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纯电动汽车快速充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801543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5 12: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充电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纯电动汽车快速充电装置,包括外壳体和安装在外壳体顶部的散热外壳,所述外壳体的外侧壁设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充电枪,所述外壳体的外侧壁设有保护外壳,所述保护外壳的内部安装有收束轮,所述保护外壳的外侧壁设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贯穿所述保护外壳,并且延伸至所述保护外壳的内部与所述收束轮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对充电装置内壳的冷却,避免充电装置内部的电子设备由于温度较高导致的短路等现象,避免事故发生,且将进行充电完毕后的连接管进行收束,避免因为连接管落在地面,因为地面温度过高导致连接管内部的电力线缆损坏,保护了连接管。

A fast charging device for pure electric vehi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纯电动汽车快速充电装置
本技术涉及充电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纯电动汽车快速充电装置。
技术介绍
电动汽车充电装置其功能类似于加油站里面的加油机,可以固定在地面或墙壁,安装于公共建筑(公共楼宇、商场、公共停车场等)和居民小区停车场或充电站内,可以根据不同的电压等级为各种型号的电动汽车充电。电动汽车充电装置的输入端与交流电网直接连接,输出端都装有充电插头用于为电动汽车充电。电动汽车充电装置一般提供常规充电和快速充电两种充电方式,人们可以使用特定的充电卡在电动汽车充电装置提供的人机交互操作界面上刷卡使用,进行相应的充电方式、充电时间、费用数据打印等操作,电动汽车充电装置显示屏能显示充电量、费用、充电时间等数据。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传统的充电装置连接在充电枪上的连接管一般较长,当工作人员使用充电枪进行充电时,连接管较长的一部分会落在地面上,在夏季的时候由于气温较高,地面温度较高,使连接管表面损害,严重时较高的温度可能会导致连接管内部的电力线缆损坏,对充电车辆形成短路结构,酿成重大安全事故,在电动汽车充电装置进行工作时,内部安装放许多电子设备,空气温度较高,如果不及时对充电装置进行降温,会导致电子设备工作受到影响,严重时会因为高温导致电子设备起火自燃,发生安全事故。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中提出一种纯电动汽车快速充电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一)技术目的为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散热问题和连接管落在地面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纯电动汽车快速充电装置,实现了对充电装置内壳的冷却,避免充电装置内部的电子设备由于温度较高导致的短路等现象,避免事故发生,且将进行充电完毕后的连接管进行收束,避免因为连接管落在地面,因为地面温度过高导致连接管内部的电力线缆损坏,保护了连接管。二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纯电动汽车快速充电装置,包括外壳体和安装在外壳体顶部的散热外壳,所述外壳体的外侧壁设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充电枪,所述外壳体的外侧壁设有保护外壳,所述保护外壳的内部安装有收束轮,所述保护外壳的外侧壁设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贯穿所述保护外壳,并且延伸至所述保护外壳的内部与所述收束轮固定连接,所述外壳体的内部固定设有内壳,所述内壳外侧壁固定安装有散热管,所述散热管底部位于所述内壳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循环泵,所述散热外壳底部固定安装有电动机,所述电动机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扇叶,所述散热外壳位于所述扇叶对应的位置开设有出风口,所述散热外壳顶部开设有进风口。优选的,所述收束轮包含有通过转轴相连接的两组轮面,两组所述轮面之间固定设有转辊,所述轮面的中心处固定设有转轴。优选的,所述转辊的数目为若干组,且所述转辊沿着所述轮面的圆周并列设置。优选的,所述散热管位于所述内壳的外侧壁呈弯曲状排列。优选的,所述电动机的数目为两组。优选的,所述电动机沿着所述散热外壳的中轴对称分布。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本技术实现了对充电装置内壳的冷却,避免充电装置内部的电子设备由于温度较高导致的短路等现象,避免事故发生,且将进行充电完毕后的连接管进行收束,避免因为连接管落在地面,因为地面温度过高导致连接管内部的电力线缆损坏,保护了连接管。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循环泵和散热管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收束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收束轮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又一个实施例中收束轮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外壳体;2、散热外壳;3、转动杆;4、保护外壳;5、连接管;6、充电枪;7、出风口;8、电动机;9、进风口;10、内壳;11、散热管;12、循环泵;13、收束轮;14、转轴;15、轮面;16、转辊;17、扇叶。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技术的概念。如图1-4所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纯电动汽车快速充电装置,包括外壳体1和安装在外壳体1顶部的散热外壳2,外壳体1的外侧壁设有连接管5,连接管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充电枪6,外壳体1的外侧壁设有保护外壳4,保护外壳4的内部安装有收束轮13,保护外壳4的外侧壁设有转动杆3,转动杆3贯穿保护外壳4,并且延伸至保护外壳4的内部与收束轮13固定连接,外壳体1的内部固定设有内壳10,内壳10外侧壁固定安装有散热管11,散热管11底部位于内壳10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循环泵12,散热外壳2底部固定安装有电动机8,电动机8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扇叶17,散热外壳2位于扇叶17对应的位置开设有出风口7,散热外壳2顶部开设有进风口9。本技术中,本技术实现了对充电装置内壳10的冷却,避免充电装置内部的电子设备由于温度较高导致的短路等现象,避免事故发生,且将进行充电完毕后的连接管5进行收束,避免因为连接管5落在地面,因为地面温度过高导致连接管5内部的电力线缆损坏,保护了连接管5。如图4所示,收束轮13包含有通过转轴14相连接的两组轮面15,两组轮面15之间固定设有转辊16,轮面15的中心处固定设有转轴14,转辊16的数目为若干组,且转辊16沿着轮面15的圆周并列设置。在一个实施中,如图5所示,所述转辊16呈等边三角形分布在转轴14外围。在又一个实施中,如图6所示,所述转辊16呈菱形分布在转轴14外围。需要说明的是,转动转动杆3带动收束轮13进行对连接管5的收束,将连接管5缠绕在转辊16上,将连接管5收束到合适的长度时,将充电枪6挂在外壳体1一侧的固定装置上。如图3所示,散热管11位于内壳10的外侧壁呈弯曲状排列。需要说明的是,弯曲状排列的散热管11增加了散热管11与内壳10之间的接触面积,达到更好的散热效果。如图2所示,电动机8的数目为两组,电动机8沿着散热外壳2的中轴对称分布。需要说明的是,两组电动机8进行相互配合,当热的冷凝液流动到散热管11顶部的时候,可以利用电动机8驱动风叶对散热管11内部的冷凝液进行风冷。工作原理:在工作前,电动机8与循环泵12与外部电源接通,在散热管11内部加入冷凝液,在天气炎热时,通过散热管11与冷凝液之间相配合,能够利用循环泵12使冷凝液在散热管11内部循环流动,当冷凝液流动到工作区的时候,能够进行吸热,带走充电装置内壳10的温度,当热的冷凝液流动到散热管11顶部的时候,可以利用电动机8驱动风叶对散热管11内部的冷凝液进行风冷,当工作人员使用充电枪6对汽车进行充电时,充电结束后,转动转动杆3带动收束轮13进行对连接管5的收束,将连接管5缠绕在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纯电动汽车快速充电装置,包括外壳体(1)和安装在外壳体(1)顶部的散热外壳(2),所述外壳体(1)的外侧壁设有连接管(5),所述连接管(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充电枪(6),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1)的外侧壁设有保护外壳(4),所述保护外壳(4)的内部安装有收束轮(13),所述保护外壳(4)的外侧壁设有转动杆(3),所述转动杆(3)贯穿所述保护外壳(4),并且延伸至所述保护外壳(4)的内部与所述收束轮(13)固定连接,所述外壳体(1)的内部固定设有内壳(10),所述内壳(10)外侧壁固定安装有散热管(11),所述散热管(11)底部位于所述内壳(10)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循环泵(12),所述散热外壳(2)底部固定安装有电动机(8),所述电动机(8)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扇叶(17),所述散热外壳(2)位于所述扇叶(17)对应的位置开设有出风口(7),所述散热外壳(2)顶部开设有进风口(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纯电动汽车快速充电装置,包括外壳体(1)和安装在外壳体(1)顶部的散热外壳(2),所述外壳体(1)的外侧壁设有连接管(5),所述连接管(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充电枪(6),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1)的外侧壁设有保护外壳(4),所述保护外壳(4)的内部安装有收束轮(13),所述保护外壳(4)的外侧壁设有转动杆(3),所述转动杆(3)贯穿所述保护外壳(4),并且延伸至所述保护外壳(4)的内部与所述收束轮(13)固定连接,所述外壳体(1)的内部固定设有内壳(10),所述内壳(10)外侧壁固定安装有散热管(11),所述散热管(11)底部位于所述内壳(10)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循环泵(12),所述散热外壳(2)底部固定安装有电动机(8),所述电动机(8)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扇叶(17),所述散热外壳(2)位于所述扇叶(17)对应的位置开设有出风口(7),所述散热外壳(2)顶部开设有进风口(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枫符稳山石磊
申请(专利权)人:博高汽车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