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刚性填埋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84535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4 23: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刚性填埋场,包括钢筋混凝土墙壁A和钢筋混凝土底板,所述钢筋混凝土墙壁A垂直固定连接于所述钢筋混凝土底板上表面,并将该刚性填埋场分成若干库区,相邻所述库区的所述钢筋混凝土墙壁A之间留有间隙,所述库区被钢筋混凝土墙壁B分成若干单元,所述单元内铺设有柔性人工衬层;本发明专利技术分成若干库区,每个库区又分为若干单元格,对废弃物进行分类后可实现废弃物的分类填埋;并且库区之间设置有间隙,使每个库区成为独立单元,由多个单元组成大规模填埋场,避免了因为地质结构不稳定造成底板断裂或柔性人工衬层破损而使整个填埋场的渗沥液泄露的情况。

A kind of rigid landfil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刚性填埋场
本专利技术属于填埋场
,具体涉及一种刚性填埋场。
技术介绍
随着当前环境保护形势越来越严峻,工业固体废弃物采取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但是每种处理方式都会有大量的灰渣产生,灰渣中含有大量未被处理的重金属物质和部分有毒有害物质存在,因此此类灰渣仍属于危险废物,最终通过稳固化后进入填埋场安全填埋。现有刚性填埋场,由于其底板和箱体侧墙为一体式结构,在进行废弃物填埋之后,如果地质结构不稳定出现底板断裂,将导致渗沥液泄露,容易对土壤、地下水产生污染,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如果要对底板进行修复需要将库区里的所有废弃物清理再进行修复,工程量较大,并且由于没有渗沥液收集装置,废弃物中的渗沥液容易在库区底部汇集,降低柔性人工衬层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相对独立的,可以收集渗沥液,避免渗沥液大量泄漏的刚性填埋场。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刚性填埋场,包括钢筋混凝土墙壁A和钢筋混凝土底板,所述钢筋混凝土墙壁A垂直固定连接于所述钢筋混凝土底板上表面,并将该刚性填埋场分成若干库区,相邻所述库区的所述钢筋混凝土墙壁A之间留有间隙,所述库区被钢筋混凝土墙壁B分成若干单元,所述单元内铺设有柔性人工衬层。进一步,所述柔性人工衬层铺设于所述钢筋混凝土墙壁A、钢筋混凝土墙壁B的内表面以及所述单元的底面。进一步,所述柔性人工衬层自内而外依次包括复合土工网、防渗膜、无纺布A、无纺布B。进一步,所述单元底面在所述复合土工网下方铺设有混凝土层。进一步,所述单元底面的柔性人工衬层内还铺设有卵石层,所述卵石层铺设于所述无纺布A与所述无纺布B之间。进一步,所述卵石层最低处设置有渗沥液收集管,所述渗沥液收集管表面开设有若干孔洞,所述渗沥液收集管通过渗沥液收集支管与渗沥液收集总管连接,所述渗沥液收集总管铺设于所述间隙内。进一步,所述混凝土层上表面为漏斗状,该上表面的最低端开设有网格排水槽,所述网格排水槽通过排水支管与排水总管连接,所述排水总管铺设于所述间隙内。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刚性填埋场分成若干库区,每个库区又分为若干单元,对废弃物进行分类后可实现废弃物的分类填埋;并且库区之间设置有间隙,使每个库区成为独立区域,由多个库区组成大规模填埋场,避免了因为地质结构不稳定造成底板断裂或柔性人工衬层破损而使整个填埋场的渗沥液泄露的情况。(2)本专利技术通过将填埋场库区底部设置成漏斗状,废弃物中的渗沥液和地下水将被分别集中在一起,然后渗沥液通过渗沥液收集支管汇集到渗沥液收集总管后输送至渗沥液收集池集中处理,地下水通过排水支管汇集到排水总管之后输送至地下水收集池进行集中处理,通过渗沥液收集管和地下水水收集管分别将渗沥液和地下水收集集中,避免渗沥液和地下水对柔性人工衬层的浸泡产生腐蚀。(3)本专利技术在填埋单元底部及四周的钢筋混凝土墙壁表面铺设了柔性人工衬层,该柔性人工衬层自内而外包括复合土工网、防渗膜、无纺布A、无纺布B,其中无纺布A、无纺布B、复合土工网将对设置于中间的防渗膜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避免施工过程中防渗膜出现损伤,同时防渗膜上面的无纺布A、无纺布B也可以起到一定防渗作用,降低了渗沥液渗透泄露的风险。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主视剖视图。图2为图1俯视图。图3为图1中A处放大图。图中:1、钢筋混凝土墙壁A,2、钢筋混凝土底板,3、混凝土层,4、复合土工网,5、防渗膜,6、无纺布A,7、卵石层,8、无纺布B,9、网格排水槽,10、排水支管,11、排水总管,12、间隙,13、渗沥液收集总管,14、渗沥液收集管,15、渗沥液收集支管,16、库区,17、单元,18、钢筋混凝土墙壁B。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2、3所示的一种刚性填埋场,在建设前,先根据选址地质结构情况以及设计的填埋场深度进行开挖至设计深度,之后对基础层进行夯实压平,先进行钢筋混凝土底板2以及钢筋混凝土墙壁A1的施工;钢筋混凝土墙壁A1垂直固定连接于钢筋混凝土底板2上表面,并将该刚性填埋场分成若干库区16,相邻库区16的钢筋混凝土墙壁A1之间留有间隙12,库区16被钢筋混凝土墙壁B18分成若干单元17,单元17内铺设有柔性人工衬层,柔性人工衬层铺设于钢筋混凝土墙壁A1、钢筋混凝土墙壁B18的内表面以及单元17底面;柔性人工衬层自内而外依次包括复合土工网(4)、防渗膜(5)、无纺布A(6)、无纺布B(8);单元(17)底面在复合土工网(4)下方铺设有混凝土层(3),混凝土层(3)上表面为漏斗状,该上表面的最低端开设有网格排水槽(9),网格排水槽(9)通过排水支管(10)与排水总管(11)连接,排水总管(11)铺设于间隙(12)内;单元(17)底面的柔性人工衬层内还铺设有卵石层(7),卵石层(7)铺设于无纺布A(6)与无纺布B(8)之间,卵石层(7)最低处设置有渗沥液收集管(14),渗沥液收集管(14)表面开设有若干孔洞,渗沥液收集管(14)通过渗沥液收集支管(15)与渗沥液收集总管(13)连接,渗沥液收集总管(13)铺设于间隙(12)内。本专利技术的工作过程如下:在填埋场建设完毕之后,通过车辆运输需填埋的固体废弃物至填埋场,之后通过装载机、输送带、推车等转运设备将固体废弃物填埋入库区16中的每个单元17内,填满后封场;随着时间的推移,废弃物中本身携带的渗沥液以及封场以后,由于微生物反应或化学反应产生的液体将在地心引力的作用下,逐渐向下沉积,在渗过无纺布B8后进入卵石层7,卵石层7底部无纺布A6下铺设有防渗膜5,阻止渗沥液进一步下渗,由于混凝土层3设置为漏斗状,渗沥液重力作用下在卵石层7内最低处汇集,渗沥液收集管14设置在卵石层7的最低处,最终汇集于渗沥液收集管14中,通过渗沥液收集支管15将渗沥液收集至渗沥液收集总管13中输送至渗沥液收集池集中处理。如果地下水位上涨,使得地下水上渗,地下水在渗透通过钢筋混凝土底板2与混凝土层3之后,防渗膜5阻止地下水进一步向上渗透,地下水在混凝土层3表面在重力作用下沿斜坡流入网格排水槽9,经排水支管10进入排水总管11,通过排水总管11收集至地下水收集池。由于本专利技术分为若干库区16,相邻库区16之间有间隙12,库区16内通过钢筋混凝土墙壁B18分隔成若干单元17,在发生地震等地质灾害后,导致地下填埋场受损,或柔性人工衬层失效,需要对填埋场进行修复时,只需要将受损的库区16或单元17内的固体废弃物挖出,之后进行修复作业,避免了整个填埋场的渗沥液泄露的情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刚性填埋场,包括钢筋混凝土墙壁A(1)和钢筋混凝土底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混凝土墙壁A(1)垂直固定连接于所述钢筋混凝土底板(2)上表面,并将该刚性填埋场分成若干库区(16),相邻所述库区(16)的所述钢筋混凝土墙壁A(1)之间留有间隙(12),所述库区(16)被钢筋混凝土墙壁B(18)分成若干单元(17),所述单元(17)内铺设有柔性人工衬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刚性填埋场,包括钢筋混凝土墙壁A(1)和钢筋混凝土底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混凝土墙壁A(1)垂直固定连接于所述钢筋混凝土底板(2)上表面,并将该刚性填埋场分成若干库区(16),相邻所述库区(16)的所述钢筋混凝土墙壁A(1)之间留有间隙(12),所述库区(16)被钢筋混凝土墙壁B(18)分成若干单元(17),所述单元(17)内铺设有柔性人工衬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刚性填埋场,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人工衬层铺设于所述钢筋混凝土墙壁A(1)、钢筋混凝土墙壁B(18)的内表面以及所述单元(17)的底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刚性填埋场,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人工衬层自内而外依次包括复合土工网(4)、防渗膜(5)、无纺布A(6)、无纺布B(8)。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刚性填埋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元(17)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庄雪龙殷小婷
申请(专利权)人:玉门天润高科新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