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孙艳怡专利>正文

一种温针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78352 阅读:7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2 07: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温针器,包括灸针、温灸盒和穿艾针,所述穿艾针中空且底端开口,所述穿艾针的内径大于所述灸针针尾的外径,所述温灸盒底面开有供所述灸针针尾穿过的穿针孔,所述穿艾针在所述温灸盒内且底端与所述穿针孔连通,所述灸针上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温灸盒的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上表面开有限位孔,所述温灸盒底面设置有与所述限位孔对应的限位凸起A,所述限位凸起A与所述限位孔适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温针器,艾柱或艾绒与灸针固定牢固,灸针与艾柱或艾绒连接方便,可收集艾柱或艾绒燃烧后的灰烬,避免灰烬烫伤皮肤或者污染环境。

A kind of warm needle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温针器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温针器。
技术介绍
温针灸是一种把针刺和温灸相结合的治疗疾病的方法。具体操作方式上是将灸针刺入穴位得气后,将纯净细软的艾绒捏在针尾上,或用一段长2cm左右的艾柱插在针尾上,点燃施灸,待艾绒或艾柱燃烧完后除去灰烬,将针取出。利用针刺穴位的刺激和艾绒或艾柱燃烧产生的温热作用,将二者结合进一步加强治疗的效果。这种施针方式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不足:一是艾绒或艾柱燃烧的灰烬散落到病人皮肤上,容易烫伤病人,且污染周围的环境;二是将艾绒或者艾柱插接不便,插接艾绒或者艾柱时,容易使插接在人体上的灸针移位;三是艾绒或者艾柱在针尾固定不稳,容易脱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温针器,艾柱或艾绒与灸针固定牢固,灸针与艾柱或艾绒连接方便,可收集艾柱或艾绒燃烧后的灰烬,避免灰烬烫伤皮肤或者污染环境。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本技术公开的温针器,包括灸针、温灸盒和穿艾针,所述穿艾针中空且底端开口,所述穿艾针的内径大于所述灸针针尾的外径,所述温灸盒底面开有供所述灸针针尾穿过的穿针孔,所述穿艾针在所述温灸盒内且底端与所述穿针孔连通,所述灸针上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温灸盒的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上表面开有限位孔,所述温灸盒底面设置有与所述限位孔对应的限位凸起A,所述限位凸起A与所述限位孔适配。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进行温针灸时,先将灸针刺入穴位,然后点燃艾柱,插在温灸盒内的穿艾针上,然后通过穿针孔将灸针的尾部穿入穿艾针内腔,温灸盒底面的限位凸起A嵌入支撑部上表面的限位孔内,防止温灸盒晃动,支撑部支撑温灸盒,连接稳定,将艾柱与灸针连接方便,艾柱燃烧后的灰烬收集在温灸盒内,可防止灰烬四散污染环境或者烫伤患者。进一步的,所述温灸盒包括底座和盒盖,所述盒盖与所述底座卡接,所述穿针孔在所述底座的底面。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方便放置艾柱和清倒艾柱燃烧后的灰烬。进一步的,所述底座包括底壁和围壁A,所述围壁A的底部与所述底壁的周边固定连接,所述穿针孔设在所述底壁上,所述盒盖包括顶壁和围壁B,所述围壁B的顶部与所述顶壁的周边固定连接,所述围壁B盖在所述围壁A外侧,所述围壁A的外壁开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所述第一滑槽水平设置,所述第二滑槽竖直设置,所述第二滑槽的上端贯穿所述围壁A的上侧,所述第二滑槽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滑槽的下侧齐平,所述第二滑槽与所述第一滑槽连通,所述围壁B的内壁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滑槽和所述第二滑槽对应的限位凸起B,所述限位凸起B与所述第一滑槽和所述第二滑槽适配,所述限位凸起B到所述围壁B下侧的距离小于或等于所述围壁A下侧到所述第一滑槽的距离。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限位凸起B从上到下由第二滑槽在围壁A上侧的开口处滑入,到达第二滑槽底部后左滑或者右画,由第一滑槽限制限位凸起B上下移动,从而是盒盖与底座连接,连接和拆卸方便,结构简单。进一步的,所述盒盖包括外盖和内盖,所述内盖与所述底座卡接,所述外盖套接在所述内盖外侧,所述外盖与所述内盖转动连接,所述外盖开有通风孔A,所述内盖开有与所述通风孔A对应的通风孔B。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转动外盖调节通风孔A与通风孔B的重合度,从而调节进入温灸盒的空气量,以调整温灸盒内艾柱的燃烧情况,控制温度。进一步的,还包括拉紧弹簧、销轴和轴承,所述内盖顶部中心开有放置所述拉紧弹簧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为盲孔,所述外盖顶部中心开有供所述销轴穿过的转动孔,所述销轴底端穿过所述转动孔后与所述安装孔孔底固定连接,所述外盖与所述轴承外环固连,所述销轴与所述轴承内环固连,所述销轴与所述外盖的旋转轴同轴,所述销轴顶端设置有防止所述外盖脱落的限位部,所述限位部在所述外盖上方,所述拉紧弹簧底端与所述安装孔孔底固连,所述拉紧弹簧的顶端与所述轴承内环的下表面固连,所述拉紧弹簧与所述外盖的旋转轴同轴。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外盖旋转时提起外盖,旋转外壁后外盖的顶面在拉紧弹簧的拉力下与内盖的顶面压紧,防止外盖的随意转动,固定通风孔A与通风孔B的相对位置。进一步的,所述灸针外壁还设有拿捏部,所述拿捏部表面粗糙。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便于施针手法的实施。进一步的,所述拿捏部设有防烫层。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可在温灸的同时进行捻转提插,防止医护人员烫伤。进一步的,所述温灸盒底面设有隔热层。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防止温灸盒底面过热烫伤患者或者医护人员。进一步的,所述穿艾针由导热材质制成。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利于向灸针传导艾柱燃烧的热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示意图一;图2为本技术示意图二;图3为第一滑槽、第二滑槽以及限位凸起B示意图;图4为A部放大图;图中:1-灸针、11-拿捏部、111-防烫层、12-支撑部、2-温灸盒、21-底座、211限位凸起A、212-第一滑槽、213-第二滑槽、214-隔热层、22-穿艾针、23-盒盖、231-外盖、2311-安装孔、2312-通风孔A、232-内盖、2321-限位凸起B、2322-通风孔B、3-艾柱、41-销轴、42-限位部、43-拉紧弹簧、44-轴承。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图4所示,本技术公开的温针器,包括灸针1、温灸盒2和穿艾针22,穿艾针22中空且底端开口,穿艾针22的内径大于灸针1针尾的外径,温灸盒2底面开有供灸针1针尾穿过的穿针孔,穿艾针22在温灸盒2内且底端与穿针孔连通,灸针1上设置有用于支撑温灸盒2的支撑部12,支撑部12与灸针1外壁固定连接,支撑部12上表面开有限位孔,温灸盒2底面设置有与限位孔对应的限位凸起A211,限位凸起A211与限位孔适配,温针灸时,温灸盒2放置在支撑部12上,限位凸起A211插入限位孔内,相互配合的限位凸起A211和限位孔包括2对,2对相互配合而定限位凸起A211和限位孔分别设置在灸针1不同的两侧。温灸盒2包括底座21和盒盖23。底座21包括围壁A和底壁,围壁A的底部与底壁的周边固定连接,穿针孔开在底壁的中心,围壁A的外壁开第一滑槽212和第二滑槽213,第一滑槽212水平设置,第二滑槽213竖直设置,第二滑槽213的上端贯穿围壁A的上侧,第二滑槽213的下端与第一滑槽212的下侧齐平,第二滑槽213与第一滑槽212连通,第一滑槽212和第二滑槽213宽度相同。盒盖23包括外盖231和内盖232,内盖232包括围壁B和顶壁,围壁B的顶部与顶壁的周边固定连接,围壁B盖在围壁A外侧,围壁B的内壁设置有与第一滑槽212和第二滑槽213对应的限位凸起B2321,限位凸起B2321与第一滑槽212和第二滑槽213适配,限位凸起B2321到围壁B下侧的距离小于或等于围壁A下侧到第一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温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灸针(1)、温灸盒(2)和穿艾针(22),所述穿艾针(22)中空且底端开口,所述穿艾针(22)的内径大于所述灸针(1)针尾的外径,所述温灸盒(2)底面开有供所述灸针(1)针尾穿过的穿针孔,所述穿艾针(22)在所述温灸盒(2)内且底端与所述穿针孔连通,所述灸针(1)上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温灸盒(2)的支撑部(12),所述支撑部(12)上表面开有限位孔,所述温灸盒(2)底面设置有与所述限位孔对应的限位凸起A(211),所述限位凸起A(211)与所述限位孔适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温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灸针(1)、温灸盒(2)和穿艾针(22),所述穿艾针(22)中空且底端开口,所述穿艾针(22)的内径大于所述灸针(1)针尾的外径,所述温灸盒(2)底面开有供所述灸针(1)针尾穿过的穿针孔,所述穿艾针(22)在所述温灸盒(2)内且底端与所述穿针孔连通,所述灸针(1)上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温灸盒(2)的支撑部(12),所述支撑部(12)上表面开有限位孔,所述温灸盒(2)底面设置有与所述限位孔对应的限位凸起A(211),所述限位凸起A(211)与所述限位孔适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温灸盒(2)包括底座(21)和盒盖(23),所述盒盖(23)与所述底座(21)卡接,所述穿针孔在所述底座(21)的底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温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21)包括底壁和围壁A,所述围壁A的底部与所述底壁的周边固定连接,所述穿针孔设在所述底壁上,所述盒盖(23)包括顶壁和围壁B,所述围壁B的顶部与所述顶壁的周边固定连接,所述围壁B盖在所述围壁A外侧,所述围壁A的外壁开第一滑槽(212)和第二滑槽(213),所述第一滑槽(212)水平设置,所述第二滑槽(213)竖直设置,所述第二滑槽(213)的上端贯穿所述围壁A的上侧,所述第二滑槽(213)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滑槽(212)的下侧齐平,所述第二滑槽(213)与所述第一滑槽(212)连通,所述围壁B的内壁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滑槽(212)和所述第二滑槽(213)对应的限位凸起B(2321),所述限位凸起B(2321)与所述第一滑槽(212)和所述第二滑槽(213)适配,所述限位凸起B(2321)到所述围壁B下侧的距离小于或等于所述围壁A下侧到所述第一滑槽(212)的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温针器,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艳怡于震傅璇
申请(专利权)人:孙艳怡于震傅璇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