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混凝土结构植筋钻孔的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781584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4 21: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混凝土结构植筋钻孔的施工方法,包括:在钢筋混凝土结构表面钻取主孔;在所述钢筋混凝土结构表面钻取副孔,所述副孔的中心线与所述主孔的中心线平行,且所述主孔与所述副孔连通形成连通孔;将第三钻头插入所述连通孔内,在所述主孔内壁钻取凹槽;其中,所述第三钻头包括钻头本体和设于所述钻头本体上的预制块,所述主孔适于所述钻头本体插入,所述副孔适于所述预制块插入。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施工方法钻取凹槽的方式简单方便、效率高,施工时,直接在钻头本体上安装预制块,制成第三钻头,再钻取用于预制块通过的副孔,即可实现第三钻头的快速插入,进行凹槽的钻取。

A construction method of planting steel bar and drilling in concrete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混凝土结构植筋钻孔的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混凝土结构植筋钻孔的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混凝土结构植筋技术,在地铁施工时普遍存在,因植筋的不可替代性,以及结构耐久性要求,植筋质量尤为重要。传统的化学植筋对清孔的要求严格,孔壁清理不彻底,将严重影响植筋质量,钢筋的拉拔力不能达到构件的受力要求值,并且在灰尘较大的施工区域,钻孔会产生很大的灰尘,给清孔作业造成极大的难度,影响施工进度。在实际施工工期紧张,施工质量要求高的情况下,如何快速施工并且能够满足植筋受力要求,是急需解决且非常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解决的问题是现有技术缺乏一种能够快速施工且能够满足植筋受力要求的植筋钻孔施工方法。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混凝土结构植筋钻孔的施工方法,包括:在钢筋混凝土结构表面钻取主孔;在所述钢筋混凝土结构表面钻取副孔,所述副孔的中心线与所述主孔的中心线平行,且所述主孔与所述副孔连通形成连通孔;将第三钻头插入所述连通孔内,在所述主孔内壁钻取凹槽;其中,所述第三钻头包括钻头本体和设于所述钻头本体上的预制块,所述主孔适于所述钻头本体插入,所述副孔适于所述预制块插入。较佳地,所述主孔和所述副孔均为直线型孔,且所述副孔的深度小于所述主孔的深度。较佳地,所述主孔在所述钢筋混凝土结构表面上的截面圆与所述副孔在所述钢筋混凝土结构表面上的截面圆相切或相交。较佳地,所述将第三钻头插入所述连通孔内,在所述主孔内钻取凹槽包括:将所述第三钻头插入所述连通孔内,控制所述预制块以所述钻头本体截面中心为圆心旋转,在所述主孔内形成所述凹槽。较佳地,所述将第三钻头插入所述连通孔内,在所述主孔内钻取凹槽之后,还包括:旋转所述第三钻头,将所述预制块远离所述钻头本体的一端旋转至所述副孔内后,取出所述第三钻头。较佳地,所述钻头本体的尾端设置有与所述预制块位置对应的标记。较佳地,所述将所述第三钻头插入所述连通孔内之前,还包括:对所述连通孔进行清孔,以便于所述第三钻头插入所述连通孔内。较佳地,所述预制块的数量为多个,所述副孔与所述主孔的位置关系与所述预制块与所述钻头本体的位置关系相对应。较佳地,所述钻头本体上设有螺纹孔,所述预制块靠近所述钻头本体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螺纹孔匹配的外螺纹。较佳地,所述预制块远离所述钻头本体的一端为锥状或锯齿状。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用于混凝土结构植筋钻孔的施工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如下:采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施工方法可以在主孔内钻取凹槽,从而形成直径大于主孔的扩大孔,扩大孔内不易粘附灰膜,由此增加植筋胶与钢筋混凝土结构之间的粘结力,且扩大孔的存在增加了主孔内容纳植筋胶的量,由此增加植入钢筋的拉拔力。采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施工方法钻取扩大孔的方式简单方便、效率高,施工时,直接在钻头本体上安装预制块,制成第三钻头,再钻取用于预制块通过的副孔,从而快速将第三钻头插入主孔与副孔内,进行扩大孔的钻取。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用于混凝土结构植筋钻孔的施工方法的流程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植筋钻孔的平面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第三钻头钻取凹槽的过程示意图一;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第三钻头钻取凹槽的过程示意图二;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植筋钻孔成孔后沿图2中A-A方向的截面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植筋钻孔成孔后沿图2中B-B方向的截面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中第三钻头钻取凹槽的过程示意图一;图8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中第三钻头钻取凹槽的过程示意图二;图9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中植筋钻孔成孔后沿图2中A-A方向的截面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中植筋钻孔成孔后沿图2中B-B方向的截面图。附图标记说明:1-主孔;2-副孔;3-第三钻头;31-钻头本体;32-预制块;4-凹槽。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请参阅图1-6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混凝土结构植筋钻孔的施工方法,包括:在钢筋混凝土结构表面钻取主孔1;在钢筋混凝土结构表面钻取孔中心线与主孔1平行的副孔2,初步处理后,主孔1与副孔2连通,形成连通孔;将第三钻头3插入主孔1和副孔2内,在主孔1内钻取凹槽4,从而形成直径大于主孔1的扩大孔;其中,第三钻头3包括钻头本体31和设于钻头本体31上的预制块32,钻头本体31适于插入主孔1内,预制块32适于插入副孔2内。本实施例提供的施工方法,采用第一钻头钻取直线型的主孔1,采用第二钻头钻取直线型的副孔2,将主孔1和副孔2连通后,采用第三钻头3在主孔1内钻取凹槽4,由此钻取的植筋孔,一方面,由于副孔2及凹槽4的存在,增加了植筋孔内容纳植筋胶的量,由此增加植入钢筋的拉拔力。另一方面,凹槽位置处不易粘附灰膜,由此增加植筋胶与钢筋混凝土结构之间的粘结力,进而提高植入钢筋与钢筋混凝土结构之间的连接强度,提高植筋拉拔力。因此,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施工方法,在灰尘较大的施工区域,也可以进行连续钻孔植筋作业,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指的连续是指,相对于现有技术中钻取植筋孔后,由于施工区域灰尘较大,植筋孔内易存在灰膜,灰膜的存在大大降低植筋胶与混凝土结构面之间的粘结强度,因此灰膜给清孔作业造成极大的难度,钻取植筋孔后需要停止钻孔作业,进行较大难度和较长时间的清孔作业,进而影响施工进度。而本实施例中,通过在主孔1内钻取凹槽4,由于凹槽4内不易粘附灰膜,由此减少主孔1内粘附的灰膜,进而减小清孔作业的时间以及降低清孔作业的难度,从而加快施工进度,相当于连续钻孔植筋作业。另外,本实施例中钻取凹槽4的方式简单方便、效率高,一方面,直接在钻头本体31上安装预制块32,通过预制块32凸出于钻头本体31实现凹槽4的钻取。另一方面,钻取用于预制块32通过的副孔2,从而将第三钻头3插入预设位置进行凹槽4的钻取。优选地,主孔1在钢筋混凝土结构表面上的截面圆与副孔2在钢筋混凝土结构表面上的截面圆相切或相交,由于预制块32是设置于钻头本体31上的,因此如此设置,便于预制块32插入副孔2中,避免两个截面圆相离时,预制块32不易或无法插入主孔1与副孔2之间的连通通道中。其中,预制块32包括块本体和块头部,块本体与钻头本体31可拆卸连接,块头部用于在主孔1内壁上钻出凹槽4。本实施例将预制块32与钻头本体31可拆卸连接,如此便于根据需求更换预制块32。优选方式为块本体与钻头本体31螺纹连接。具体地,钻头本体31上设置螺纹孔,块本体的端部设置外螺纹,将块本体旋转拧入螺纹孔内,完成预制块32与钻头本体31的安装。优选地,块头部与块本体一体连接,如此提高预制块32的整体强度,防止块头部与块本体连接处断裂,影响钻孔进度。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块头部为锥形块,如此,随着钻头本体31的旋转,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混凝土结构植筋钻孔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n在钢筋混凝土结构表面钻取主孔(1);/n在所述钢筋混凝土结构表面钻取副孔(2),所述副孔(2)的中心线与所述主孔(1)的中心线平行,且所述主孔(1)与所述副孔(2)连通形成连通孔;/n将第三钻头(3)插入所述连通孔内,在所述主孔(1)内壁钻取凹槽(4);其中,所述第三钻头(3)包括钻头本体(31)和设于所述钻头本体(31)上的预制块(32),所述主孔(1)适于所述钻头本体(31)插入,所述副孔(2)适于所述预制块(32)插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混凝土结构植筋钻孔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钢筋混凝土结构表面钻取主孔(1);
在所述钢筋混凝土结构表面钻取副孔(2),所述副孔(2)的中心线与所述主孔(1)的中心线平行,且所述主孔(1)与所述副孔(2)连通形成连通孔;
将第三钻头(3)插入所述连通孔内,在所述主孔(1)内壁钻取凹槽(4);其中,所述第三钻头(3)包括钻头本体(31)和设于所述钻头本体(31)上的预制块(32),所述主孔(1)适于所述钻头本体(31)插入,所述副孔(2)适于所述预制块(32)插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混凝土结构植筋钻孔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孔(1)和所述副孔(2)均为直线型孔,且所述副孔(2)的深度小于所述主孔(1)的深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混凝土结构植筋钻孔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孔(1)在所述钢筋混凝土结构表面上的截面圆与所述副孔(2)在所述钢筋混凝土结构表面上的截面圆相切或相交。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混凝土结构植筋钻孔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第三钻头(3)插入所述连通孔内,在所述主孔(1)内壁钻取凹槽(4)包括:
将所述第三钻头(3)插入所述连通孔内,控制所述预制块(32)以所述钻头本体(31)截面中心为圆心旋转,在所述主孔(1)内形成所述凹槽(4)。


5.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峰聂爱梅梁迪李鹏汪健郭峰罗锡波方文武邓敦毅刘旭全郭宏震候建林曾喆珉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北京工程局集团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北京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