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氨纶丝的卸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803438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5 14: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氨纶丝的卸料装置,包括卸料箱,所述卸料箱的上下口的大小相同,所述卸料箱的底板分为底板A和底板B,所述底板A和底板B转动连接于卸料箱在长度方向的侧壁;所述卸料箱在宽度方向的侧壁固定连接有滑槽A,所述滑槽A内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在卸料箱长度方向的两侧转动连接有连杆A和连杆B的一端,所述连杆A和连杆B的另外一端对应转动连接底板A和底板B;所述卸料箱在滑槽A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用于夹持滑块的夹持机构。该装置能够提高卸料的效率,不需要操作者辅助牵拉出口处的氨纶丝,降低安全风险。

A discharge device for spandex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氨纶丝的卸料装置
本技术涉及纺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氨纶丝的卸料装置。
技术介绍
氨纶丝是聚酯纤维,在化纤中属于合成纤维。在氨纶丝的纺织过程中,会产生一些废丝。这些废丝经打碎、熔解,再添加各种辅助材料后,能够重新纺丝,极大的节约成本。在废丝重新生产利用的工序中,需要对废丝进行打碎收集,然后通过卸料装置放入釜中进行脱水熔解。目前采用的卸料装置大多为漏斗式,漏斗式的卸料箱在下端缩小的端口设置可以抽拉或者转动连接形式的底板。装料时将底板封堵,卸料时抽出底板或者旋转移动底板以便让料从下口落入釜中。实际使用的过程中,氨纶丝的重量不大,放入卸料箱中,因挤压导致氨纶丝之间的牵引力变大,当抽出或者旋转底板时,氨纶丝往往会卡在下口很难自行落入釜中。此时需要操作人员用手牵拉出出口处的部分氨纶丝,才能顺利卸料,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效率。同时操作的过程中,卸料装置位于釜的上方,温度较高,操作人员用手牵拉氨纶丝时容易产生安全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氨纶丝的卸料装置,能够提高卸料的效率,不需要操作者辅助牵拉出口处的氨纶丝,降低安全风险。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氨纶丝的卸料装置,包括卸料箱,所述卸料箱的上下口的大小相同,所述卸料箱的底板分为底板A和底板B,所述底板A和底板B转动连接于卸料箱在长度方向的侧壁;所述卸料箱在宽度方向的侧壁固定连接有滑槽A,所述滑槽A内连接有滑块A,所述滑块A在卸料箱长度方向的两侧转动连接有连杆A和连杆B的一端,所述连杆A和连杆B的另外一端对应转动连接底板A和底板B;所述卸料箱在滑槽A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用于夹持滑块A的夹持机构。本技术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是,所述夹持机构包括夹钳,所述夹钳的钳口与滑块A相匹配,所述夹钳的钳杆端部转动连接有连杆E和连杆C的一端,所述连杆E和连杆C的另外一端转动连接于连杆D的一端,所述连杆D的另外一端转动连接于配重拉杆的第一端,所述配重拉杆靠近第一端的位置转动连接于卸料箱。本技术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是,所述卸料箱在连杆D的运动方向固定连接有滑槽B,所述滑槽B内设有滑块B,所述滑块B与连杆D固定连接。本技术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是,所述配重拉杆的第二端与弹簧A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弹簧A的另外一端固定连接于卸料箱。本技术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是,所述卸料箱在滑槽A的下方固定连接有连接块,弹簧B的两端固定连接于滑块A和连接块。本技术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是,所述卸料箱在长度方向的侧面开设有插孔,所述插孔通过矩形管连接。本技术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是,所述卸料箱的上端口固定连接有吊耳。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明显优点:一、卸料箱的上下口的大小相同,并且底板A和底板B转动连接于卸料箱。夹持机构松开时,滑块A沿着滑槽A下滑,连杆A随着滑块A下滑,发生平面运动,此时底板A和底板B旋转打开卸料箱下口。因卸料箱的上下口大小相同,底板A和底板B旋转打开时,卸料箱的下口会完全打开,氨纶丝很难再卡在卸料箱的出口,操作人员只需控制夹持机构,提高了卸料的效率。二、配重拉杆受重力的作用,第二端会向下运动,从而带动第一端围绕配重拉杆与卸料箱的转动连接端旋转向上运动。配重拉杆的第一端带动连杆D向上运动,连杆D向上运动使夹钳的钳口夹住滑块,底板A和底板B会封住卸料箱的下口。此种夹持机构具有利用配重拉杆实现夹持机构自锁,简单、快捷。当需要卸料箱的底板A和底板B打开时,只需要向上提起配重拉杆,让夹钳的钳口松开滑块。三、在连杆D的运动方向固定连接有滑槽B,滑槽B内设有滑块B,滑块B与连杆D固定连接。滑槽B的设置能够引导连杆D的运动方向,防止出现卡死现象。四、使用弹簧A固定配重拉杆的第二端,底板A和底板B处于打开状态时,滑块A处于卸料箱的底部。弹簧A能够拉住配重拉杆,防止配重拉杆因自重不断下降,带动连杆D向上运动至相反的方向,起到反向调节的作用。五、弹簧B的两端固定连接于滑块A和连接块,在滑块A的下方固定连接弹簧B,当夹持机构松开时,弹簧B能够拉着滑块向下运动,从而打开底板A和底板B。因氨纶丝的重量较轻,放入卸料箱中时氨纶丝之间会产生较大的牵拉力,设置弹簧B能够起到初始拉力的作用。六、卸料箱在长度方向的侧面开设有插孔,插孔通过矩形管连接,当卸料箱处于地面时,设置此结构能够方便叉车的操作。七、卸料箱的上端口固定连接有吊耳,方便车间行车进行吊装。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氨纶丝的卸料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夹持机构的立体示意图;图3为滑块的立体示意图;图4为一种氨纶丝的卸料装置的底板打开的立体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所示,本技术包括卸料箱1,卸料箱1的上下口的大小相同,本实施例中,卸料箱1的形状为长方体。为表示方便,图1中规定了卸料箱1的长度与宽度方向。卸料箱1在长度方向的侧面开设有插孔16,插孔16通过矩形管17连接,矩形管17的两端烧焊于插孔16。卸料箱1的上端口烧焊固定连接有两个吊耳18,吊耳18位于卸料箱1的宽度方向,为保证连接强度,吊耳18与卸料箱1的侧壁对筋烧焊。卸料箱1的底板分为对称的底板A11和底板B12,底板A11和底板B12通过图示中的耳板铰接于卸料箱1在长度方向的侧壁。卸料箱1在宽度方向的侧壁烧焊固定连接有滑槽A13,滑槽A13内连接有滑块A2,滑块A2在卸料箱1长度方向的两侧通过耳板铰接有连杆A3和连杆B4的一端,连杆A3和连杆B4的另外一端对应通过耳板铰接于底板A11和底板B12,为方便连接,本实施例中连杆A3和连杆B4以卸料箱1长度方向的中心对称设置,并且形状为“L”型。卸料箱1在滑槽A13的下方烧焊固定连接有连接块15,弹簧B8的两端固定连接于滑块A2和连接块15,弹簧B8的直径小于滑槽A13的槽宽,并且位于滑槽A13中,能够沿着滑槽A13伸缩。如图3所示的滑块A2立体示意图,滑块A2的前端为夹持机构5的夹持端21,下端烧焊固定耳板22以铰接连杆A3和连杆B4。耳板22的下方烧焊有用于放入滑槽A13滑道中的滑板23。卸料箱1在滑槽A13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用于夹持滑块A2的夹持机构5,如图3所示夹持机构的立体示意图,夹持机构5包括夹钳51,夹钳51的钳口与滑块A2的夹持端21相匹配,本实施例中的夹钳51有两个钳杆铰接在一起。夹钳51的钳杆端部铰接有连杆E52和连杆C53的一端,连杆E52和连杆C53的另外一端铰接于连杆D54的一端,卸料箱1在连杆D54的运动方向烧焊固定连接有滑槽B14,滑槽B14内设有滑块B55,所述滑块B55与连杆D54烧焊固定连接。连杆D54的另外一端铰接于配重拉杆6的第一端,配重拉杆6靠近第一端的位置转动连接于卸料箱1,配重拉杆6的第二端与弹簧A7的一端固定连接,弹簧A7的另外一端固定连接于卸料箱1,为方便操作者提拉配重拉杆6,在配重拉杆6之间烧焊固定连接圆杆1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氨纶丝的卸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卸料箱(1),所述卸料箱(1)的上下口的大小相同,所述卸料箱(1)的底板分为底板A(11)和底板B(12),所述底板A(11)和底板B(12)转动连接于卸料箱(1)在长度方向的侧壁;所述卸料箱(1)在宽度方向的侧壁固定连接有滑槽A(13),所述滑槽A(13)内连接有滑块A(2),所述滑块A(2)在卸料箱(1)长度方向的两侧转动连接有连杆A(3)和连杆B(4)的一端,所述连杆A(3)和连杆B(4)的另外一端对应转动连接底板A(11)和底板B(12);所述卸料箱(1)在滑槽A(13)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用于夹持滑块A(2)的夹持机构(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氨纶丝的卸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卸料箱(1),所述卸料箱(1)的上下口的大小相同,所述卸料箱(1)的底板分为底板A(11)和底板B(12),所述底板A(11)和底板B(12)转动连接于卸料箱(1)在长度方向的侧壁;所述卸料箱(1)在宽度方向的侧壁固定连接有滑槽A(13),所述滑槽A(13)内连接有滑块A(2),所述滑块A(2)在卸料箱(1)长度方向的两侧转动连接有连杆A(3)和连杆B(4)的一端,所述连杆A(3)和连杆B(4)的另外一端对应转动连接底板A(11)和底板B(12);所述卸料箱(1)在滑槽A(13)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用于夹持滑块A(2)的夹持机构(5)。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氨纶丝的卸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机构(5)包括夹钳(51),所述夹钳(51)的钳口与滑块A(2)相匹配,所述夹钳(51)的钳杆端部转动连接有连杆E(52)和连杆C(53)的一端,所述连杆E(52)和连杆C(53)的另外一端转动连接于连杆D(54)的一端,所述连杆D(54)的另外一端转动连接于配重拉杆(6)的第一端,所述配重拉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瑞彬姜秋桂杨文孙爱红
申请(专利权)人:淮安侨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