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3D打印用可分离成形室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8168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4 21: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3D打印用可分离成形室,包括成形室,成形室底部安装有能够与成形室分离的中转机构,中转机构安装有驱动装置;采用了中转机构,以中转机构与成形室采用活动连接的方式,来保证成形室一直不动,进而保证安装在成形室上的光学元件保持不动,进而保证了光学器件的精度能够稳定维持,同时,以驱动机构来对中转机构进行驱动,以实现中转机构与成形缸的接触与分离,因为中转机构安装于成形室上,也就实现了成形室与成形缸的接触与脱离。

A separable forming chamber for 3D print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3D打印用可分离成形室
本专利技术属于3D打印
,涉及一种3D打印用可分离成形室。
技术介绍
对于超大行程的3D打印设备,由于打印零件普遍较高,甚至高于成形室,因此取件工作无法在成形室内进行。一般都设计有专门的取件位,零件成形完成,成形缸移动到取件位在取件仓内进行取件。成形缸水平移动到取件位前,成形缸必须和成形室先脱离才能实现成形缸的移动,现有技术中的成形室与成形缸在脱离时,是通过成形室升起以实现成形缸与成形室的分离,成形室升起后,安装在其上的光学器件也发生移动,光学器件的移动极易造成光学器件精度发生变化。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3D打印用可分离成形室,解决了现有成形室与成形缸分离时光学器件移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3D打印用可分离成形室,包括成形室,成形室底部安装有能够与成形室分离的中转机构,中转机构安装有至少一对驱动装置。本专利技术的特点还在于,驱动装置底部高于中转装置的底部。驱动装置包括电机,电机连接曲轴,曲轴上安装有连杆,连杆与中转机构连接。驱动装置包括多个气缸,多个气缸均与中转机构连接。驱动装置包括水平放置的推杆,推杆的一端安装有气缸,推杆的侧壁活动连接有若干连杆,连杆与中转机构活动连接。推杆的侧壁上开有滑槽,滑槽位于远离气缸的一端,滑槽内配设有长方体状的惰轮座,惰轮座的一端连接有滑杆,滑杆插于滑槽内。成形室包括成形室底板,成形室底板开有安装孔,成形室底板还开有对称布置的卡槽,每个卡槽布置于安装孔周围,每个卡槽底部开有竖直的导向孔,安装孔内安装有中转机构,中转机构包括连接缸,连接缸上端固接有卡块,卡块与卡槽接触。连接缸安装于安装孔内,连接缸外壁与安装孔内壁紧密接触。每个卡槽内还开有导向孔,卡块连接有导向块,导向块插于导向孔内。卡块的上表面与成形室底板的上表面平齐。本专利技术一种3D打印用可分离成形室具有至少以下有益效果:一是,采用了中转机构,以中转机构与成形室采用活动连接的方式,来保证成形室一直不动,进而保证安装在成形室上的光学元件保持不动,进而保证了光学器件的精度能够稳定维持,同时,以驱动机构来对中转机构进行驱动,以实现中转机构与成形缸的接触与分离,因为中转机构安装于成形室上,也就实现了成形室与成形缸的接触与脱离;二是,中转机构与成形室的装配结构采用卡槽与卡块的安装方式,当驱动装置处于下位时,卡块与卡槽接触,形成一体平整的成形室的底面,还采用导块与导向孔,以保证在连接缸的缸体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进行升降运动时,能够稳定不偏移;三是,驱动装置采用曲轴与连杆,电机带动曲轴转动,曲轴给连杆不一样样的高度,进而实现连杆推动中转机构的升降,进而实现中转机构与成形缸的接触与分离;驱动装置还可以采用气缸作为驱动,精准方便;四是,驱动装置采用推杆与连杆,以气缸提供动力,推杆的外伸与内缩来带动连杆的运动,进而带动中转机构的升降,进而实现中转机构与成形缸的接触与分离;综上,本专利技术3D打印用可分离成形室,采用中转机构实现了成形室主体保持不动且满足成形室与成形缸的接触分离,保证了安装在成形室结上的光学器件不移动,结构紧凑,同步性好,运动精度高。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3D打印用可分离成形室的脱离状态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种3D打印用可分离成形室的接触状态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种3D打印用可分离成形室的驱动装置的下行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图3的B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一种3D打印用可分离成形室的驱动装置的上行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图5的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一种3D打印用可分离成形室的驱动装置的曲轴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图2的C-C的剖视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一种3D打印用可分离成形室带有推杆的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成形室,1-1.成形室底板,1-2.卡槽,1-3.导向孔,1-4.安装孔,2.中转机构,2-1.连接缸,2-2.卡块,2-3.导向块,3.驱动装置,3-1.连杆,3-2.曲轴,3-3.电机,3-4.气缸,3-5.推杆,3-6.气缸,3-7.滑槽,3-8.滑杆,4.成形缸,5.惰轮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3D打印用可分离成形室,如图1所示,包括成形室1,成形室1底部安装有能够与成形室1分离的中转机构2,中转机构2安装有至少一对驱动装置3,且驱动装置均匀布置与中转机构2下方,以确保平稳推动中转机构2;采用中转机构上下运动实现成形室和成形缸的接触和分离,保证了成形室1及其上安装的光学器件不移动,进而保障了光学器件精度不变化。如图1、2所示,成形室1包括成形室底板1-1,成形室底板1-1开有安装孔1-4,成形室底板1-1还开有对称布置的卡槽1-2,每个卡槽1-2布置于安装孔1-4周围,每个卡槽1-2底部开有竖直的导向孔1-3,安装孔1-4内安装有中转机构2,中转机构2包括连接缸2-1,连接缸2-1上端固接有卡块2-2,连接缸2-1安装于安装孔1-4内,连接缸2-1外壁与安装孔1-4内壁紧密接触,卡块2-2与卡槽1-2接触,卡块2-2的上表面与成形室底板1-1的上表面平齐;卡块2-2与卡槽1-2的设置使得当驱动装置处于下位时,卡块2-2与卡槽1-2,形成一体平整的成形室的底面;每个卡槽1-2内还开有导向孔1-3,卡块2-2连接有导向块2-3,导向块2-3插于导向孔1-3内;以保证在连接缸的缸体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进行升降运动时,能够稳定不偏移。如图1、2所示,驱动装置3底部高于中转装置2的底部,以保证驱动装置3在进行升降驱动时,不干涉成型缸2与成型室1脱离开的取件动作。如图7所示,驱动装置3包括曲轴3-2,曲轴3-2上安装有连杆3-1,连杆3-1与中转机构2连接即连接中转机构2中的导向块2-3,曲轴3-2通过电机3-3驱动,电机驱动曲轴转动,曲轴带动连杆,连杆与中转结构连接,由曲轴的旋转运动转化为中转结构的直线运动,实现中转机构的上升、下降。如图8所示,驱动装置3还可以选择气缸驱动,驱动装置3包括多个气缸3-4,多个气缸3-4均与中转机构2连接,具体连接方式是多个气缸3-4的伸缩端连接中转机构2的导向块2-3,多个气缸3-4为了推力均衡可以选择均布的方式,气缸3-4伸长,中转机构2被顶起,中转机构2与成型室1分离,气缸3-4收缩,中转机构2被带回,中转机构2与成型室1接触。如图9所示,驱动装置还可以选择推杆连杆驱动,驱动装置3包括水平放置的推杆3-5,推杆3-5的一端固接有气缸3-6,气缸3-6与推杆3-5的中心线相重合,推杆3-5的侧壁活动连接有若干连杆3-1,连杆3-1与中转机构2连接,具体为连杆3-1连接中转机构2中的导向块2-3;推杆3-5的侧壁上开有滑槽3-7,滑槽3-7位于远离气缸3-6的一端,滑槽3-7内配设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3D打印用可分离成形室,其特征在于,包括成形室(1),所述成形室(1)底部安装有能够与成形室(1)分离的中转机构(2),所述中转机构(2)安装有至少一对驱动装置(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3D打印用可分离成形室,其特征在于,包括成形室(1),所述成形室(1)底部安装有能够与成形室(1)分离的中转机构(2),所述中转机构(2)安装有至少一对驱动装置(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3D打印用可分离成形室,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3)底部高于所述中转装置(2)的底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3D打印用可分离成形室,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3)包括电机(3-3),所述电机(3-3)连接曲轴(3-2),所述曲轴(3-2)上安装有连杆(3-1),所述连杆(3-1)与所述中转机构(2)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3D打印用可分离成形室,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3)包括多个气缸(3-4),多个所述气缸(3-4)均与所述中转机构(2)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3D打印用可分离成形室,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3)包括水平放置的推杆(3-5),所述推杆(3-5)的一端安装有气缸(3-6),所述推杆(3-5)的侧壁活动连接有若干连杆(3-1),所述连杆(3-1)与所述中转机构(2)活动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3D打印用可分离成形室,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3-5)的侧壁上开有滑槽(3-7),所述滑槽(3-7)位于远离气缸(3-6)的一端,所述滑槽(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振郭鑫杨东辉薛蕾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铂力特增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