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运输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0165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5 12: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快递运输车,包括车厢和智能终端,车厢包括轻包裹仓和至少一个重包裹仓,轻包裹仓设置于车厢内的上部,重包裹仓设置于车厢内的下部,轻包裹仓与重包裹仓之间借助隔板分隔,轻包裹仓朝向快递运输车行进方向两侧均设置有轻包裹仓门,重包裹仓朝向快递运输车行进方向两侧均设置有重包裹仓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车厢两侧开门,并设置滑动板,快递员不再需要将包裹全部取出摊在地上,只需将滑动板拉出即可,寻找快递更加方便,分层设置的滑动板也能够合理分割空间,使包裹整齐堆放。通过设置下翻式重包裹仓门,利用其作为滑道,并在重包裹仓内设置运货小车,可之间将包裹放在运货小车内,运送时直接将小车推出即可,省事省力。

Express carri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快递运输车
本技术涉及一种运输车,尤其涉及一种快递运输车,属于物流运输领域。
技术介绍
快递业已经成为最新兴的行业之一,随着电子商务的飞跃发展,每年的快递业务量巨增,快递的包裹需要安全、快捷、科学的处理,才能及时无误的到达需要者手中,随着网络购物的不断发展,我国快递业发展速度飞快,快递量多年一直保持高速增长,并将长期维持较快速度的增长。现有的快递工具基本是货车或面包车简单改造而成的,没有根据快递行业的特点设计,空间利用率低,货物放置零乱重叠,必须码放整齐不易倒塌,快递员必须将重包裹放置于车厢底部以防止压坏别的包裹,当需要将重型包裹运输上楼时,快递员常在运输车顶部放一个推车,通过推车将重包裹搬运,推车往往用皮筋捆绑与车顶,存在安全隐患的同时也不方便。当包裹较多时,还必须把投送地址远的包裹放车厢内侧,投送地址近的包裹放在车厢外侧以方便拿取,即便如此,如果件多需要摊放在地上进行翻找,严重影响效率。综上所述,如何针对现有快递车的不足,提出一种能够整齐放置包裹、便于拿取、并且便于运送重包裹的快递运输车,也就成为本领域内技术人员所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现有技术存在上述缺陷,本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能够整齐放置包裹、便于拿取、并且便于运送重包裹的快递运输车。本技术的目的,将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快递运输车,包括车厢和智能终端,所述车厢包括轻包裹仓和至少一个重包裹仓,所述轻包裹仓设置于所述车厢内的上部,所述重包裹仓设置于所述车厢内的下部,所述轻包裹仓与重包裹仓之间借助隔板分隔,所述轻包裹仓朝向所述快递运输车行进方向两侧均设置有轻包裹仓门,所述重包裹仓朝向所述快递运输车行进方向两侧均设置有重包裹仓门。进一步地,所述重包裹仓门为向下翻开式,所述重包裹仓门的高度大于所述重包裹仓底部到地面的距离,从而所述重包裹仓门向下打开后搭接于地面时形成滑道。进一步地,所述重包裹仓门向下打开后搭接于地面时与地面之间的夹角为20度至40度。进一步地,所述重包裹仓内设置有运货小车,所述运货小车包括一上部敞口的盒体,所述盒体周侧壁的高度不高于所述重包裹仓的高度,所述盒体底部设置有滚轮或万向轮。进一步地,所述运货小车内部嵌设有GPS定位仪,所述GPS定位仪与所述智能终端信号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轻包裹仓内设置有至少一层滑动板,所述滑动板平行于所述隔板设置,所述车厢的前后壁上设置有平行于所述隔板的滑轨,所述滑轨两端设置有限位块,所述滑动板借助所述滑轨活动设置于所述轻包裹仓内,所述滑动板能够沿所述滑轨从所述车厢两侧滑出。进一步地,所述轻包裹仓门为左右打开式,所述轻包裹仓门借助铰链与所述车厢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轻包裹仓门与所述重包裹仓门上均设置有智能电子锁,所述智能电子锁与所述智能终端信号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智能终端为智能手机、个人电脑、平板电脑、个人数字助理或移动上网设备中的任意一种。进一步地,所述智能电子锁和GPS定位仪均借助网络与所述智能终端信号连接,所述网络为有限网络或无线网络。本技术技术方案的优点主要体现在:通过在车厢两侧开门,并设置滑动板,快递员不再需要将包裹全部取出摊在地上,只需将滑动板拉出即可,寻找快递更加方便,分层设置的滑动板也能够合理分割空间,使包裹整齐堆放。通过设置下翻式重包裹仓门,利用其作为滑道,并在重包裹仓内设置运货小车,可之间将包裹放在运货小车内,运送时直接将小车推出即可,省事省力。此外,本技术也为同领域内的其他相关问题提供了参考,可以以此为依据进行拓展延伸,运用于快递运输领域内其他的技术方案中,具有很强的适用性和广阔的应用前景。总体而言,本技术所兼顾了实用性与便捷性,使用效果良好,具有很高的使用及推广价值。以下便结合实施例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述,以使本技术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掌握。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1-车厢;2-轻包裹仓;3-重包裹仓;4-隔板;31-重包裹仓门;32-运货小车;21-轻包裹仓门;22-滑动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技术的目的、优点和特点,将通过下面优选实施例的非限制性说明进行图示和解释。这些实施例仅是应用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典型范例,凡采取等同替换或者等效变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技术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如图1所示,本技术揭示了一种快递运输车,包括车厢1和智能终端,所述车厢1包括轻包裹仓2和至少一个重包裹仓3,所述轻包裹仓2设置于所述车厢1内的上部,所述重包裹仓3设置于所述车厢1内的下部,所述轻包裹仓2与重包裹仓3之间借助隔板4分隔,所述轻包裹仓2朝向所述快递运输车行进方向两侧均设置有轻包裹仓门21,所述重包裹仓3朝向所述快递运输车行进方向两侧均设置有重包裹仓门31。具体而言,所述重包裹仓门31为向下翻开式,所述重包裹仓门31的高度大于所述重包裹仓3底部到地面的距离,从而所述重包裹仓31门向下打开后搭接于地面时形成滑道。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重包裹仓门31向下打开后搭接于地面时与地面之间的夹角为25度。可以理解地,所述重包裹仓3内设置有运货小车32,所述运货小车32包括一上部敞口的盒体,所述盒体周侧壁的高度不高于所述重包裹仓3的高度,所述盒体底部设置有滚轮或万向轮。由于每个快递运输车内可以配备多个运货小车32,因此在每个运货小车32内部嵌设有GPS定位仪,所述GPS定位仪与所述智能终端信号连接。以方便快递员追踪小车位置,防止丢失。轻包裹仓2内设置有至少一层滑动板22,所述滑动板22平行于所述隔板4设置,所述车厢的前后壁上设置有平行于所述隔板4的滑轨,所述滑轨两端设置有限位块,所述滑动板借助所述滑轨活动设置于所述轻包裹仓内,所述滑动板能够沿所述滑轨从所述车厢1两侧滑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轻包裹仓门21为左右打开式,所述轻包裹仓门21借助铰链与所述车厢1连接。为了解决快递员送快递时的安全防盗问题,在轻包裹仓门21与所述重包裹仓门31上均设置有智能电子锁,所述智能电子锁与所述智能终端信号连接。所述智能终端为智能手机、个人电脑、平板电脑、个人数字助理或移动上网设备中的任意一种。所述智能电子锁和GPS定位仪均借助网络与所述智能终端信号连接,所述网络为有限网络或无线网络。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设置于”或“安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一个元件与另一个元固定连接的具体方式可以通过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优选采用螺纹连接的固定方式。以下简述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快递运输车,包括车厢(1)和智能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厢(1)包括轻包裹仓(2)和至少一个重包裹仓(3),所述轻包裹仓(2)设置于所述车厢(1)内的上部,所述重包裹仓(3)设置于所述车厢(1)内的下部,所述轻包裹仓(2)与重包裹仓(3)之间借助隔板(4)分隔,所述轻包裹仓(2)朝向所述快递运输车行进方向两侧均设置有轻包裹仓门(21),所述重包裹仓(3)朝向所述快递运输车行进方向两侧均设置有重包裹仓门(3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快递运输车,包括车厢(1)和智能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厢(1)包括轻包裹仓(2)和至少一个重包裹仓(3),所述轻包裹仓(2)设置于所述车厢(1)内的上部,所述重包裹仓(3)设置于所述车厢(1)内的下部,所述轻包裹仓(2)与重包裹仓(3)之间借助隔板(4)分隔,所述轻包裹仓(2)朝向所述快递运输车行进方向两侧均设置有轻包裹仓门(21),所述重包裹仓(3)朝向所述快递运输车行进方向两侧均设置有重包裹仓门(3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递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重包裹仓门(31)为向下翻开式,所述重包裹仓门(31)的高度大于所述重包裹仓(3)底部到地面的距离,从而所述重包裹仓(3)门向下打开后搭接于地面时形成滑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快递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重包裹仓门(31)向下打开后搭接于地面时与地面之间的夹角为20度至40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快递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重包裹仓(3)内设置有运货小车(32),所述运货小车(32)包括一上部敞口的盒体,所述盒体周侧壁的高度不高于所述重包裹仓(3)的高度,所述盒体底部设置有滚轮或万向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快递运输车,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建国潘洵全殷志伟
申请(专利权)人:海门八达快递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