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模块式后灌注检查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07235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5 18: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预制模块式后灌注检查井,其特征在于:在基础井圈模块上部依此安装下部井圈模块、下部井圈模块、上部井圈模块;井圈模块灌注孔中灌注自密实混凝土;路基、下基层、上基层中分层铺设反包土工格栅,其反包端紧贴井圈模块外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检查井与道路结构层同步施工,即在安装井圈模块时同步施工路基、下基层、上基层;在浇筑现浇井圈后依此施工下面层及上面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施工便捷、抗渗性强、强度高、节能环保性好,克服了传统砖砌筑检查井存在的砌筑复杂、施工周期长、井身强度低且易渗漏、环保性差等问题,具备明显经济技术效益。

A prefabricated post pouring inspection wel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制模块式后灌注检查井
本技术属于市政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预制模块式后灌注检查井,适用于道路工程检查井施工,尤其适用于地下水位较高的道路工程检查井施工。
技术介绍
市政检查井是为城市地下基础设施的供电、给水、排水、排污、通讯、有线电视、煤气管、路灯线路等维修,安装方便而设置的。市政检查井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市政管线的正常运行。传统做法是采用粘土砖砌筑检查井,如申请号为201520441730.5的公开的一种检查井结构,包括砖砌检查井筒,所述砖砌检查井筒的上端支撑有现浇的混凝土井圈,混凝土井圈的上端通过化学螺栓连接有井盖框,井盖框的外周设置沥青路面层,沥青路面层与井盖框的上端面平齐。该技术杜绝了井盖框松动的发生,而且井盖框的平整度也得到了改善。但是生产实心粘土砖所需的粘土资源属可耕地中较优质的粘土,因此粘土砖对土地资源造成的是不可逆转性的破坏;同时粘土砖砌筑检查井砌筑工艺繁琐、施工周期长;而且粘土砖砌筑检查井防渗性欠佳,易出现污水渗透,进而对地下水造成二次污染;此外,由于周边道路结构层压实度不足、井身强度低等因素,在粘土砖砌筑检查井中也存在着井盖沉降、井周路面开裂等质量通病,严重干扰着道路的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粘土砖砌筑检查井存在的砌筑复杂、施工周期长、井身强度低且易渗漏、环保性差等问题,提出预制模块式后灌注检查井。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涉及的一种预制模块式后灌注检查井,包括基础井圈模块、下部井圈模块、中部井圈模块、上部井圈模块和现浇井圈;所述的基础井圈模块的底部设有基础,内部设有底层灌注孔,侧壁上设有下管孔;所述的下部井圈模块设置多层,各层下部井圈模块上下卡接,下部井圈模块内部均设有下层灌注孔,底层的下部井圈模块还设有上管孔,底层的下部井圈模块与基础井圈模块卡接,下层灌注孔与底层灌注孔连通,上管孔和下管孔拼接成管孔;所述的中部井圈模块的内部设有第一中层灌注孔和第二中层灌注孔,第一中层灌注孔的内圈直径大于第二中层灌注孔外圈直径,中部井圈模块卡接在顶层的下部井圈模块上方,第一中层灌注孔与下层灌注孔连通,第二中层灌注孔的底部设有底板;所述的上部井圈模块设置多层,各层上部井圈模块上下卡接,每层上部井圈模块内部均设有上层灌注孔,底层的上部井圈模块与中部井圈模块卡接,且上层灌注孔与第二中层灌注孔连通;所述的底层灌注孔、下层灌注孔、第一中层灌注孔、第二中层灌注孔和上层灌注孔内均填充有自密实混凝土;所述的现浇井圈浇筑在上部井圈模块上方,其配套设置井盖圈,井盖圈上盖有井盖。优选地,预制模块式后灌注检查井还包括土工格栅,土工格栅呈反包状分层设置于路基、下基层及上基层中,反包端紧贴各层井圈模块的外壁。优选地,所述的基础井圈模块包括基础井圈内圈和基础井圈外圈,基础井圈内圈和基础井圈外圈同轴设置且均固定在基础上,基础井圈内圈和基础井圈外圈之间的空隙内均匀设置第一肋板。优选地,所述的下部井圈模块均包括下部井圈内圈和下部井圈外圈,下部井圈内圈和下部井圈外圈同轴设置,下部井圈内圈和下部井圈外圈之间的空隙处均匀设置有第二肋板。优选地,所述的中部井圈模块包括中部井圈内圈、中部井圈中圈和中部井圈外圈,中部井圈内圈、中部井圈中圈和中部井圈外圈同轴设置,中部井圈内圈和中部井圈中圈之间的空隙处均匀设置若干第三肋板连接,中部井圈中圈和中部井圈外圈之间的空隙处均匀设置若干第四肋板。优选地,所述的上部井圈模块包括上部井圈内圈和上部井圈外圈,上部井圈内圈和上部井圈外圈同轴设置,上部井圈内圈和上部井圈外圈之间的空隙处均匀设置若干第五肋板。优选地,所述的上部井圈模块的顶部设有限位钢筋,限位钢筋延伸至现浇井圈内,限位钢筋与井盖圈焊接连接。优选地,所述的基础的上表面设有找坡层,上管孔和下管孔拼接成的管孔内设有管道,管道与管孔之间通过封堵圈密封,找坡最低点设置于封堵圈底部。优选地,所述的基础井圈模块、下部井圈模块、中部井圈模块和上部井圈模块的顶部均设有企口,下部井圈模块、中部井圈模块和上部井圈模块的底部均设有凸起,凸起与企口配合。与传统技术方案相比,本技术涉及的技术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1)各段井圈模块通过上下端企口相互咬接,灌注孔内灌注的自密实混凝土和模块结合成整体,形成一体的混凝土结构井身,井身的整体性更好,承压、抗剪性能更佳,使用寿命更长;同时省去了现浇混凝土施工中支模的繁杂工序;另外自密实混凝土具备高流动性与一定的微膨胀性,也免去了浇筑过程中的振捣工艺;此外必要时可在灌注孔内配置一定数量的钢筋,以增加井身的抗力。(2)将基础井圈模块的内外圈嵌入在基础中进行整体预制,防止因基础与模块砌筑的井身之间形成两次浇筑的混凝土界面导致检查井抗渗性能、抗剪强度降低或渗漏现象,进而可以适用于地下水位较高的工程;此外,在管道与管孔空隙中填塞封堵圈,检查井的防渗性能有保障,避免对地下水二次污染问题。(3)施工过程中依据放线位置安装基础井圈模块后,仅需在其上部依此码砌上段井圈模块,大大降低了砌筑技术难度;同时在砌筑井圈模块的过程中将周边道路结构层同步施工;施工速度快、周期短,可减少施工对周围环境、交通和行人的影响。(4)将土工格栅呈反包状分层铺设于路基、下基层及上基层中,一方面通过土工格栅对道路结构层填料产生约束作用,提高填料的刚度和强度、减少填料自身的压缩变形,缓解了井周路面不均匀沉降的产生,缓解了井周路面开裂问题;另一方面避免了土工格栅锚固于井身而对检查井受力体系造成的干扰。(5)采用预制混凝土井圈模块,对比粘土砖更加环保,有效保护了耕地,同时大大减小了施工现场作业量,也减少了施工造成的污染,环保性较高。附图说明图1是预制模块式后灌注检查井剖面图;图2是基础井圈模块剖面图;图3是基础井圈模块平面图;图4是底层的下部井圈模块的剖面图;图5是底层的下部井圈模块的平面图;图6是除底层的下部井圈模块外的其余下部井圈模块剖面图;图7是除底层的下部井圈模块外的其余下部井圈模块平面图;图8是中部井圈模块剖面图;图9是中部井圈模块平面图;图10是上部井圈模块剖面图;图11是上部井圈模块平面图;图12是井盖框安装详图。标注说明:1.上部井圈模块,101.第五肋板,102.上层灌注孔,103.上部井圈内圈,104.上部井圈外圈,2.中部井圈模块,201.第三肋板,202.第一中层灌注孔,203.底板,204.第二中层灌注孔,205.中部井圈内圈,206.中部井圈中圈,207.中部井圈外圈,208.第四肋板,3.下部井圈模块,301.第二肋板,302.下层灌注孔,303.上管孔,304.下部井圈内圈,305.下部井圈外圈,4.基础井圈模块,401.第一肋板,402.底层灌注孔,403.下管孔,404.基础,405.基础井圈内圈,406.基础井圈外圈,5.管道,6.土工格栅,7.限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预制模块式后灌注检查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基础井圈模块(4)、下部井圈模块(3)、中部井圈模块(2)、上部井圈模块(1)和现浇井圈(10);所述的基础井圈模块(4)的底部设有基础(404),内部设有底层灌注孔(402),侧壁上设有下管孔(403);所述的下部井圈模块(3)设置多层,各层下部井圈模块(3)上下卡接,下部井圈模块(3)内部均设有下层灌注孔(302),底层的下部井圈模块(3)还设有上管孔(303),底层的下部井圈模块(3)与基础井圈模块(4)卡接,下层灌注孔(302)与底层灌注孔(402)连通,上管孔(303)和下管孔(403)拼接成管孔;所述的中部井圈模块(2)的内部设有第一中层灌注孔(202)和第二中层灌注孔(204),第一中层灌注孔(202)的内圈直径大于第二中层灌注孔(204)外圈直径,中部井圈模块(2)卡接在顶层的下部井圈模块(3)上方,第一中层灌注孔(202)与下层灌注孔(302)连通,第二中层灌注孔(204)的底部设有底板(203);所述的上部井圈模块(1)设置多层,各层上部井圈模块(1)上下卡接,每层上部井圈模块(1)内部均设有上层灌注孔(102),底层的上部井圈模块(1)与中部井圈模块(2)卡接,且上层灌注孔(102)与第二中层灌注孔(204)连通;所述的底层灌注孔(402)、下层灌注孔(302)、第一中层灌注孔(202)、第二中层灌注孔(204)和上层灌注孔(102)内均填充有自密实混凝土(18);所述的现浇井圈(10)浇筑在上部井圈模块(1)上方,其配套设置井盖圈(8),井盖圈(8)上盖有井盖(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制模块式后灌注检查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基础井圈模块(4)、下部井圈模块(3)、中部井圈模块(2)、上部井圈模块(1)和现浇井圈(10);所述的基础井圈模块(4)的底部设有基础(404),内部设有底层灌注孔(402),侧壁上设有下管孔(403);所述的下部井圈模块(3)设置多层,各层下部井圈模块(3)上下卡接,下部井圈模块(3)内部均设有下层灌注孔(302),底层的下部井圈模块(3)还设有上管孔(303),底层的下部井圈模块(3)与基础井圈模块(4)卡接,下层灌注孔(302)与底层灌注孔(402)连通,上管孔(303)和下管孔(403)拼接成管孔;所述的中部井圈模块(2)的内部设有第一中层灌注孔(202)和第二中层灌注孔(204),第一中层灌注孔(202)的内圈直径大于第二中层灌注孔(204)外圈直径,中部井圈模块(2)卡接在顶层的下部井圈模块(3)上方,第一中层灌注孔(202)与下层灌注孔(302)连通,第二中层灌注孔(204)的底部设有底板(203);所述的上部井圈模块(1)设置多层,各层上部井圈模块(1)上下卡接,每层上部井圈模块(1)内部均设有上层灌注孔(102),底层的上部井圈模块(1)与中部井圈模块(2)卡接,且上层灌注孔(102)与第二中层灌注孔(204)连通;所述的底层灌注孔(402)、下层灌注孔(302)、第一中层灌注孔(202)、第二中层灌注孔(204)和上层灌注孔(102)内均填充有自密实混凝土(18);所述的现浇井圈(10)浇筑在上部井圈模块(1)上方,其配套设置井盖圈(8),井盖圈(8)上盖有井盖(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模块式后灌注检查井,其特征在于:预制模块式后灌注检查井还包括土工格栅(6),土工格栅(6)呈反包状分层设置于路基(11)、下基层(12)及上基层(13)中,反包端紧贴各层井圈模块的外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模块式后灌注检查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础井圈模块(4)包括基础井圈内圈(405)和基础井圈外圈(406),基础井圈内圈(405)和基础井圈外圈(406)同轴设置且均固定在基础(404)上,基础井圈内圈(405)和基础井圈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德生谢鸿云俞裕强王威付云果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龙湟市政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