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泥窖尾脱硫后除尘除雾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794538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5 05: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泥窖尾脱硫后除尘除雾装置,圆筒形外壳的底端可拆卸装配有除尘、除雾装置主体,圆筒形外壳的外侧壁中部装配有制冷装置,且制冷装置位于除尘、除雾装置主体外侧,圆筒形外壳的上端装配有静电除尘装置,本装置利用制冷装置配合除尘、除雾装置主体工作,对尘和雾进行聚集并清除,利用静电除尘装置进一步进行除尘处理,使得除尘除雾更彻底,除尘、除雾装置主体便于从圆筒形外壳内拆出,清理时从其下部的盲孔内通入高压水流进行冲洗即可,便于清理,保证使用效果,对比湿式除尘除雾装置对水源消耗较少。

A dedusting and demisting device after desulfuration at the end of cement p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泥窖尾脱硫后除尘除雾装置
本技术涉及除尘除雾装置
,具体为一种水泥窖尾脱硫后除尘除雾装置。
技术介绍
水泥窑尾的烟气需要进行脱硫,脱硫前的烟气虽然经过除尘处理,但由于脱硫后的烟气含细微浆液,引起二次夹带,导致出口颗粒物达不到国家标准,需要添加除尘除雾装置,现有的除尘除雾装置多为湿式,对水之源的消耗较大,消耗的水想要在利用需要经过多步处理;通过机械式除尘除雾,例如波纹板等,除尘除雾不够彻底,除尘除雾后装置内部不便于清理,长期使用后内部粘附杂质,影响除尘除雾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泥窖尾脱硫后除尘除雾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泥窖尾脱硫后除尘除雾装置,包括圆筒形外壳,所述圆筒形外壳的底端可拆卸装配有除尘、除雾装置主体,所述圆筒形外壳的外侧壁中部装配有制冷装置,且制冷装置位于除尘、除雾装置主体外侧,所述圆筒形外壳的上端装配有静电除尘装置;所述除尘、除雾装置主体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端开设有圆槽,且底座的下端开设有与圆槽中部连通的通孔,所述圆槽套接于圆筒形外壳底端,且底座与圆筒形外壳通过螺栓可拆卸式固定,所述圆槽底面固定装配有气体导向装置,所述气体导向装置插接于圆筒形外壳内,所述气体导向装置的上端固定装配有尘、雾聚集装置,所述尘、雾聚集装置位于制冷装置内侧。优选的,所述气体导向装置包括固定装配于圆槽底面的柱形块,所述柱形块插接于圆筒形外壳内,所述柱形块的底面边缘圆周开设有盲孔,所述盲孔的上端开设有阶梯型通孔,所述阶梯型通孔的上端固定装配有内侧通孔和外侧通孔,且内侧通孔和外侧通孔上端均延伸至尘、雾聚集装置内部,所述内侧通孔和外侧通孔上端固定装配有单向阀,所述内侧通孔圆周分布于柱形块顶面内侧,所述外侧通孔圆周分布于柱形块顶面外侧,所述柱形块顶面右侧开设有L形孔,所述L形孔的上端延伸至尘、雾聚集装置内部,所述L形孔下端贯穿柱形块和圆筒形外壳右侧壁延伸至外部。优选的,所述尘、雾聚集装置包括柱形箱体,且柱形箱体上端外径小于其下端外径,所述柱形箱体的内腔底面中部固定装配有圆柱,所述柱形箱体的内部填充有球体,所述柱形箱体的上表面均匀开设有倾斜通孔,且倾斜通孔的上端均向外侧倾斜45度。优选的,所述制冷装置包括开设于圆筒形外壳左右侧壁中部的开口,所述开口的内部固定插接有导温板,且导温板的内侧壁与柱形箱体外壁贴合,所述开口的内部插接有制冷片,所述制冷片的边缘耳板通过螺栓可拆卸式固定于圆筒形外壳上,所述制冷片的制冷面与导温板贴合,且制冷片通过导线与外部电源电连接。优选的,所述静电除尘装置包括均匀纵向开设于圆筒形外壳内壁的条形凹槽,所述条形凹槽的内壁固定装配有金属片,所述圆筒形外壳的外侧壁固定装配有接线盒,且接线盒输出端通过导线与金属片之间电连接,所述接线盒的输入端通过导线与外部的静电发生器电连接。优选的,所述球体包括空心球本体,所述空心球本体外侧壁均匀开设有槽体。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方案设计了一种水泥窖尾脱硫后除尘除雾装置,本装置利用制冷装置配合除尘、除雾装置主体工作,对尘和雾进行聚集并清除,利用静电除尘装置进一步进行除尘处理,使得除尘除雾更彻底,除尘、除雾装置主体便于从圆筒形外壳内拆出,清理时从其下部的盲孔内通入高压水流进行冲洗即可,便于清理,保证使用效果,对比湿式除尘除雾装置对水源消耗较少。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气体导向装置顶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气体导向装置底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球体内部机构示意剖图。图中:1圆筒形外壳、2除尘、除雾装置主体、21底座、22圆槽、23气体导向装置、231柱形块、232盲孔、233阶梯型通孔、234内侧通孔、235外侧通孔、236L形孔、24尘、雾聚集装置、241柱形箱体、242圆柱、243球体、2431空心球本体、2432槽体、244倾斜通孔、3制冷装置、31开口、32导温板、33制冷片、4静电除尘装置、41条形凹槽、42金属片、43接线盒。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图2、图3和图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水泥窖尾脱硫后除尘除雾装置,包括圆筒形外壳1,圆筒形外壳1的底端可拆卸装配有除尘、除雾装置主体2,圆筒形外壳1的外侧壁中部装配有制冷装置3,且制冷装置3位于除尘、除雾装置主体2外侧,圆筒形外壳1的上端装配有静电除尘装置4。把脱硫后的烟气从除尘、除雾装置主体2下端通入,底座21和通入烟气的管道之间通过法兰连接,避免烟气外泄,烟气进入到除尘、除雾装置主体2进行除尘除雾处理后重顶部排出,沿着圆筒形外壳1向外排出,在排放的过程中通过静电除尘装置4进一步进行除尘处理,以保证除尘除雾更彻底,除尘、除雾装置主体2包括底座21,底座21的上端开设有圆槽22,且底座21的下端开设有与圆槽22中部连通的通孔,圆槽22套接于圆筒形外壳1底端,且底座21与圆筒形外壳1通过螺栓可拆卸式固定,圆槽22底面固定装配有气体导向装置23,气体导向装置23插接于圆筒形外壳1内,气体导向装置23的上端固定装配有尘、雾聚集装置24,尘、雾聚集装置24位于制冷装置3内侧。通过拆卸底座21和圆筒形外壳1上连接固定的螺栓,能够把除尘、除雾装置主体2从圆筒形外壳1上拆卸下来,清理时从除尘、除雾装置主体2下部的盲孔232内通入高压水流进行冲洗即可,便于清理,保证使用效果,对比湿式除尘除雾装置对水源消耗较少。通入烟气后,烟气沿着气体导向装置23进入到尘、雾聚集装置24内,气体导向装置23对烟气起到变向导向作用,使得烟气在导向过程中多次变向碰撞,使得烟气内的小液滴碰撞、聚集,随后进入到尘、雾聚集装置24,小液滴携带着尘进一步聚集,呈液体状向外排出,实现除尘除雾的目的。气体导向装置23包括固定装配于圆槽22底面的柱形块231,柱形块231插接于圆筒形外壳1内,柱形块231的底面边缘圆周开设有盲孔232,盲孔232的上端开设有阶梯型通孔233,阶梯型通孔233的上端固定装配有内侧通孔234和外侧通孔235,且内侧通孔234和外侧通孔235上端均延伸至尘、雾聚集装置24内部,内侧通孔234和外侧通孔235上端固定装配有单向阀,单向阀导通方向为从下至上导通,单向阀的作用为避免柱形箱体241内部液体从内侧通孔234和外侧通孔235回流,内侧通孔234圆周分布于柱形块231顶面内侧,外侧通孔235圆周分布于柱形块231顶面外侧,柱形块231顶面右侧开设有L形孔236,L形孔236的上端延伸至尘、雾聚集装置24内部,L形孔236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泥窖尾脱硫后除尘除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圆筒形外壳(1),所述圆筒形外壳(1)的底端可拆卸装配有除尘、除雾装置主体(2),所述圆筒形外壳(1)的外侧壁中部装配有制冷装置(3),且制冷装置(3)位于除尘、除雾装置主体(2)外侧,所述圆筒形外壳(1)的上端装配有静电除尘装置(4);/n所述除尘、除雾装置主体(2)包括底座(21),所述底座(21)的上端开设有圆槽(22),且底座(21)的下端开设有与圆槽(22)中部连通的通孔,所述圆槽(22)套接于圆筒形外壳(1)底端,且底座(21)与圆筒形外壳(1)通过螺栓可拆卸式固定,所述圆槽(22)底面固定装配有气体导向装置(23),所述气体导向装置(23)插接于圆筒形外壳(1)内,所述气体导向装置(23)的上端固定装配有尘、雾聚集装置(24),所述尘、雾聚集装置(24)位于制冷装置(3)内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泥窖尾脱硫后除尘除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圆筒形外壳(1),所述圆筒形外壳(1)的底端可拆卸装配有除尘、除雾装置主体(2),所述圆筒形外壳(1)的外侧壁中部装配有制冷装置(3),且制冷装置(3)位于除尘、除雾装置主体(2)外侧,所述圆筒形外壳(1)的上端装配有静电除尘装置(4);
所述除尘、除雾装置主体(2)包括底座(21),所述底座(21)的上端开设有圆槽(22),且底座(21)的下端开设有与圆槽(22)中部连通的通孔,所述圆槽(22)套接于圆筒形外壳(1)底端,且底座(21)与圆筒形外壳(1)通过螺栓可拆卸式固定,所述圆槽(22)底面固定装配有气体导向装置(23),所述气体导向装置(23)插接于圆筒形外壳(1)内,所述气体导向装置(23)的上端固定装配有尘、雾聚集装置(24),所述尘、雾聚集装置(24)位于制冷装置(3)内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泥窖尾脱硫后除尘除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导向装置(23)包括固定装配于圆槽(22)底面的柱形块(231),所述柱形块(231)插接于圆筒形外壳(1)内,所述柱形块(231)的底面边缘圆周开设有盲孔(232),所述盲孔(232)的上端开设有阶梯型通孔(233),所述阶梯型通孔(233)的上端固定装配有内侧通孔(234)和外侧通孔(235),且内侧通孔(234)和外侧通孔(235)上端均延伸至尘、雾聚集装置(24)内部,所述内侧通孔(234)和外侧通孔(235)上端固定装配有单向阀,所述内侧通孔(234)圆周分布于柱形块(231)顶面内侧,所述外侧通孔(235)圆周分布于柱形块(231)顶面外侧,所述柱形块(231)顶面右侧开设有L形孔(236),所述L形孔(236)的上端延伸至尘、雾聚集装置(24)内部,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思源
申请(专利权)人:唐山大工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