挖沟工程,不仅照价昂贵,对城市环境、交通、生活都带来负面影响。基于建筑体加热或降温理论,均匀科学按合适用量把金属微孔管置入室内墙体中,微孔管传热面积增加9~11倍,构成传导、辐射及对流三种共生传导载体。以人体生理学为本的金属微孔管建筑系统,代替传统空调室内机,暖气片、管道阀门等,节省资材与室内空间。能源效率提高2.6~3.7倍。供暖及制冷费用下降53~74%,有效改善气候环境。在同样的热辐射程度下,增加异型风道口,在同等条件下,其进气量可增大到0.21kg/s,质量流量增加128%。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不仅局限于下列内容的表述。图1为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外换热器;2、内换热器;3;内侧气冷换热器;4、内侧液冷换热器;5、制冷调节电磁阀;6、换向阀;8、压缩机;9、节流部件;10、内地暖气管接阀;11、内地暖液管接阀;12、室内换热毛细管;13、金属扣板;14、热辐射孔;15、机组保护元件;16、异型风道口。具体实施方式如图所示,空气源降耗恒温设备,包括外换热器1及内换热器2;所述内换热器2置于外换热器1中部区域;在所述内换热器2下部设有换向阀6、压缩机8及节流部件9;所述外换热器1采用瓣状组合结构;所述内换热器2包括内侧气冷换热器3、内侧液冷换热器4及制冷调节电磁阀5;所述换向阀6中间进口接压缩机8输出口;所述换向阀6一侧端口接外换热器1,其另一侧端口接内侧气冷换热器3;所述内侧气冷换热器3接内地暖气管接阀10;内地暖液管接阀11接内侧液冷换热器4;所述内侧液冷换热器4接节流部件9;所述节流部件9依次串接内地暖液管接阀11、室内换热毛细管12及内地暖气管接阀10;所述室内换热毛细管12的端口分别与内地暖液管接阀11及内地暖气管接阀10相接;在所述室内换热毛细管12的外部固定设有金属扣板13。为便于热辐射,本专利技术在所述金属扣板13设有热辐射孔14。本专利技术所述室内换热毛细管12间距40mm;室内换热毛细管12的直径为4mm。为保护机组正常运行,本专利技术在所述内地暖气管接阀10与室内换热毛细管12之间设有机组保护元件15。本专利技术在所述热辐射孔处设有异型风道口16;所述异型风道口16表面X,Y,Z三个方向的剖面闭合曲线采用高斯拟合构建数学模型,并通过SOLIDWORKS构建出3D模型,在通过CFD计算后,通过FLUENT模拟出相关测试参数;闭合曲线高斯拟合函数:本专利技术内换热器壳体内部换向阀6中间进口连接压缩机8输出口,换向阀6一侧端口连接外换热器1,另一侧端口连接内侧气冷换热器3,内侧气冷换热器3连接内地暖气管接阀10,内地暖液管接阀11连接内侧液冷换热器4,内侧液冷换热器4连接节流部件9,节流部件9依次串联内地暖液管接阀11、室内换热毛细管12和内地暖气管接阀10。冬季室内供暖时,压缩机8输出冷媒气体通过换向阀6右侧端口进入内侧气冷换热器3,内侧气冷换热器3经内地暖气管接阀10进入室内换热毛细管12,回流的冷媒进一步在内侧液冷换热器4中冷凝为过冷液体,通过内侧液冷换热器4加热后的空气再进入内侧气冷换热器3进行2次加热,空气进入内侧气冷换热器3加热提升至40℃以上。夏季制冷原理同上。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底部”、“一端”、“顶部”、“中部”、“另一端”、“上”、“一侧”、“顶部”、“内”、“前部”、“中央”、“两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专利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空气源降耗恒温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换热器(1)及内换热器(2);所述内换热器(2)置于外换热器(1)中部区域;在所述内换热器(2)下部设有换向阀(6)、压缩机(8)及节流部件(9);所述外换热器(1)采用瓣状组合结构;所述内换热器(2)包括内侧气冷换热器(3)、内侧液冷换热器(4)及制冷调节电磁阀(5);所述换向阀(6)中间进口接压缩机(8)输出口;所述换向阀(6)一侧端口接外换热器(1),其另一侧端口接内侧气冷换热器(3);所述内侧气冷换热器(3)接内地暖气管接阀(10);内地暖液管接阀(11)接内侧液冷换热器(4);所述内侧液冷换热器(4)接节流部件(9);所述节流部件(9)依次串接内地暖液管接阀(11)、室内换热毛细管(12)及内地暖气管接阀(10);所述室内换热毛细管(12)的端口分别与内地暖液管接阀(11)及内地暖气管接阀(10)相接;在所述室内换热毛细管(12)的外部固定设有金属扣板(13)。

【技术特征摘要】
1.空气源降耗恒温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换热器(1)及内换热器(2);所述内换热器(2)置于外换热器(1)中部区域;在所述内换热器(2)下部设有换向阀(6)、压缩机(8)及节流部件(9);所述外换热器(1)采用瓣状组合结构;所述内换热器(2)包括内侧气冷换热器(3)、内侧液冷换热器(4)及制冷调节电磁阀(5);所述换向阀(6)中间进口接压缩机(8)输出口;所述换向阀(6)一侧端口接外换热器(1),其另一侧端口接内侧气冷换热器(3);所述内侧气冷换热器(3)接内地暖气管接阀(10);内地暖液管接阀(11)接内侧液冷换热器(4);所述内侧液冷换热器(4)接节流部件(9);所述节流部件(9)依次串接内地暖液管接阀(11)、室内换热毛细管(12)及内地暖气管接阀(10);所述室内换热毛细管(12)的端口分别与内地暖液管接阀(11)及内地暖气管接阀(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建良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远大天益生态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