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永胜专利>正文

燃煤制气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9231 阅读:1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柱形灶体,其特征在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个柱形灶体,灶体内包括耐火瓦套、供暖系统、配风系统和烟道系统等部件,耐火瓦套的内侧为反应室,下侧为配风室,外侧依次为下水套、上水套、壳体和加煤门,上侧依次为下烟道、灶头、上烟道,配风室的外侧为回水管、除灰门、下配风横管,灶头的外侧为上配风横管,烟道的后侧和上面为烟室水套,烟室水套的上面设有两个出水管,壳体的下面为底盘,上面为上盖。(*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一种燃煤制气灶,特别是一种用煤做原料,既能够将煤转化为燃气进行炊事,又能够为暖气供暖的多功能灶具。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的灶具只能完成炊事,而不能供暖,现有技术中的炉具只能供暖,而不能转换为燃气进行炊事,现有技术中的气化炉虽然也能制气、供暖,又受其热工技术和煤气物化技术知识的不足,使产品不能达到商业化生产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以煤为原料,制气工艺简单,成本低廉,产生的燃气稳定、清亮,额定功率的供暖效果突出,节能环保,可商业化生产的多功能灶具。本技术是按如下方式来实现的本技术是一个柱形灶体,灶体内包括耐火瓦套、供暖系统、配风系统和烟道系统等部件,耐火瓦套的内侧为反应室,下侧为配风室,外侧依次为下水套、上水套、保温层、壳体和加煤门,上侧依次为下烟道、灶头、上烟道,配风室的外侧为回水管、除灰门、下配风横管,灶头的外侧为上配风横管,上烟道的后侧和上面为烟室水套,烟室水套的上面设有两个出水管,壳体的下面为底盘,上面为上盖。配风系统为一管状体,由上配风横管、下配风横管、上竖管、中竖管、下竖管、90度弯头、球阀、活接头、风机接口、风入口、三通扣接组成。灶头为一金属空心柱状体,由风入口、分流板、固定圈、气网、上封板、底封板、外圈焊接组成。其中气网为一空心柱状体,柱体上打有多排均匀送风小孔,外圈正对风入口处打有一个分流孔。上配风横管与灶头风入口相对接,下配风横管与配风室相连通。风机中的风力通过风入口经下配风横管进入配风室,配风室在本灶具中又兼有灰坑的功能,配风室里经风机吹入的助燃气体和灰坑中的中性物质(四氧化三碳)向上进入反应室,会同煤炭燃烧产生的混合气体,经高温高压冲向灶头,与通过风入口、三通向上经下竖管、活接头、中竖管、球阀、上竖管、90度弯头、上配风横管、灶头风入口、分流板进入灶头的二次助燃空气会合,产生二次高温燃烧,实现高效率的炊事。烟道系统为一盒状和柱状组合体,由出水管、外烟管、内烟管、外烟盖连接板、内烟盖连接板、上烟道底板、下烟道、下烟道底板、清灰装置、上烟道、上烟道封底圆钢、挡烟板、防爆装置焊接组成。供暖系统为本灶具的主结合体,由回水管(冷水入口)、水盒、下水套、上水套、烟室水套、出水管(热水出口)焊接组成。本技术的积极效果是要提供一种以煤为原料,制气工艺简单,成本低廉,产生的燃气稳定、清亮,额定功率的供暖效果突出,节能环保,可商业化生产的多功能灶具。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图图2是配风系统结构图图3是灶头结构图图4是烟道系统结构图图5是供暖系统结构图图6是气网展开图图7是分流板位置图其中,1壳体,2灶头,3加煤门,4保温层,5耐火瓦套,6除灰门,7烟道系统,8反应室,9配风室,10回水管,11出水管,12烟室水套,13上水套,14下水套,15炉排装置,16防爆装置,17上配风横管,1890度弯头,19上竖管,20球阀,21中竖管,22活接头,23下竖管,24三通,25风机接口,26下配风横管,27灶头风入口,28分流板,29固定圈,30气网,31上封板,32外圈,33底封板,34分流孔,35气网送风小孔,36外烟管,37内烟道,38外烟盖连接板,39内烟盖连接板,40上烟道底板,41下烟道,42下烟道底板,43清灰装置,44上烟道封底圆钢,45挡烟板,46上烟道,47底盘,48上盖,49风入口,50水盒,51配风系统,52供暖系统。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是一个柱形灶体,灶体内包括耐火瓦套5、供暖系统52、配风系统51和烟道系统7等部件,耐火瓦套5的内侧为反应室8,下侧为配风室9,外侧依次为下水套14、保温层4、壳体1和加煤门3,上侧依次为下烟道41、灶头2、上烟道46和上水套13,配风室9的外侧为回水管10、除灰门6、下配风横管26,灶头2的外侧为上配风横管17,上烟道46的后侧和上面为烟室水套12,烟室水套12的上面设有两个出水管11,壳体1的下面为底盘47,上面为上盖48。如图2所示配风系统51为一管状体,由上配风横管17、下配风横管26、上竖管19、中竖管21、下竖管23、90度弯头18、球阀20、活接头22、风机接口25、风入口49、三通24扣接组成。如图3所示灶头2为一金属空心柱状体,由风入口27、分流板28、固定圈29、气网30、上封板31、底封板33、外圈32焊接组成。其中气网30为一空心柱状体,柱体上打有多排均匀送风小孔35,外圈32正对风入口27处打有一个分流孔34。上配风横管17与灶头风入口27相对接,下配风横管26与配风室9相连通。风机中的风力通过风入口49经下配风横管26进入配风室9,配风室9在本灶具中又兼有灰坑的功能,配风室9里经风机吹入的助燃气体和灰坑中的中性物质(四氧化三碳)向上进入反应室8,会同煤炭燃烧产生的混合气体,经高温高压冲向灶头2,与通过风入口49、三通24向上经下竖管23、活接头22、中竖管21、球阀20、上竖管19、90度弯头18、上配风横管17、灶头风入口27、分流板28进入灶头2的二次助燃空气会合,产生二次高温燃烧,实现高效率的炊事。如图4所示烟道系统7为一盒状和柱状组合体,由出水管11、外烟管36、内烟管37、外烟盖连接板38、内烟盖连接板39、上烟道底板40、下烟道41、下烟道底板42、清灰装置43、上烟道46、上烟道封底圆钢44、挡烟板45、防爆装置16焊接组成。所图5所示供暖系统52为本灶具的主结合体,由回水管10(冷水入口)、水盒50、下水套14、上水套13、烟室水套12、出水管11(热水出口)焊接组成。权利要求1.一种柱形灶体,其特征在于本技术是一个柱形灶体,灶体内包括耐火瓦套、供暖系统、配风系统和烟道系统等部件,耐火瓦套的内侧为反应室,下侧为配风室,外侧依次为下水套、上水套、壳体和加煤门,上侧依次为下烟道、灶头、上烟道,配风室的外侧为回水管、除灰门、下配风横管,灶头的外侧为上配风横管,烟道的后侧和上面为烟室水套,烟室水套的上面设有两个出水管,壳体的下面为底盘,上面为上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煤制气灶,其特征在于配风系统为一管状体,由上配风横管、下配风横管、上竖管、中竖管、下竖管、90度弯头、球阀、活接头、风机接口、风入口、三通扣接组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煤制气灶,其特征在于灶头为一金属空心柱状体,由风入口、分流板、固定圈、气网、上封板、底封板、外圈焊接组成。其中气网为一空心柱状体,柱体上打有多排呈三角形均匀送风小孔,外圈正对风入口处打有一个分流孔。上配风横管与灶头风入口相对接,下配风横管与配风室相连通。风机中的风力通过风入口经下配风横管进入配风室,配风室在本灶具中又兼有灰坑的功能,配风室里经风机吹入的助燃气体和灰坑中的中性物质(四氧化三碳)向上进入反应室,会同煤炭燃烧产生的混合气体,经高温高压冲向灶头,与通过风入口、三通向上经下竖管、活接头、中竖管、球阀、上竖管、90度弯头、上配风横管、灶头风入口、分流板进入灶头的二次助燃空气会合,产生二次高温燃烧,实现高效率的炊事。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煤制气灶,其特征在于烟道系统为一盒状和柱状组合体,由出水管、外烟管、内烟管、外烟盖连接板、内烟盖连接板、上烟道底板、下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永胜冯长顺尹如意张丽萍
申请(专利权)人:李永胜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