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788703 阅读:9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5 01: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进一步改善混色性,并能够进一步降低出射光的色相不均性的发光装置。其包含:基体;在基体上设置的第一发光元件;在基体上设置的第二发光元件;波长变换构件,其具备透光体及荧光体层,透光体具有上表面和下表面且由无机材料构成,荧光体层设置在透光体的下表面,且该荧光体层接合到第一发光元件上;反射构件,其覆盖荧光体层的侧面;以及透光性封固树脂,其设置在基体上第一发光元件与第二发光元件之间、以及波长变换构件与第二发光元件之间,并隔着反射构件来覆盖荧光体层的侧面。

Light emitt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光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发光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组合了发光元件与荧光体的白色发光装置不断被大范围地使用。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将通过包含红色荧光体的材料覆盖近紫外LED芯片而得的红色发光部、以及蓝色LED芯片,利用混合了黄色荧光体的第一封固材料进行覆盖的发光装置(专利文献1的图9、实施方式3)。根据该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的发光装置能够改善混色性,并降低出射光的色相不均性。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120812号公报然而,近年来,不断要求一种能够进一步改善混色性,并能够进一步降低出射光的色相不均性的发光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进一步改善混色性,并能够进一步降低出射光的色相不均性的发光装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具备:基体;第一发光元件,其设置在所述基体上;第二发光元件,其设置在所述基体上;波长变换构件,其具备透光体及荧光体层,所述透光体具有上表面和下表面且由无机材料构成,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n基体;/n第一发光元件,其设置在所述基体上;/n第二发光元件,其设置在所述基体上;/n波长变换构件,其具备透光体及荧光体层,所述透光体具有上表面和下表面且由无机材料构成,所述荧光体层设置在所述透光体的下表面,且该荧光体层接合到所述第一发光元件上;/n反射构件,其覆盖所述荧光体层的侧面;以及/n透光性封固树脂,其设置在所述基体上所述第一发光元件与所述第二发光元件之间、以及所述波长变换构件与所述第二发光元件之间,并隔着所述反射构件来覆盖所述荧光体层的侧面。/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1004 JP 2018-188988;20190718 JP 2019-1325751.一种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基体;
第一发光元件,其设置在所述基体上;
第二发光元件,其设置在所述基体上;
波长变换构件,其具备透光体及荧光体层,所述透光体具有上表面和下表面且由无机材料构成,所述荧光体层设置在所述透光体的下表面,且该荧光体层接合到所述第一发光元件上;
反射构件,其覆盖所述荧光体层的侧面;以及
透光性封固树脂,其设置在所述基体上所述第一发光元件与所述第二发光元件之间、以及所述波长变换构件与所述第二发光元件之间,并隔着所述反射构件来覆盖所述荧光体层的侧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体具有彼此分离的第一布线和第二布线,所述第一布线与所述第一发光元件连接,所述第二布线与所述第二发光元件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光装置包含多个所述第一发光元件,该多个第一发光元件通过所述第一布线而串联连接;所述发光装置包含多个所述第二发光元件,该多个第二发光元件通过所述第二布线而串联连接。


4.一种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第一发光元件;
第二发光元件;
波长变换构件,其具备透光体及荧光体层,所述透光体具有上表面和下表面且由无机材料构成,所述荧光体层设置在所述透光体的下表面,且该荧光体层接合到所述第一发光元件上;
反射构件,其覆盖所述荧光体层的侧面;以及
透光性封固树脂,其设置在所述第一发光元件与所述第二发光元件之间、以及所述波长变换构件与所述第二发光元件之间来支撑所述第一发光元件、所述波长变换构件和所述第二发光元件,并隔着所述反射构件来覆盖所述荧光体层的侧面。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透光性封固树脂覆盖所述第二发光元件的发光面和所述透光体的上表面,所述透光性封固树脂包含第二荧光体粒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川野雄祐
申请(专利权)人:日亚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