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蓄热式活性炭吸附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794611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5 05: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有机废气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蓄热式活性炭吸附系统,包括进气管道、排气管道、第一内切换管道、第二内切换管道、四通阀以及蓄热式活性炭吸附装置,所述蓄热式活性炭吸附装置包括第一过滤口以及第二过滤口,所述蓄热式活性炭吸附装置从第一过滤口到第二过滤口之间还依次设置有第一陶瓷蜂窝蓄热体、蜂窝活性炭以及第二陶瓷蜂窝蓄热体,所述四通阀包括第一连接口、第二连接口、第三连接口及第四连接口,所述第二连接口通过第一内切换管道与第一过滤口连接,所述第三连接口通过第二内切换管道与第二过滤口连接。其优点在于,能够在降低能耗的前提下实现对有机废气进行低温处理和高温排放。

A regenerative activated carbon adsorption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蓄热式活性炭吸附系统
本技术属于有机废气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蓄热式活性炭吸附系统。
技术介绍
常规的气体冷却工艺有风冷、水冷,在接触形式上又分为间接冷却和直接冷却。无论是风冷还是水冷,为了冷却效果,冷媒温度需保证稳定的温度,且远低于有机废气温度,因此把升温后的冷却水或冷却风作为热源给有机废气加热并不现实,那么就需要增加能耗给空气加热。风冷或水冷也要引入风机或水泵等引流装置,增加能源消耗。除此之外,直接风冷增加了有机废气处理量,也就增加了有机废气处理成本;直接水冷增加了有机废气含水量,可能引起活性炭失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和缺陷,提供一种能够在降低能耗的前提下实现对有机废气进行低温处理和高温排放的蓄热式活性炭吸附系统。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蓄热式活性炭吸附系统,包括进气管道、排气管道、第一内切换管道、第二内切换管道、四通阀以及蓄热式活性炭吸附装置,所述蓄热式活性炭吸附装置包括第一过滤口以及第二过滤口,所述第一过滤口设置在所述蓄热式活性炭吸附装置的一端,所述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蓄热式活性炭吸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气管道、排气管道、第一内切换管道、第二内切换管道、四通阀以及蓄热式活性炭吸附装置,所述蓄热式活性炭吸附装置包括第一过滤口以及第二过滤口,所述第一过滤口设置在所述蓄热式活性炭吸附装置的一端,所述第二过滤口设置在所述蓄热式活性炭吸附装置的另一端,所述蓄热式活性炭吸附装置从第一过滤口到第二过滤口之间还依次设置有第一陶瓷蜂窝蓄热体、蜂窝活性炭以及第二陶瓷蜂窝蓄热体,所述四通阀包括第一连接口、第二连接口、第三连接口及第四连接口,所述进气管道与所述第一连接口连接,所述排气管道与所述第四连接口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口通过所述第一内切换管道与第一过滤口连接,所述第三...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蓄热式活性炭吸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气管道、排气管道、第一内切换管道、第二内切换管道、四通阀以及蓄热式活性炭吸附装置,所述蓄热式活性炭吸附装置包括第一过滤口以及第二过滤口,所述第一过滤口设置在所述蓄热式活性炭吸附装置的一端,所述第二过滤口设置在所述蓄热式活性炭吸附装置的另一端,所述蓄热式活性炭吸附装置从第一过滤口到第二过滤口之间还依次设置有第一陶瓷蜂窝蓄热体、蜂窝活性炭以及第二陶瓷蜂窝蓄热体,所述四通阀包括第一连接口、第二连接口、第三连接口及第四连接口,所述进气管道与所述第一连接口连接,所述排气管道与所述第四连接口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口通过所述第一内切换管道与第一过滤口连接,所述第三连接口通过所述第二内切换管道与第二过滤口连接,初始状态时,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宪营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友健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