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收放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804521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5 15: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收放线装置,包括把手、固定连接件、转轴、收放线器、限位板、限位环;所述收放线器设有第一通孔;所述转轴的一端与限位板的一侧设置连接;所述转轴的另一端穿过第一通孔与限位环连接,所述转轴与收放线器可转动连接;所述限位板上设有第二通孔,所述固定连接件穿过第二通孔与收放线器可拆卸连接;所述把手与限位板的另一侧设置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收放线装置通过设置所述转轴与收放线器可转动连接,将连接线卷绕在所述的收放线器进行收纳整理,同时设置固定连接件防止收放线器在无需转动的时候转动,所述收放线装置能方便、快速的收纳各种连接线,收纳的连接线不会出现打结交叉等现象,可以实现快速放线,提供工作效率。

A device for receiving and paying off wir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收放线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力工程施工辅助装置
,更具体的,涉及一种收放线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电能需求正逐年增加,架空输电线路里程也逐步上升,幅员辽阔的架空输电线路,势必具有庞大数量的杆塔作为结构支撑,而每基杆塔在工程验收、日常巡维工作中,都需要进行杆塔接地电阻测量。目前,输电线路杆塔接地电阻测量主要采用“三极法”进行测量,运用ZC-8等型号摇表进行接地电阻量测时,需要进行连接电流极连接线(40米)、电压极连接线(20米)、地极连接线(5米)。测试完之后,由于没有相应的收放线辅助工具,工作人员通常直接卷绕捆扎在一起,造成连接线打结、交叉等现象,导致再进行测量时,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处理连接线,造成工作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解决人员直接卷绕捆扎在一起,造成连接线打结、交叉,导致工作效率低下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收放线装置,其能实现快速、方便的整理连接线,提高工作效率。为实现上述本技术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收放线装置,包括把手、固定连接件、转轴、收放线器、限位板、限位环;所述收放线器设有第一通孔;所述转轴的一端与限位板的一侧设置连接;所述转轴的另一端穿过收放线器的第一通孔与限位环连接,所述转轴与收放线器可转动连接;所述限位板上设有第二通孔,所述固定连接件穿过第二通孔与收放线器可拆卸连接;所述把手与限位板的另一侧设置连接。本技术所述的收放线器用于收纳电流极连接线、电压极连接线、地极连接线;可将连接线卷绕在收放线器上,为了防止收放线器在无需转动的时候转动,本技术通过固定连接件对收放线器进行固定,防止收放线器转动。将固定连接件拆卸后,所述收放线器便能自由转动。可以实现快速的放线,提供工作效率。优选地,所述收放线器设置成板状结构;所述收放线器的一端设有若干个第一凹槽,所述收放线器的另一端对称设置数量相同的第二凹槽。本技术所述收放线器也可以设置成圆柱型结构或长方体结构。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凹槽设有3个,所述第二凹槽设有3个。本技术通过分别设有3个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分别用于收纳电流极连接线、电压极连接线、地极连接线,使各种连接线分别进行卷绕收纳,防止混淆打结,且方便整理。再进一步地,所述收放线器设有若干个第三通孔。再进一步地,所述第三通孔设有2个,并且并列设置。本技术所述收放线器上的第三通孔,用于将各种连接线的线头固定在收放线器,从而方便进行卷绕收纳。再进一步地,所述固定连接件包括连接件、第一把手;所述第一把手与连接件设置连接;所述连接件穿过限位板上的第二通孔与收放线器可拆卸连接。再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设置成U型结构;所述第二通孔设有2个;在收线时,所述连接件穿过第二通孔,将收放线器限制在连接件的U型口中。优选地,所述把手包括第二把手、第三把手;所述第二把手、第三把手均与限位板的另一侧设置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所述收放线装置通过设置所述转轴与收放线器可转动连接,将连接线卷绕在所述的收放线器进行收纳整理,同时设置固定连接件防止收放线器在无需转动的时候转动,所述收放线装置能方便、快速的收纳各种连接线,收纳的连接线不会出现打结交叉等现象,可以实现快速放线,提供工作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施收放线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施收放线装置的组装结构示意图。图中:1-收放线器、2-转轴、3-限位板、4-限位环、5-第二通孔、6-第一凹槽、7-第二凹槽、8-第三通孔、9-连接件、10-第一把手、11-第二把手、12第三把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详细描述。实施例1如图1、图2所示,一种收放线装置,包括把手、固定连接件、转轴2、收放线器1、限位板3、限位环4;所述收放线器1设有第一通孔;所述转轴2的一端与限位板3的一侧设置连接;所述转轴2的另一端穿过收放线器1的第一通孔与限位环4连接,所述转轴2与收放线器1可转动连接;所述限位板3上设有第二通孔5,所述固定连接件穿过第二通孔5与收放线器1可拆卸连接;所述把手与限位板3的另一侧设置连接。本实施例所述的收放线器1用于收纳电流极连接线、电压极连接线、地极连接线;可将连接线卷绕在收放线器1上,为了防止收放线器1在无需转动的时候转动,本技术通过固定连接件对收放线器1进行固定,防止收放线器1转动。将固定连接件拆卸后,所述收放线器1便能自由转动。可以实现快速的放线,提供工作效率。如图1、图2所示,所述收放线器1设置成板状结构;所述收放线器1的一端设有3个第一凹槽6,所述收放线器1的另一端对称设置3个第二凹槽7。本技术分别用于收纳电流极连接线、电压极连接线、地极连接线,使各种连接线分别进行卷绕收纳,防止混淆打结,且方便整理。如图1、图2所示,所述收放线器1设有2个第三通孔8,并且并列设置。本技术所述收放线器1上的2个第三通孔8,用于将各种连接线的线头固定在收放线器1上,从而方便进行卷绕收纳。如图1、图2所示,所述固定连接件包括连接件9、第一把手10所述第一把手10与连接件9设置连接;所述连接件9穿过限位板3上的第二通孔5与收放线器1可拆卸连接。如图1、图2所示,所述连接件9设置成U型结构;所述第二通孔5设有2个;在收线时,所述连接件9穿过限位板3上的第二通孔;将收放线器1限制在连接件9的U型口中。如图1、图2所示,所述把手包括第二把手11、第三把手12;所述第二把手11、第三把手12均与限位板3的另一侧设置连接。本实施例所述的收放线装置在收线时,将固定连接件穿过限位板3上的两个通孔将收放线器1限制在固定连接件的U型口中,将各种连接线的线头通过收放线器1上的第三通孔8进行固定后,将连接线卷绕在对应的收放线器1的第一凹槽6、第二凹槽7中,从而实现收纳。本实施例所述的收放线装置在放线时,将固定连接件进行拆卸,收放线器1便能自由的进行转动,拉开连接线便能实现快速的放线,不会出现连接线打结、交叉的现象,提供工作效率。显然,本技术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技术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收放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把手、固定连接件、转轴(2)、收放线器(1)、限位板(3)、限位环(4);所述收放线器(1)设有第一通孔;所述转轴(2)的一端与限位板(3)的一侧设置连接;所述转轴(2)的另一端穿过收放线器(1)的第一通孔与限位环(4)连接,所述转轴(2)与收放线器(1)可转动连接;所述限位板(3)上设有第二通孔(5),所述固定连接件分别穿过第二通孔(5)与收放线器(1)可拆卸连接;所述把手与限位板(3)的另一侧设置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收放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把手、固定连接件、转轴(2)、收放线器(1)、限位板(3)、限位环(4);所述收放线器(1)设有第一通孔;所述转轴(2)的一端与限位板(3)的一侧设置连接;所述转轴(2)的另一端穿过收放线器(1)的第一通孔与限位环(4)连接,所述转轴(2)与收放线器(1)可转动连接;所述限位板(3)上设有第二通孔(5),所述固定连接件分别穿过第二通孔(5)与收放线器(1)可拆卸连接;所述把手与限位板(3)的另一侧设置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放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放线器(1)设置成板状结构;所述收放线器(1)的一端设有若干个第一凹槽(6),所述收放线器(1)的另一端对称设置数量相同的第二凹槽(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收放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6)设有3个,所述第二凹槽(7)设有3个。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纪宾张虎曾懿辉黄丰麦俊佳胡壮丽乔君君施志民倪建新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佛山供电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