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蒋泉涛专利>正文

艾灸治疗系统及控制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779821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4 20: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艾灸治疗系统及控制方法,系统包括若干艾灸盒,还包括控制模块和服务器;艾灸盒上安装有药饼,艾灸盒还包括用于加热药饼的加热器以及用于控制加热器的电路板;艾灸盒还包括用于获取运行状态数据的传感器;控制模块与艾灸盒以及服务器分别通讯连接,用于向艾灸盒发送控制指令,以及向服务器转发艾灸盒的运行状态数据。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控制模块实现了多个艾灸盒的同步控制,操作简单,效率高,便于实现穴位配伍治疗,同时后台根据所汇总的数据,可以进一步筛选、优化,向病人推送更加符合其自身情况的治疗方案,将治疗方案标准化,不仅提高了治疗效果,也为医护人员的工作和智能化医疗提供了可靠的大数据支撑。

Moxibustion treatment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艾灸治疗系统及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艾灸治疗系统,还涉及一种该系统的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艾灸是中国传统医学中的一种治疗方式,具有千余年历史,其方式主要以中医四诊和辩证为基础,进行穴位配伍达到调理疾病和养生保健的目的。传统艾灸方式主要依靠医生的个人经验进行操作,多个穴位各自施灸,存在以下缺陷:(1)操作复杂,时间长,效率低,且难以实现穴位配伍;(2)治疗过程缺乏数据化记录,疾病的治疗效果可重复性差,不易标准化与传承。现有的灸疗装置普遍存在结构松散、体积大,不便于携带、无法实现多穴配伍同时施灸和灸量不足等缺点。人体穴位间隔定位按中医《内经》中古代记载及中医学教材要求为依据患者本人同身寸确定,同身寸的计量单位(寸)在不同体型人体上长短存在差异。比如肥胖体型人的“一寸”较瘦小体型人的“一寸”要长,儿童的“一寸”较成人的“一寸”要短,因此不同患者学位间距会存在较大差异,在多穴位配伍灸疗时,如果单个灸疗装置(灸疗头或者灸疗区域)之间的尺寸不够小,会产生距离间隔较小穴位难于同时施灸布置的问题。另一方面,有的灸疗装置,其多个灸疗头相互位置是固定的,比如灸疗椅、灸疗服等,其灸疗头分别安装在固定位置的不同孔洞空间内,针对不同穴位间隔进行灸疗头间距调整非常困难。另外,部分设置传感器的普通灸疗装置一般将温度传感器安装在热源位置,使用时距离穴位较远,所采集的温度数据与穴位处实际治疗温度偏差较大。再有,传统隔物灸或中药敷贴治疗一般由专业医护人员将药物直接贴敷或涂抹在穴位区域,或以医用胶布将药饼固定在皮肤穴位区域,实际操作中会出现贴敷或涂抹量药量难以控制、治疗后清洗麻烦的问题,利用胶布的贴敷固定方式在治疗后揭下胶布时撕扯皮肤汗毛给患者带来痛苦,特别是儿童抗拒更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艾灸治疗系统及控制方法,其目的是:(1)简化穴位配伍的操作流程,提高操作效率;(2)实现治疗过程的数据化记录,为治疗方案的优化、标准化及传承提供数据支撑。(3)、艾灸盒具有结构紧凑、合理,药饼更换便捷,使用时传感器位置更靠近穴位,所采集的温度数据更精确的特点;穴位配伍灸疗时便于参照不同个体同身寸调整治疗区域间距。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艾灸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艾灸盒,还包括控制模块和服务器;所述艾灸盒上安装有药饼,艾灸盒还包括用于加热药饼的加热器以及用于控制加热器的电路板;所述艾灸盒还包括用于获取运行状态数据的传感器;所述控制模块与艾灸盒以及服务器分别通讯连接,用于:向艾灸盒发送控制指令,以及向服务器转发艾灸盒的运行状态数据;所述传感器包括用于检测人体艾灸处温度的温度传感器,还包括用于检测艾灸盒与人体之间间距的距离传感器。优选地,所述控制模块包括主机和手持智能终端;所述主机通过线缆与各艾灸盒的电路板分别相连接;所述主机和手持智能终端通过无线通讯方式相连接;所述手持智能终端与服务器通过网络相连接。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线缆用于为艾灸盒供电,还用于向艾灸盒发送控制指令。优选地,所述控制模块为手持智能终端;所述手持智能终端通过无线通讯方式与各艾灸盒的电路板分别相连接;所述手持智能终端与服务器通过网络相连接;所述艾灸盒内设置有用于为电路板供电的电池。所述艾灸盒包括上端带有上盖、下端带有底板的筒状盒体,筒状盒体内安装有加热器和传感器,所述底板带有圆形的通孔区域,该区域内开设有与筒状盒体内部相通的均布通孔;所述底板的一侧下沉形成下沉仓并且该下沉仓带有通孔形式的传感器孔,所述的传感器安装于下沉仓内;还包括下侧面与所述下沉仓的下侧面相平齐的药饼安装机构,所述药饼安装机构包括壳体和装配于壳体中并开设有铁板通孔的铁板;壳体具有大通孔,装配后所述大通孔处于筒状盒体的偏心位置;所述大通孔具有位于药饼安装机构下侧面上方的双台阶,其中下方台阶的孔壁面为大通孔壁面,双台阶及铁板的通孔之内的空间用于安装药饼;所述底板内侧面固定安装有用于磁吸所述铁板的磁铁块。优选地,所述的加热器为红外理疗灯。优选地,药饼带有轴向通孔。优选地,壳体外沿具有一个内台阶用于支撑铁板外沿部位,所述的上方台阶的上平面低于壳体外沿的上平面,该两个上平面的高度差为铁板的厚度;所述的上方台阶的上平面用于支撑铁板内沿部位;在上方台阶外侧,铁板与壳体之间具有一个环形空腔作为空气隔热仓。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艾灸治疗系统的控制方法,针对于控制模块包括主机和手持智能终端的艾灸治疗系统,步骤为:(一)使用手持智能终端扫描主机上的二维码,获取主机的身份识别ID,并通过蓝牙或无线网络方式与主机进行通讯连接;(二)手持智能终端通过网络将主机的身份识别ID传送至服务器,服务器根据身份识别ID筛选出该主机可运行的治疗方案,手持智能终端从服务器获取治疗方案数据;(三)手持智能终端显示各艾灸盒在治疗时对应的穴位;(四)艾灸盒就位后,手持智能终端将治疗方案数据发送至主机,主机依据治疗方案数据控制各艾灸盒工作。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另一种艾灸治疗系统的控制方法,针对于控制模块仅为手持智能终端的艾灸治疗系统,步骤为:(一)使用手持智能终端扫描各艾灸盒上的二维码,获取各艾灸盒的身份识别ID,并通过组网方式与各艾灸盒进行通讯连接;(二)手持智能终端通过网络将各艾灸盒的身份识别ID传送至服务器,服务器根据身份识别ID筛选出所连接的艾灸盒可运行的治疗方案,手持智能终端从服务器获取治疗方案数据;(三)手持智能终端显示各艾灸盒在治疗时对应的穴位;(四)艾灸盒就位后,手持智能终端通过组网将治疗方案数据发送至艾灸盒,艾灸盒依据治疗方案数据进行工作。作为上述控制方法的进一步改进:艾灸开始前,通过手持智能终端向服务器提交病人数据;艾灸盒工作时,通过传感器实时获取艾灸盒的运行状态数据,艾灸盒将获取到的运行状态数据通过控制模块发送至服务器;艾灸完成后,通过手持智能终端向服务器提交艾灸效果评价数据;服务器将病人数据、效果评价数据、治疗方案数据以及运行状态数据相关联。作为上述控制方法的进一步改进:步骤(二)中,医护人员通过手持智能终端从服务器获取治疗方案数据后,在手持智能终端对治疗方案数据进行修改,并且将修改后的治疗方案数据上传至服务器;步骤(四)中,根据修改后的治疗方案数据进行艾灸。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通过控制模块实现了多个艾灸盒的同步控制,操作简单,效率高,便于实现穴位配伍治疗;(2)艾灸盒上的传感器可以实时获取温度和距离等信息,根据该信息对加热器进行控制,可及时避免烫伤等情况出现;(3)通过网络连接和服务器,不仅可以记录治疗过程中的运行状态数据,而且还可以将病人情况、治疗效果等数据反馈到服务器端,实现了治疗过程记录的数据化;(4)后台根据所汇总的数据,可以进一步筛选出较优的方案,或优化出更佳的治疗方案,并结合筛选优化的结果和所关联的病人数据向病人推送更加符合其自身情况的治疗方案,将治疗方案标准化,不仅提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艾灸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艾灸盒(400),还包括控制模块和服务器(300);/n所述艾灸盒(400)上安装有药饼(17),艾灸盒(400)还包括用于加热药饼(17)的加热器(10)以及用于控制加热器(10)的电路板(13);所述艾灸盒(400)还包括用于获取运行状态数据的传感器(12);/n所述控制模块与艾灸盒(400)以及服务器(300)分别通讯连接,用于:向艾灸盒(400)发送控制指令,以及向服务器(300)转发艾灸盒(400)的运行状态数据;/n所述传感器(12)包括用于检测人体艾灸处温度的温度传感器,还包括用于检测艾灸盒(400)与人体之间间距的距离传感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艾灸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艾灸盒(400),还包括控制模块和服务器(300);
所述艾灸盒(400)上安装有药饼(17),艾灸盒(400)还包括用于加热药饼(17)的加热器(10)以及用于控制加热器(10)的电路板(13);所述艾灸盒(400)还包括用于获取运行状态数据的传感器(12);
所述控制模块与艾灸盒(400)以及服务器(300)分别通讯连接,用于:向艾灸盒(400)发送控制指令,以及向服务器(300)转发艾灸盒(400)的运行状态数据;
所述传感器(12)包括用于检测人体艾灸处温度的温度传感器,还包括用于检测艾灸盒(400)与人体之间间距的距离传感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艾灸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包括主机(100)和手持智能终端(200);
所述主机(100)通过线缆与各艾灸盒(400)的电路板(13)分别相连接;
所述主机(100)和手持智能终端(200)通过无线通讯方式相连接;
所述手持智能终端(200)与服务器(300)通过网络相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艾灸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用于为艾灸盒(400)供电,还用于向艾灸盒(400)发送控制指令。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艾灸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为手持智能终端(200);
所述手持智能终端(200)通过无线通讯方式与各艾灸盒(400)的电路板(13)分别相连接;
所述手持智能终端(200)与服务器(300)通过网络相连接;
所述艾灸盒(400)内设置有用于为电路板(13)供电的电池。


5.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艾灸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艾灸盒(400)包括上端带有上盖(1)、下端带有底板(3)的筒状盒体(2),筒状盒体(2)内安装有加热器(10)和传感器(12),所述底板(3)带有圆形的通孔区域(4),该区域内开设有与筒状盒体(2)内部相通的均布通孔;所述底板(3)的一侧下沉形成下沉仓(5)并且该下沉仓(5)带有通孔形式的传感器孔(6),所述的传感器(12)安装于下沉仓(5)内;还包括下侧面与所述下沉仓(5)的下侧面相平齐的药饼安装机构(8),所述药饼安装机构(8)包括壳体(8-1)和装配于壳体(8-1)中并开设有铁板通孔的铁板(14);壳体(8-1)具有大通孔(15),装配后所述大通孔(15)处于筒状盒体(2)的偏心位置;所述大通孔(15)具有位于药饼安装机构下侧面上方的双台阶,其中下方台阶的孔壁面(8-2)为大通孔壁面,双台阶及铁板(14)的通孔之内的空间用于安装药饼(17);所述底板(3)内侧面固定安装有用于磁吸所述铁板(14)的磁铁块(19)。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艾灸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热器(10)为红外理疗灯;所述药饼(17)带有轴向通孔(17-1);所述壳体(8-1)外沿具有一个内台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志宏宋世庆蒋泉涛
申请(专利权)人:蒋泉涛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