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改善鸡群密度的叠层式养鸡棚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90587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5 02: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改善鸡群密度的叠层式养鸡棚,包括棚体,所述的棚体内固定安装有支撑架,所述的支撑架自下而上间隔设置有多层用于放置鸡的圈养笼,每个所述圈养笼的下方均设有与支撑架连接的用于收集鸡粪的收集盘;所述棚体的一侧设有多个风扇,另一侧设有多个水帘,所述水帘内侧的棚体内设有隔离墙,所述的隔离墙与棚体之间设有人行通道,所述的隔离墙自下而上设有多层窗口,每层所述的窗口上均设有多个可滑动的推拉框,每个所述的推拉框上均设有百叶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叠层式养鸡棚,采用叠层式的结构设计,满足大批量饲养的同时,有效降低了鸡群密度,并且便于调节养鸡棚内的温度、空气,有助于鸡的健康生长。

A kind of laminated chicken house which can improve the density of chicken colon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改善鸡群密度的叠层式养鸡棚
本技术涉及养鸡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可改善鸡群密度的叠层式养鸡棚。
技术介绍
传统的养鸡一般是采用圈地养殖的方式,即用铁丝网圈起一块空地,再在空地上方搭建一个铁棚,即可形成用于养鸡的养鸡棚。现有的养鸡棚,往往是在养鸡棚内大批量饲养,其鸡群密度很大,不利于鸡的健康生长,若要改善鸡群密度,则只能通过减少鸡的饲养量,这样又会降低经济效益,因此,如何改善鸡群密度的问题成为了困扰养殖户的一大难题。并且,现有的养鸡棚,虽然通风效果较佳,但是对于养鸡棚内的温度、空气无法调节,使得鸡的生活环境较差,同样不利于鸡的健康生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可改善鸡群密度的叠层式养鸡棚,采用叠层式的结构设计,满足大批量饲养的同时,有效降低了鸡群密度,并且便于调节养鸡棚内的温度、空气,有助于鸡的健康生长。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可改善鸡群密度的叠层式养鸡棚,包括棚体,所述的棚体内固定安装有支撑架,所述的支撑架自下而上间隔设置有多层用于放置鸡的圈养笼,每个所述圈养笼的下方均设有与支撑架连接的用于收集鸡粪的收集盘;所述的棚体顶部设有弧形状的棚顶,所述的棚顶下方设有与棚体连接的隔热层,所述的隔热层与棚顶之间形成一空气层,所述棚体的一侧设有多个风扇,另一侧设有多个水帘,所述水帘内侧的棚体内设有隔离墙,所述的隔离墙与棚体之间设有人行通道,所述的隔离墙自下而上设有多层窗口,每层所述的窗口上均设有多个可滑动的推拉框,每个所述的推拉框上均设有百叶帘。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的支撑架一侧设有排污管,每个所述的收集盘一侧均设有倾斜布置的排污漏斗与排污管连接。进一步地,每个所述的收集盘两侧均设有直线导轨,两个直线导轨之间设有滑动座,所述的滑动座底部设有多个喷头,所述的收集盘另一侧设有水泵,多个所述的喷头均通过软质水管与水泵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喷头后侧的滑动座上设有安装座,所述的安装座底部固定安装有气囊,所述的收集盘另一侧设有气泵,所述的气泵一端设有与其连通的软质气管,所述的软质气管通过开设在安装座内的气道与气囊连通。进一步地,所述的隔热层通过多个拉杆与棚顶连接。有益效果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本技术的叠层式养鸡棚,采用叠层式的结构设计,通过将同一数量的鸡分别饲养在多层圈养笼中,满足大批量饲养的同时,有效降低了鸡群密度,确保了经济效益,并且通过在棚体上设置风扇和水帘,可改善棚体内的温度,使得空气流通,有利于鸡的健康生长。2、本技术通过在棚体内设置隔离墙,并在隔离墙上设置推拉框,推拉框上设置百叶帘,可根据棚体内的温度调节推拉框的打开、百叶帘的打开,实现调节养鸡棚内的温度、空气,有助于鸡的健康生长。3、本技术通过收集盘的设置,便于收集鸡粪,改善鸡的生活环境,并且通过在收集盘两侧设置直线导轨,并在直线导轨上设置喷头、气囊,可一边对收集盘进行清洗,一边将污水刮出收集盘,达到便于清理鸡粪的目的,进一步提高鸡的生活环境。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隔离墙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收集盘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A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其中:1-棚体、2-支撑架、3-圈养笼、4-收集盘、5-棚顶、6-隔热层、7-空气层、8-风扇、9-水帘、10-隔离墙、11-人行通道、12-推拉框、13-百叶帘、14-排污管、15-排污漏斗、16-直线导轨、17-滑动座、18-喷头、19-水泵、20-软质水管、21-安装座、22-气囊、23-气泵、24-软质气管、25-拉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中的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参阅图1-4,本技术的一种可改善鸡群密度的叠层式养鸡棚,包括棚体1,棚体1为中空的结构,在棚体1内固定安装有支撑架2,支撑架2为镂空的框架,支撑架2自下而上间隔设置有多层用于放置鸡的圈养笼3,圈养笼3为铁丝编织成的铁笼,在铁笼的一侧开设有开口,便于鸡的脖子伸出,在该开口下方的铁笼上设有饮食槽,便于放置鸡饲料,每个圈养笼3的下方均设有与支撑架2连接的用于收集鸡粪的收集盘4;在棚体1顶部设有弧形状的棚顶5,便于雨水从棚体1两侧流下,在棚顶5下方设有与棚体1连接的隔热层6,起到对棚体1隔热的作用,在隔热层6与棚顶5之间形成一空气层7,进一步起到隔热的作用,在棚体1的一侧设有多个风扇8,另一侧设有多个水帘9,风扇8工作,外界空气通过水帘9进入棚体1内,形成对流的同时,可起到对棚体1内降温的目的,在水帘9内侧的棚体1内设有隔离墙10,在隔离墙10与棚体1之间设有人行通道11,便于工人行走,隔离墙10自下而上设有多层窗口,每层窗口上均设有多个可滑动的推拉框12,推拉框12通过滑轮安装在窗口上形成推拉窗,每个推拉框12上均设有百叶帘13,百叶帘13通过转轴转动安装在推拉框12上。优选的,在支撑架2一侧设有排污管14,通过排污管14可将污水排出养鸡棚,每个收集盘4一侧均设有倾斜布置的排污漏斗15与排污管14连接,便于将每层圈养笼3中的污水汇集至排污管14中。优选的,每个收集盘4两侧均设有直线导轨16,该直线导轨16选用SER-GD35W直线导轨,可实现直线导轨的滑块直线位移,在两个直线导轨16之间设有滑动座17,滑动座17与直线导轨的滑块连接,在滑动座17底部设有多个喷头18,每个喷头18均沿滑动座17的运动方向倾斜布置,收集盘4另一侧设有水泵19,多个喷头18均通过软质水管20与水泵19连接,通过水泵19向喷头18供水,实现对收集盘4的清洗工作。优选的,在喷头18后侧的滑动座17上设有安装座21,该安装座21底部固定安装有气囊22,在收集盘4另一侧设有气泵23,在气泵23一端设有与其连通的软质气管24,其中,软质气管24通过开设在安装座21内的气道与气囊22连通,通过气泵23向气囊22充气,使气囊22膨胀,从而使气囊22与收集盘4的底面接触,实现对收集盘4的刮水,以便将污水刮离收集盘4,进一步提高清理效果。优选的,隔热层6通过多个拉杆25与棚顶5连接,提高隔热层6的稳定性。本实施例中叠层式养鸡棚在使用时,将鸡分别放置在圈养笼3中,即可达到饲养的目的,其采用叠层式的结构设计,通过将同一数量的鸡分别饲养在多层圈养笼中,满足同一面积养鸡棚内的大批量饲养,有效降低了鸡群密度,确保了经济效益;期间,通过风扇和水帘的工作,可改善棚体内的温度,使得空气流通,有利于鸡的健康生长,同时可通过推动推拉框12,改变通风面积,达到调节风量的目的,并通过调节百叶帘13的方向,达到改变风向的目的,其通风结构可根据棚体内的温度调节推拉框的打开、百叶帘的打开,实现调节养鸡棚内的温度、空气,进一步有助于鸡的健康生长。当需要清理鸡粪时,启动直线导轨16,并同时启动水泵19、气泵23,使得喷头18沿收集盘4滑动,实现移动式清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改善鸡群密度的叠层式养鸡棚,包括棚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棚体(1)内固定安装有支撑架(2),所述的支撑架(2)自下而上间隔设置有多层用于放置鸡的圈养笼(3),每个所述圈养笼(3)的下方均设有与支撑架(2)连接的用于收集鸡粪的收集盘(4);所述的棚体(1)顶部设有弧形状的棚顶(5),所述的棚顶(5)下方设有与棚体(1)连接的隔热层(6),所述的隔热层(6)与棚顶(5)之间形成一空气层(7),所述棚体(1)的一侧设有多个风扇(8),另一侧设有多个水帘(9),所述水帘(9)内侧的棚体(1)内设有隔离墙(10),所述的隔离墙(10)与棚体(1)之间设有人行通道(11),所述的隔离墙(10)自下而上设有多层窗口,每层所述的窗口上均设有多个可滑动的推拉框(12),每个所述的推拉框(12)上均设有百叶帘(1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改善鸡群密度的叠层式养鸡棚,包括棚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棚体(1)内固定安装有支撑架(2),所述的支撑架(2)自下而上间隔设置有多层用于放置鸡的圈养笼(3),每个所述圈养笼(3)的下方均设有与支撑架(2)连接的用于收集鸡粪的收集盘(4);所述的棚体(1)顶部设有弧形状的棚顶(5),所述的棚顶(5)下方设有与棚体(1)连接的隔热层(6),所述的隔热层(6)与棚顶(5)之间形成一空气层(7),所述棚体(1)的一侧设有多个风扇(8),另一侧设有多个水帘(9),所述水帘(9)内侧的棚体(1)内设有隔离墙(10),所述的隔离墙(10)与棚体(1)之间设有人行通道(11),所述的隔离墙(10)自下而上设有多层窗口,每层所述的窗口上均设有多个可滑动的推拉框(12),每个所述的推拉框(12)上均设有百叶帘(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改善鸡群密度的叠层式养鸡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架(2)一侧设有排污管(14),每个所述的收集盘(4)一侧均设有倾斜布置的排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祝春三谢庆华陈树明潘广泳林文杰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祝氏农牧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