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槽式折叠椅手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794 阅读:1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折叠椅,尤指一种双槽式折叠椅手把,该折叠椅具有前脚管、后脚管,前、后脚管的一端撑顶枢固于手把底部所开设管位槽内,其特征是手把底部开设有并列的内管位槽和外管位槽,前脚管与后脚管分别撑顶枢固于两个管位槽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改变了折叠椅传统单槽式结构,使折叠椅能更好地折叠起来,减少椅子叠起来后的体积,降低单位运输成本。(*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折叠椅,尤指折叠椅的手把。已知,国内外常见的带有手把的折叠椅如附图说明图1所示,是由手把1、前脚管2、后脚管3、后靠背4及座部5组成,前脚管2和后脚管3一端是撑顶枢固于手把1底部所开设的一个管位槽11内,这种构造的折叠椅在折叠起来时,参见图2所示,椅子的前脚管2和后脚管3垂直堆叠于同一直线上,即椅子的收合厚度约为前后两只脚管的管径加上手把厚度,比较占用空间,增加了存储及运输成本。本技术的目的是设计一种双槽式折叠椅手把,改变折叠椅传统单槽式结构,使折叠椅能更好地折叠起来,以减少椅子叠起来后的体积,降低单位运输成本。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双槽式折叠椅手把,该折叠椅具有前脚管、后脚管,前、后脚管的一端撑顶枢固于手把底部所开设管位槽内,其特征是手把底部开设有并列的内管位槽和外管位槽,前脚管与后脚管分别撑顶枢固于两个管位槽内。前脚管撑顶枢固于内管位槽内;后脚管撑顶枢固于外管位槽内。很明显,有了上述结构设计,当椅子折叠起来时,椅子的前脚管和后脚管水平并列于一直线上,椅子的折叠厚度约为一只脚管的厚度加上手把厚度,与已知结构相比,减少了一只脚管的厚度,从而直接减少了椅子折叠后的体积,降低了单位运输成本。以下结合附图举实施例进一步详细说明本技术。图1是显示现有折叠椅手把与前、后脚管结合构造示意图。图2是如图1所示的折叠椅前后脚管折叠后形态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折叠椅手把与前、后脚管结合构造示意图。图4是如图3的本技术折叠椅前、后脚管折叠后形态示意图。如图3、图4所示,本技术设计了一种双槽式折叠椅手把10,该折叠椅具有前脚管20、后脚管30,前、后脚管的一端撑顶枢固于手把10底部所开设管位槽内,该手把10可在底部的管位槽内设有加强筋,这些是本技术与现有产品共有的结构,而本技术的特征是在于手把10底部开设有并列的内管位槽110和外管位槽120,并且前脚管20撑顶枢固于内管位槽110内;后脚管30撑顶枢固于外管位槽120内,这样,当椅子折叠起来时,椅子的前脚管20和后脚管30水平并列于一直线上(见图4),椅子的折叠厚度约为一只脚管的厚度加上手把厚度,与已知结构相比,减少了一只脚管的厚度,从而直接减少了椅子折叠后的体积,降低了单位运输成本。本技术的新颖结构适用于各类折叠椅,手把原材料主要为塑胶,经注塑一次成型,内部有加强筋。权利要求1.一种双槽式折叠椅手把,该折叠椅具有前脚管、后脚管,前、后脚管的一端撑顶枢固于手把底部所开设管位槽内,其特征是手把底部开设有并列的内管位槽和外管位槽,前脚管与后脚管分别撑顶枢固于两个管位槽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槽式折叠椅手把,其特征是前脚管撑顶枢固于内管位槽内;后脚管撑顶枢固于外管位槽内。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折叠椅,尤指一种双槽式折叠椅手把,该折叠椅具有前脚管、后脚管,前、后脚管的一端撑顶枢固于手把底部所开设管位槽内,其特征是手把底部开设有并列的内管位槽和外管位槽,前脚管与后脚管分别撑顶枢固于两个管位槽内。本技术改变了折叠椅传统单槽式结构,使折叠椅能更好地折叠起来,减少椅子叠起来后的体积,降低单位运输成本。文档编号A47C4/00GK2488385SQ0121862公开日2002年5月1日 申请日期2001年4月17日 优先权日2001年4月17日专利技术者王腾毅 申请人:胜立塑胶工业(深圳)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槽式折叠椅手把,该折叠椅具有前脚管、后脚管,前、后脚管的一端撑顶枢固于手把底部所开设管位槽内,其特征是手把底部开设有并列的内管位槽和外管位槽,前脚管与后脚管分别撑顶枢固于两个管位槽内。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腾毅
申请(专利权)人:胜立塑胶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