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卧式切膜机的切刀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99696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5 10: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卧式切膜机的切刀结构,主支架顶面下部设置有竖向布置的双轴气缸,双轴气缸后端面上设置有螺母,主支架的顶部中心设置有调节轴,调节轴为丝杆,丝杆的顶部通过位置显示装置与调节手轮连接;丝杆的下部与双轴气缸后端面的螺母旋合;固定板为T型结构,其中T型结构的横板与双轴气缸的活塞端连接,T型结构的横板顶面设置有切刀板;T型结构的竖板后端面底部设置有台阶形状的缺口,缺口内设置有摆臂,摆臂的一端设置有切刀拉轴,摆臂的另一端设置有圆盘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切刀收回;双轴气缸推动圆盘刀向下运动时,由于有拉簧的作用,当圆盘刀碰到膜后的玻璃时,拉簧拉动摆臂弹起,从而解决了切刀刮伤玻璃的现象。

Cutter structure of a horizontal film cut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卧式切膜机的切刀结构
本技术属于切膜机
,特别涉及一种卧式切膜机的切刀结构。
技术介绍
切膜机,是按照给定尺寸大小,对膜进行裁切的机器。当玻璃覆膜后,通常采用人工或切膜机切膜,采用人工切膜存在切膜速度慢,生产效率低,刀片容易割伤操作工人的技术缺陷;而采用切膜机切刀结构,如图1所示,固定支架2的一端设置有电机1,固定导轨2的另一端设置有平行布置的固定导轨4、丝杆6,固定导轨4和丝杆6上设置有切刀5;电机1的输出端设置有主动轮,丝杆6上安装有从动轮,主动轮和从动轮组成齿轮组3,电机1通过齿轮组3带动丝杆6转动,切刀5随着丝杆6的转动在固定导轨4上移动到所需位置,对玻璃上的膜7进行切断,存在以下技术缺陷:切刀无法收回,在移动时容易刮伤玻璃表面,划刀痕迹的存在影响玻璃表面美观,玻璃产品质量差。如何设计一种卧式切膜机的切刀结构,如何减少切刀对玻璃表面的刮伤,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卧式切膜机的切刀结构,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切刀无法收回,在移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卧式切膜机的切刀结构,包括主支架(17)、固定板(18),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支架(17)顶面下部设置有竖向布置的双轴气缸(8),双轴气缸(8)后端面上设置有螺母,双轴气缸(8)的活塞杆向下布置;/n主支架(17)的顶部中心设置有调节轴(14),调节轴(14)为丝杆,丝杆的顶部通过位置显示装置(15)与调节手轮(16)连接;丝杆的下部与双轴气缸(8)后端面的螺母旋合;/n固定板(18)为T型结构,其中T型结构的横板与双轴气缸(8)的活塞端连接,T型结构的横板顶面设置有切刀板(9);T型结构的竖板后端面底部设置有台阶形状的缺口,缺口内设置有摆臂(11),摆臂(11)的一端设置有切刀拉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卧式切膜机的切刀结构,包括主支架(17)、固定板(18),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支架(17)顶面下部设置有竖向布置的双轴气缸(8),双轴气缸(8)后端面上设置有螺母,双轴气缸(8)的活塞杆向下布置;
主支架(17)的顶部中心设置有调节轴(14),调节轴(14)为丝杆,丝杆的顶部通过位置显示装置(15)与调节手轮(16)连接;丝杆的下部与双轴气缸(8)后端面的螺母旋合;
固定板(18)为T型结构,其中T型结构的横板与双轴气缸(8)的活塞端连接,T型结构的横板顶面设置有切刀板(9);T型结构的竖板后端面底部设置有台阶形状的缺口,缺口内设置有摆臂(11),摆臂(11)的一端设置有切刀拉轴(21),摆臂(11)的另一端设置有圆盘刀(12);
切刀板(9)的右端设置有悬挑板,悬挑板上设置有切刀固定轴(10);
切刀固定轴(10)与切刀拉轴(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东
申请(专利权)人:创思富智能科技昆山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