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市政井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0749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5 19: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市政井盖,其包括井盖底座,井盖底座竖直罩设在下水井的井口处,井盖底座与下水井固定连接,所述井盖底座顶端设置有过滤板,井盖底座底端设置有阻水板,阻水板与井盖底座之间设置有转动组件,转动组件供阻水板在井盖底座内转动,阻水板的转动轴线位于阻水板重心的上方,阻水板与井盖底座之间设置有密封组件,密封组件供密闭阻水板与井盖底座的缝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阻止生活污水向上返流的的效果。

A municipal well cov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市政井盖
本技术涉及市政工程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市政井盖。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国家的快速发展,市民对绿化要求越来越高,相应的城市的绿化率也在逐步提高。在绿化园林建设过程中,避免不了市政排水系统的建设,市政排水系统中人们最常接触的就是市政井盖,市政井盖包括电力井盖、下水井盖等等。现有可参考的公告号为CN103643733A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下水井盖,其包括下水井盖底座,下水井盖底座下固定设置有井盖底座,井盖底座固定在下水井的井口处,下水井盖底座由数块井盖板拼接构成,相邻的井盖板之间设置有活动连接件。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当下水道堵塞时,下水井内的水位在持续升高过程中,生活污水通过井盖板之间的下水孔向上返流,导致路面污水堆积,影响市容市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市政井盖,达到阻止生活污水向上返流的目的。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市政井盖,包括井盖底座,井盖底座竖直罩设在下水井的井口处,井盖底座与下水井固定连接,所述井盖底座顶端设置有过滤板,井盖底座底端设置有阻水板,阻水板与井盖底座之间设置有转动组件,转动组件供阻水板在井盖底座内转动,阻水板的转动轴线位于阻水板重心的上方,阻水板与井盖底座之间设置有密闭组件,密闭组件供密闭阻水板与井盖底座的缝隙。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阻水板的转动轴线位于阻水板重心的上方,在重力的作用下阻水板在井盖底座内处于水平状态,由于密闭组件的密闭性,阻水板密闭井盖底座,当地面的水流向下水井时,阻水板在水流重力的作用下,向一侧翻转打开,使水通过阻水板与井盖底座之间的缝隙流入下水井进行正常排水;当生活污水由下水井底端向上流动时,由于下水井内的水处于平缓上升的状态,对阻水板均匀施力,使阻水板一直处于水平状态,阻水板阻止生活污水继续向上流动,达到阻止生活污水向上返流的目的。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动组件包括转动槽和转动轴,转动槽开设在阻水板周向侧壁的顶端,转动槽与转动轴转动连接,转动轴与井盖底座固定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水流的重力带动阻水板在井盖底座内翻转时,阻水板带动转动槽绕转动轴转动,转动组件结构简单,便于生产制造,提升了井盖制作过程时的便捷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动轴的轴线与转动槽的轴线重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轴侧轴线与转动槽的轴线重合时,使阻水板利用转动组件在井盖底座内转动时更平稳,避免阻水板在翻转时转动轴与转动槽发生滑动,使转动轴在阻水板转动时只承受支撑力和摩擦力,提升转动组件的使用寿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阻水板的翻转轴线到过滤板的距离大于阻水板的半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水流量大时,使阻水板处于竖直状态,阻水板远离翻转轴线的边缘不会与过滤板抵接,防止过滤板干扰阻水板翻转,达不到最大的降水目的,使井盖底座内的各个部件均不干扰,提升装置使用时的整体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密闭组件包括密闭槽和密闭垫圈,密闭槽开设在阻水板的周向侧壁,密闭槽位于周向侧壁的中线,密闭槽内卡接密闭垫圈,密闭垫圈延伸出密闭槽与井盖底座抵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密闭槽开设在周向侧壁的中线位置,不会对阻水板的重心产生影响,使阻水板在绕转动轴线转动时仍处于偏心状态;当密闭垫圈与井盖底座抵接时密闭井盖底座,密闭阻水板与井盖底座之间的缝隙,由于密闭垫圈位于阻水板的周向侧壁的中线上,避免阻水板翻转时,密闭垫圈与井盖底座发生干扰,导致阻水板无法转动,设置密封垫圈提升装置的密闭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过滤板包括上滤板和下滤板,上滤板开设有第一孔,第一孔贯通上滤板,下滤板上开设有第二孔,第二孔贯通下滤板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双层滤板,增加过滤板的过滤效果,减少杂物抵达阻水板处,避免杂物卡在阻水板与井盖底座之间,减少工人去清理阻水板的步骤,提升了装置使用时的便捷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孔的孔径小于第一孔的孔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孔小于第一孔提升了过滤板的过滤精度,进一步减少阻水板堵塞的概率,提升装置的便捷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滤板和井盖底座铰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滤板与井盖底座铰接使井盖适用于排放不同程度的积水,当积水严重时,转动上滤板使水流直接进入下滤板,提升排水速度;当积水更严重时,取出下滤板,使水流直接流向阻水板,进一步提升排水速度,提升了井盖使用时的灵活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滤板远离铰接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警示标志,警示标志设置为黄色。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上滤板转动翻起时,上滤板顶端的黄色警示标志位于下水井口的上方,由于黄色引人注意,所以提醒来往行人注意此处打开的下水井盖,使行人远离下水井盖的区域,提升装置的安全性。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通过设置阻水板,并使阻水板在井盖底座内偏心转动,阻水板长期处于水平状态,当生活污水由下水井底端向上流动时,由于下水井内的水处于平缓上升的状态,对阻水板均匀施力,使阻水板一直处于水平状态,阻水板阻止生活污水继续向上流动,达到阻止生活污水向上返流的目的;2.通过设置密闭组件,密封阻水板与井盖底座之间的间隙,提升装置的密闭性;3.通过设置过滤板,并在过滤板上开设不同孔径的过滤孔,过滤水中的杂质,避免水中的杂物流至阻水板,杂物卡在阻水板与井盖底座之间,减少工人去清理阻水板的步骤,提升了装置使用时的便捷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剖视图;图4是图3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5是旨在显示下滤板不阻碍阻水板完全打开的示意图。图中,1、井盖底座;11、过滤板;111、上滤板;112、第一孔;113、下滤板;114、第二孔;12、阻水板;2、转动组件;21、转动轴;22、转动槽;3、密闭组件;31、密闭槽;32、密闭垫圈;4、警示标志。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和图3,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市政井盖,包括圆形的井盖底座1,井盖底座1罩设在下水井的井口处,井盖底座1在下水井的井口处竖直设置,井盖底座1与下水井固定连接,井盖底座1顶端铰接有圆形的过滤板11,井盖底座1底端设置有圆形的阻水板12,阻水板12与井盖底座1之间设置有转动组件2,转动组件2供阻水板12在井盖底座1内转动,阻水板12的转动轴21线位于阻水板12重心的上方,阻水板12上设置有密闭组件3,密闭组件3供阻水板12密闭井盖底座1。由于转动轴21线在阻水板12重心的上方,利用偏心的远离使阻水板12长时间处于水平状态,当下水井内的水位逐渐升高时,水面对阻水板12的施力均匀,无法使阻水板12翻转,在密闭组件3的作用下,水无法继续向上流动,达到阻止生活污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市政井盖,包括井盖底座(1),井盖底座(1)竖直罩设在下水井的井口处,井盖底座(1)与下水井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井盖底座(1)顶端设置有过滤板(11),井盖底座(1)底端设置有阻水板(12),阻水板(12)与井盖底座(1)之间设置有转动组件(2),转动组件(2)供阻水板(12)在井盖底座(1)内转动,阻水板(12)的转动轴(21)线位于阻水板(12)重心的上方,阻水板(12)与井盖底座(1)之间设置有密闭组件(3),密闭组件(3)供密闭阻水板(12)与井盖底座(1)的缝隙。/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市政井盖,包括井盖底座(1),井盖底座(1)竖直罩设在下水井的井口处,井盖底座(1)与下水井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井盖底座(1)顶端设置有过滤板(11),井盖底座(1)底端设置有阻水板(12),阻水板(12)与井盖底座(1)之间设置有转动组件(2),转动组件(2)供阻水板(12)在井盖底座(1)内转动,阻水板(12)的转动轴(21)线位于阻水板(12)重心的上方,阻水板(12)与井盖底座(1)之间设置有密闭组件(3),密闭组件(3)供密闭阻水板(12)与井盖底座(1)的缝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市政井盖,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组件(2)包括转动槽(22)和转动轴(21),转动槽(22)开设在阻水板(12)周向侧壁的顶端,转动槽(22)与转动轴(21)转动连接,转动轴(21)与井盖底座(1)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市政井盖,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轴(21)的轴线与转动槽(22)的轴线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市政井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水板(12)的转动轴(21)线到过滤板(11)的距离大于阻水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学莲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润京筑景景观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