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黑水虻幼虫的养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778970 阅读:1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4 20: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黑水虻幼虫的养殖方法,将黑水虻幼虫分为孵化、幼虫、三龄幼虫三个阶段饲养,提供专用的饲料,并公开了饲料的配方。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养殖方法可以快速高效养殖黑水虻幼虫,得到高蛋白的幼虫和预蛹;同时养殖饲料成本低廉,养殖方法简易,对场地和设备的要求不高,十分适合在基层养殖户中推广。

A breeding method of the larva of the black water f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黑水虻幼虫的养殖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
,具体涉及一种黑水虻幼虫的养殖方法。
技术介绍
黑水虻学名亮斑扁角水虻,为腐生性的双翅目水虻科昆虫,原产于每周,在全球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能够取食禽畜粪便和生活垃圾,生产高价值的动物蛋白饲料。禽畜粪便经黑水虻转化后,可使粪便总重减少36%以上,粪便中总氮减少31%以上,粪便中沙门氏菌降低2000倍以上。在黑水虻消化禽畜粪便、餐厨垃圾等废弃物的同时,黑水虻老熟幼虫及蛹还是一种优质的动物蛋白质,可以作为饲养宠物、水产的蛋白质饲料或添加剂,黑水虻养殖的产业前景广阔。目前黑水虻养殖成为了国内热门的昆虫养殖项目,养殖户普遍以小规模养殖为主,养殖方法没有标准化,养殖技术粗放,养殖户常常在幼虫管理的方面遇到技术困难。公开于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专利技术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黑水虻幼虫的养殖方法。采用以下技术方案:(1)养殖区远离人口聚集的生活区,养殖场地为通风良好的独立房舍,使用盒子或桶作为养殖容器;(2)将黑水虻虫卵置于塑料盒内,大约2-4天后孵化;(3)将孵化出来的黑水虻幼虫转移到养殖容器内,喂食幼虫专用饲料,养殖5~7天长成三龄幼虫,保持环境温度为20~30℃、环境湿度60~90%;(4)对三龄幼虫喂食三龄幼虫专用饲料,保持环境温度为20~30℃、环境湿度60~90%,养殖8~10天后黑水虻幼虫虫体逐渐变为黑褐色,体璧硬化,即得黑水虻的预蛹。其中,步骤(2)孵化黑水虻虫卵时,在塑料盒底部垫湿草垫,保持环境温度为26~28℃、环境湿度80~90%。优选地,步骤(2)孵化黑水虻虫卵时,在塑料盒底部垫湿草垫,保持环境温度为27℃、环境湿度85%。其中,步骤(3)的幼虫专用饲料按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组分:玉米粉20~30份,鸡粪10~20份,发酵豆粕10~20份,粉碎的芒果叶5~10份。优选地,步骤(3)的幼虫专用饲料按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组分:玉米粉25份,鸡粪15份,发酵豆粕15份,粉碎的芒果叶8份。其中,步骤(4)的三龄幼虫专用饲料按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组分:鸡粪20~30份,猪粪20~30份,剩饭剩菜10~20份,发酵豆粕5~10份,麸皮5~10份。优选地,步骤(4)的三龄幼虫专用饲料按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组分:鸡粪25份,猪粪25份,剩饭剩菜15份,发酵豆粕8份,麸皮8份。其中,在步骤(3)和步骤(4)的养殖过程中,保持饲料厚度至少为10厘米,每天清洁残料一次。其中,步骤(3)和步骤(4)中保持环境温度为25℃、环境湿度7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标准化的黑水虻幼虫的养殖方法,可以快速高效养殖黑水虻幼虫,得到高蛋白的幼虫和预蛹;同时养殖饲料成本低廉,养殖方法简易,对场地和设备的要求不高,十分适合在基层养殖户中推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阐述,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并不局限于实施例表示的范围。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非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此外,在阅读本专利技术的内容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专利技术作各种修改,这些等价变化同样落于本专利技术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下述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使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实施例1黑水虻幼虫的养殖(1)养殖区远离人口聚集的生活区,养殖场地为通风良好的独立房舍,使用桶作为养殖容器;(2)将黑水虻虫卵置于塑料盒内,在塑料盒底部垫湿草垫,保持环境温度为26℃、环境湿度80%,4天后孵化;(3)将孵化出来的黑水虻幼虫转移到养殖容器内,喂食幼虫专用饲料,养殖7天长成三龄幼虫,保持环境温度为20℃、环境湿度60%,饲料厚度至少为10厘米,每天清洁残料一次;(4)对三龄幼虫喂食三龄幼虫专用饲料,保持环境温度为20℃、环境湿度60%,饲料厚度至少为10厘米,每天清洁残料一次,养殖10天后黑水虻幼虫虫体逐渐变为黑褐色,体璧硬化,即得黑水虻的预蛹。上述幼虫专用饲料按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组分:玉米粉20份,鸡粪10份,发酵豆粕10份,粉碎的芒果叶5份;上述三龄幼虫专用饲料按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组分:鸡粪20份,猪粪20份,剩饭剩菜10份,发酵豆粕5份,麸皮5份。实施例2黑水虻幼虫的养殖(1)养殖区远离人口聚集的生活区,养殖场地为通风良好的独立房舍,使用桶作为养殖容器;(2)将黑水虻虫卵置于塑料盒内,在塑料盒底部垫湿草垫,保持环境温度为27℃、环境湿度85%,2天后孵化;(3)将孵化出来的黑水虻幼虫转移到养殖容器内,喂食幼虫专用饲料,养殖5天长成三龄幼虫,保持环境温度为25℃、环境湿度75%,饲料厚度至少为10厘米,每天清洁残料一次;(4)对三龄幼虫喂食三龄幼虫专用饲料,保持环境温度为25℃、环境湿度75%,饲料厚度至少为10厘米,每天清洁残料一次,养殖8天后黑水虻幼虫虫体逐渐变为黑褐色,体璧硬化,即得黑水虻的预蛹。上述幼虫专用饲料按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组分:玉米粉25份,鸡粪15份,发酵豆粕15份,粉碎的芒果叶8份;上述三龄幼虫专用饲料按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组分:鸡粪25份,猪粪25份,剩饭剩菜15份,发酵豆粕8份,麸皮8份。实施例3黑水虻幼虫的养殖(1)养殖区远离人口聚集的生活区,养殖场地为通风良好的独立房舍,使用桶作为养殖容器;(2)将黑水虻虫卵置于塑料盒内,在塑料盒底部垫湿草垫,保持环境温度为28℃、环境湿度90%,3天后孵化;(3)将孵化出来的黑水虻幼虫转移到养殖容器内,喂食幼虫专用饲料,养殖6天长成三龄幼虫,保持环境温度为30℃、环境湿度90%,饲料厚度至少为10厘米,每天清洁残料一次;(4)对三龄幼虫喂食三龄幼虫专用饲料,保持环境温度为30℃、环境湿度90%,饲料厚度至少为10厘米,每天清洁残料一次,养殖9天后黑水虻幼虫虫体逐渐变为黑褐色,体璧硬化,即得黑水虻的预蛹。上述幼虫专用饲料按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组分:玉米粉30份,鸡粪20份,发酵豆粕20份,粉碎的芒果叶10份;上述三龄幼虫专用饲料按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组分:鸡粪30份,猪粪30份,剩饭剩菜20份,发酵豆粕10份,麸皮10份。实施例4取实施例1-3得到的黑水虻预蛹,检测其主要营养成分,结果见表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黑水虻幼虫的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1)养殖区远离人口聚集的生活区,养殖场地为通风良好的独立房舍,使用盒子或桶作为养殖容器;/n(2)将黑水虻虫卵置于塑料盒内,大约2-4天后孵化;/n(3)将孵化出来的黑水虻幼虫转移到养殖容器内,喂食幼虫专用饲料,养殖5~7天长成三龄幼虫,保持环境温度为20~30℃、环境湿度60~90%;/n(4)对三龄幼虫喂食三龄幼虫专用饲料,保持环境温度为20~30℃、环境湿度60~90%,养殖8~10天后黑水虻幼虫虫体逐渐变为黑褐色,体璧硬化,即得黑水虻的预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黑水虻幼虫的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养殖区远离人口聚集的生活区,养殖场地为通风良好的独立房舍,使用盒子或桶作为养殖容器;
(2)将黑水虻虫卵置于塑料盒内,大约2-4天后孵化;
(3)将孵化出来的黑水虻幼虫转移到养殖容器内,喂食幼虫专用饲料,养殖5~7天长成三龄幼虫,保持环境温度为20~30℃、环境湿度60~90%;
(4)对三龄幼虫喂食三龄幼虫专用饲料,保持环境温度为20~30℃、环境湿度60~90%,养殖8~10天后黑水虻幼虫虫体逐渐变为黑褐色,体璧硬化,即得黑水虻的预蛹。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孵化黑水虻虫卵时,在塑料盒底部垫湿草垫,保持环境温度为26~28℃、环境湿度80~90%。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孵化黑水虻虫卵时,在塑料盒底部垫湿草垫,保持环境温度为27℃、环境湿度85%。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的幼虫专用饲料按重量份数计,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古权
申请(专利权)人:天峨县平昌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