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能够提高使用效果的H型钢,包括用于进行日常使用的型钢主体,所述型钢主体的上靠近前后端边缘位置处均开设有连接孔,所述型钢主体的底端位置处连接有插条,所述型钢主体的一侧开设有半圆条孔,且半圆条孔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弹性杆,所述第一弹性杆的下方设置有限位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能够提高使用效果的H型钢,通过条槽与插条之间的相互配合,能够提高H型钢在连接过程中的稳定性,并且方便进行H型钢的组合使用,通过第一弹性杆与第二弹性杆,能够方便使用者进行H型钢的日常移动,降低H型钢在持拿过程中对使用者手部的磨损,从而提高H型钢的使用效果,适用不同工作状况,带来更好的使用前景。
A kind of H-section steel which can improve the use effe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能够提高使用效果的H型钢
本技术涉及H型钢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能够提高使用效果的H型钢。
技术介绍
H型钢,是指一种新型经济建筑用钢,主要应用于建筑结构领域中,其具有抗弯能力强、截面模数大、施工简单、节约成本、结构重量轻等特点;现有的H型钢在使用时存在一定的弊端,H型钢的结构较为单一,无法提高其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此外,H型钢自身缺少一定的持拿设施,导致使用者移动H型钢较为不便,给H型钢的使用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为此,我们提出一种能够提高使用效果的H型钢。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使用效果的H型钢,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能够提高使用效果的H型钢,包括用于进行日常使用的型钢主体,所述型钢主体的上靠近前后端边缘位置处均开设有连接孔,且型钢主体的顶端位置处开设有条槽,所述型钢主体的底端位置处连接有插条,所述型钢主体的一侧开设有半圆条孔,且半圆条孔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弹性杆,所述第一弹性杆的下方设置有限位片,且型钢主体的内部位于第一弹性杆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弹性杆,所述第一弹性杆的一端中间位置处连接有插块,且第一弹性杆的另一端中间位置处设置有钢管,所述钢管的内部中线位置处开设有内槽,且钢管上中间位置处开设有圆孔,所述圆孔的内部插接有紧固螺丝。优选的,所述条槽与插条的数量均为两组,且两组所述条槽与插条分别位于型钢主体的上下端突出部分的中线位置处。优选的,所述条槽与插条相互连接进行相邻两组型钢主体之间的上下连接,提高型钢主体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优选的,所述限位片与钢管的顶端位置处相互焊接,且钢管的底端与第一弹性杆之间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弹性杆使用时,使用者通过插块向半圆条孔的外侧拉动第一弹性杆,使其最终通过插块经限位片插在钢管上的内槽内部。优选的,所述第二弹性杆与第一弹性杆的结构相同,且第二弹性杆与第一弹性杆沿着型钢主体的一侧对称设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能够提高使用效果的H型钢,通过条槽与插条之间的相互配合,能够提高H型钢在连接过程中的稳定性,并且方便进行H型钢的组合使用,通过第一弹性杆与第二弹性杆,能够方便使用者进行H型钢的日常移动,降低H型钢在持拿过程中对使用者手部的磨损,从而提高H型钢的使用效果,整个H型钢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使用的效果相对于传统方式更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能够提高使用效果的H型钢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能够提高使用效果的H型钢中型钢主体的侧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能够提高使用效果的H型钢中第一弹性杆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型钢主体;2、连接孔;3、条槽;4、插条;5、半圆条孔;6、第一弹性杆;7、限位片;8、第二弹性杆;9、插块;10、钢管;11、内槽;12、圆孔;13、紧固螺丝。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如图1-3所示,一种能够提高使用效果的H型钢,包括用于进行日常使用的型钢主体1,型钢主体1的上靠近前后端边缘位置处均开设有连接孔2,且型钢主体1的顶端位置处开设有条槽3,型钢主体1的底端位置处连接有插条4,使用者通过条槽3与插条4之间的相互连接进行相邻两组型钢主体1的组合使用,此方式能够提高连接过程的便捷度,而连接孔2可进行两组型钢主体1之间的横向连接,型钢主体1的一侧开设有半圆条孔5,且半圆条孔5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弹性杆6,第一弹性杆6的下方设置有限位片7,且型钢主体1的内部位于第一弹性杆6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弹性杆8,第一弹性杆6的一端中间位置处连接有插块9,且第一弹性杆6的另一端中间位置处设置有钢管10,钢管10的内部中线位置处开设有内槽11,且钢管10上中间位置处开设有圆孔12,圆孔12的内部插接有紧固螺丝13,使用者通过插块9将两组半圆条孔5内部的第一弹性杆6和第二弹性杆8分别拉取出来,然后将插块9经限位片7插入钢管10内部的内槽11里面,然后通过紧固螺丝13经圆孔12进行钢管10与插块9之间的辅助固定,从而方便使用者进行H型钢的日常移动,降低型钢主体1在持拿过程中对使用者手部的磨损。条槽3与插条4的数量均为两组,且两组所述条槽3与插条4分别位于型钢主体1的上下端突出部分的中线位置处,以此进行相邻两组H型钢的组合使用;条槽3与插条4相互连接进行相邻两组所述型钢主体1之间的上下连接,提高型钢主体1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限位片7与钢管10的顶端位置处相互焊接,且钢管10的底端与第一弹性杆6之间固定连接;第一弹性杆6使用时,使用者通过插块9向半圆条孔5的外侧拉动第一弹性杆6,使其最终通过插块9经限位片7插在钢管10上的内槽11内部;第二弹性杆8与第一弹性杆6的结构相同,且第二弹性杆8与第一弹性杆6沿着型钢主体1的一侧对称设置。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为一种能够提高使用效果的H型钢,在使用时,使用者通过条槽3与插条4之间的相互连接进行相邻两组型钢主体1的组合使用,此方式能够提高连接过程的便捷度,而连接孔2可进行两组型钢主体1之间的横向连接,使用者通过插块9将两组半圆条孔5内部的第一弹性杆6和第二弹性杆8分别拉取出来,然后将插块9经限位片7插入钢管10内部的内槽11里面,然后通过紧固螺丝13经圆孔12进行钢管10与插块9之间的辅助固定,从而方便使用者进行H型钢的日常移动,降低型钢主体1在持拿过程中对使用者手部的磨损,从而提高H型钢的使用效果,较为实用。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能够提高使用效果的H型钢,包括用于进行日常使用的型钢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型钢主体(1)的上靠近前后端边缘位置处均开设有连接孔(2),且型钢主体(1)的顶端位置处开设有条槽(3),所述型钢主体(1)的底端位置处连接有插条(4),所述型钢主体(1)的一侧开设有半圆条孔(5),且半圆条孔(5)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弹性杆(6),所述第一弹性杆(6)的下方设置有限位片(7),且型钢主体(1)的内部位于第一弹性杆(6)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弹性杆(8),所述第一弹性杆(6)的一端中间位置处连接有插块(9),且第一弹性杆(6)的另一端中间位置处设置有钢管(10),所述钢管(10)的内部中线位置处开设有内槽(11),且钢管(10)上中间位置处开设有圆孔(12),所述圆孔(12)的内部插接有紧固螺丝(1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能够提高使用效果的H型钢,包括用于进行日常使用的型钢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型钢主体(1)的上靠近前后端边缘位置处均开设有连接孔(2),且型钢主体(1)的顶端位置处开设有条槽(3),所述型钢主体(1)的底端位置处连接有插条(4),所述型钢主体(1)的一侧开设有半圆条孔(5),且半圆条孔(5)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弹性杆(6),所述第一弹性杆(6)的下方设置有限位片(7),且型钢主体(1)的内部位于第一弹性杆(6)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弹性杆(8),所述第一弹性杆(6)的一端中间位置处连接有插块(9),且第一弹性杆(6)的另一端中间位置处设置有钢管(10),所述钢管(10)的内部中线位置处开设有内槽(11),且钢管(10)上中间位置处开设有圆孔(12),所述圆孔(12)的内部插接有紧固螺丝(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够提高使用效果的H型钢,其特征在于:所述条槽(3)与插条(4)的数量均为两组,且两组所述条槽(3)与插条(4)分别位于型钢主体(1)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佩泉,吴春松,武国强,张玉荣,孙健,范军平,冯汉斌,
申请(专利权)人:泰州市大明不锈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