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喂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06430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5 17: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纺织机械领域,具体为一种超喂结构,包括胶轮、上压轮、下压轮和同步带,超喂结构还包括托轮板,托轮板包括上连接端和下连接端,上连接端与下连接端之间形成高度过渡段,上压轮连接在上连接端处,上压轮远离托轮板的一侧连接设有展边轮,展边轮内设有第一扭力弹簧,下连接端的外侧设有转动盘,转动盘的上端与下压轮连接,且下端连接设有转动轮,下压轮和转动轮分别位于托轮板的两侧,托轮板和转动盘之间设有第二扭力弹簧。通过设置托轮板、展边轮、第一扭力弹簧、转动盘、转动轮以及第二扭力弹簧,使胶轮向下抵压同步带时,上压轮和下压轮在弹力作用下使同步带恢复张紧的状态,进而使同步带更紧贴胶轮,使布更容易上针。

An overfeeding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喂结构
本技术涉及纺织机械
,尤其涉及一种超喂结构。
技术介绍
在纺织设备机械中,丝光机或者预缩设备中,需要对织物进行定型的工序。现有技术的超喂结构在使用时,常在胶轮的下方设置超喂皮圈,参见中国技术授权专利,授权公告号为CN205739721U,授权公告日为2016年11月30日,公告了一种具有超喂皮圈的超喂装置,包括支架、超喂轮、上压轮、下压轮以及超喂皮圈;其中,所述超喂轮、上压轮和下压轮分别枢接于支架上,且上压轮位于超喂轮的上部,下压轮位于超喂轮的下部;所述超喂皮圈套设在上压轮和下压轮上,其抵接在超喂轮上。超喂皮圈和超喂轮接触时,超喂皮圈不能自动恢复张紧的状态,导致在加工时,超喂皮圈不能紧贴超喂轮,使织物在传送过程中受到的张紧程度不同,织物上针定型时,上针布边长短参差不齐,影响上针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已有的技术现状,提供一种超喂结构。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超喂结构,包括胶轮、上压轮、下压轮和同步带,同步带套设在上压轮和下压轮上,胶轮抵接在同步带上,其特征在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超喂结构,包括胶轮、上压轮、下压轮和同步带,同步带套设在上压轮和下压轮上,胶轮抵接在同步带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喂结构还包括托轮板,托轮板包括上连接端和下连接端,上连接端与下连接端之间形成高度过渡段,上压轮连接在上连接端处,上压轮远离托轮板的一侧连接设有展边轮,展边轮内设有第一扭力弹簧,下连接端的外侧设有转动盘,转动盘的上端与下压轮连接,且下端连接设有转动轮,下压轮和转动轮分别位于托轮板的两侧,托轮板和转动盘之间设有第二扭力弹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喂结构,包括胶轮、上压轮、下压轮和同步带,同步带套设在上压轮和下压轮上,胶轮抵接在同步带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喂结构还包括托轮板,托轮板包括上连接端和下连接端,上连接端与下连接端之间形成高度过渡段,上压轮连接在上连接端处,上压轮远离托轮板的一侧连接设有展边轮,展边轮内设有第一扭力弹簧,下连接端的外侧设有转动盘,转动盘的上端与下压轮连接,且下端连接设有转动轮,下压轮和转动轮分别位于托轮板的两侧,托轮板和转动盘之间设有第二扭力弹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压轮的主轴穿过展边轮,且与展边轮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超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轴通过键连接设有圆板,圆板上设有用于安装第一扭力弹簧一端的第一安装孔,且第一扭力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安装在展边轮远离托轮板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超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展边轮上相应开有用于安装第一扭力弹簧另一端的第二安装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晓婕于军坡卢元平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南海区新元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