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利用木质素污泥养殖蚯蚓的方法,步骤如下:1.纤维板制造过程中所产生的木质素污泥被上料履带车直接铺设在蚯蚓养殖大棚内,该大棚两侧各铺设一垄蚓床;2.人工投放蚯蚓苗;3.之后每隔5天,便将新的木质素污泥铺设在蚓床上一次;4.待蚯蚓养殖时间达到80~90天时,开始人工收集蚯蚓粪,在收集蚯蚓粪时,先收集各垄蚓床最上方一层的蚯蚓粪,之后再次铺设一层新的木质素污泥,厚度依然为5cm,待5天后,再收集各垄蚓床最上方一层的蚯蚓粪,循环该过程,能够每隔5天收集一次蚯蚓粪。该方法是以纤维板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木质素污泥作为饲料直接来养殖蚯蚓,且养殖所出的蚯蚓粪的产量高、质量好。
A method of culturing earthworm with lignin slud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利用木质素污泥养殖蚯蚓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蚯蚓养殖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利用木质素污泥养殖蚯蚓的方法。
技术介绍
现有纤维板加工厂在生产密度纤维板时,每日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大量的木质素污泥,而裸排或填埋处理则会严重污染环境,是不被允许的。为处理该木质素污泥,部分企业会将其作为制备有机肥的原料而加工有机肥。但是该有机肥加工工艺需要依次经过针对该木质素污泥的预处理、配料搅拌、发酵等步骤,工艺流程繁琐且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物会再次对环境造成污染。蚯蚓无害化处理工业污泥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污泥处理技术。蚯蚓能以自身特殊的功能与环境中的微生物协同作用,将污泥中的有机质分解转化,成为自身或其它生物易利用的营养物质。即该处理方式既可以生产出优良的动物蛋白,又可以生产出高质量的有机肥料。现有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专利“201711288795.0”,名称为:“一种农业废弃物的生物利用方法”。其公开了一种半发酵农业废弃物的蚯蚓养殖方法。该方法包括:1.收集农业废弃物,然后进行混合,调整至50%-60%的含水率,铺设高度0.8-1.2米;2.将收集的农业废弃物进行半发酵,所述的半发酵是将农业废弃物在65°-72°发酵3-5天,每12小时翻抛一次;3.在半发酵后的农业废弃物中添加保健液,然后将再铺设至蚯蚓床上,所述的蚯蚓床每平方的蚯蚓密度为2-4公斤;4.将加入保健液后的农业废弃物满床全铺5-8厘米,调整含水率至60%-80%后进行翻抛;5.蚯蚓消化、机械挤压、排泄,形成蚯蚓粪,产出有机肥。但是,上述方法需要针对农业废弃物先进行发酵处理,耗时长,且在养殖过程中,需要添加保健液,成本增加。另外,该方法仅适用于处理农业废弃物,针对纤维板制造过程中所产生的木质素污泥而言,上述处理方式是无法实现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任务是提供一种以纤维板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木质素污泥作为饲料直接来养殖蚯蚓的方法。在该方法过程中无需发酵工序、也无需添加任何其他配料,且养殖所出的蚯蚓粪的产量高、质量好。本专利技术的任务是这样完成的,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纤维板制造过程中所产生的木质素污泥被上料履带车直接铺设在蚯蚓养殖大棚内,该大棚两侧各铺设一垄蚓床,每垄蚓床厚度为15cm,且保证各垄蚓床温度为22℃~25℃范围之内,湿度为65%~70%范围之内;步骤2:人工投放蚯蚓苗于各垄蚓床上,保证各垄蚓床的投放密度为2.5㎏/㎡;步骤3:之后每隔5天,便将新的木质素污泥利用上料履带车铺设在蚓床上一次,该新的木质素污泥铺设厚度为5cm;步骤4:待蚯蚓养殖时间达到80~90天时,开始人工收集蚯蚓粪,在收集蚯蚓粪时,先收集各垄蚓床最上方一层的蚯蚓粪,之后再次铺设一层新的木质素污泥,厚度依然为5cm,待5天后,再收集各垄蚓床最上方一层的蚯蚓粪,循环该过程,能够每隔5天收集一次蚯蚓粪。所述大棚内的两垄蚓床之间预留一条供上料履带车行走的过道。所述蚓床底部设有供热管道,蚓床上方设有洒水头。本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效果:采用纤维板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木质素污泥作为饲料来养殖蚯蚓。该木质素污泥主要成分为木质细纤维,为有机物,能够作为蚯蚓的食物。且由于在纤维板生产工艺过程中包含有高温蒸煮该道工序,所以该木质素污泥不含粪大肠菌群落、蛔虫卵,属于蚯蚓喜爱的热化细软食物,能够直接作为蚯蚓的饲料使用,无需发酵工序,也无需添加任何其他配料。另外,在该蚯蚓养殖流程中,始终保持蚓床温度在22℃~25℃范围之内,湿度在65%~70%范围之内,满足了蚯蚓最适宜繁殖的条件要求。采用该木质素污泥作为饲料直接来养殖蚯蚓的方法,能够保证蚯蚓的存活量及繁殖量,进而提高蚯蚓粪的产量及质量。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方法流程图;图2是检测报告首页;图3是检测报告注意事项;图4是样品检测报告;图5是检测结果。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但本专利技术并不局限于这些实施方式,任何在本实施例基本精神上的改进或代替,仍属于本专利技术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范围。在纤维板生产过程中,必然会产生木质素污泥副产品。而在该木质素污泥中含有96%以上的木质细纤维。该木质细纤维为有机物,能够作为蚯蚓的食物。且由于在纤维板生产工艺过程中包含有高温蒸煮该道工序,所以该木质素污泥不含粪大肠菌群落、蛔虫卵,是蚯蚓喜爱的热化细软食物。经检测,该木质素污泥中不含汞且砷含量3.4mg/kg、铅含量12.4mg/kg、镉含量2.8mg/kg、铬26.8mg/kg,各重金属含量皆在适宜养殖蚯蚓范围之内。因此,该木质素污泥能够直接作为蚯蚓的饲料使用,无需发酵工序,也无需添加任何其他配料。后附本木质素污泥的检测报告。如图1所示,一种利用木质素污泥养殖蚯蚓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纤维板制造过程中所产生的木质素污泥在水泥分离后便被上料履带车直接铺设在蚯蚓养殖大棚之内。该大棚两侧各铺设一垄蚓床,每垄蚓床厚度为15cm,且保证各垄蚓床温度为22℃~25℃范围之内,湿度为65%~70%范围之内。上述温度及湿度是蚯蚓最适合的繁殖环境。温度为22℃,湿度为65%范围内;温度为23℃时,湿度为67.5%范围内;温度为25℃,湿度为70%范围内,是蚯蚓的最佳生存及繁殖环境。铺设完蚓床之后,人工投放蚯蚓苗于各垄蚓床上,保证各垄蚓床的投放密度为2.5㎏/㎡。该密度下蚯蚓繁殖性能最佳。之后每隔5天,便将新的木质素污泥利用上料履带车铺设在蚓床上一次,该新的木质素污泥铺设厚度为5cm。待蚯蚓养殖时间达到80~90天时,木质素污泥已被蚯蚓消耗完毕,蚓床为蚯蚓粪堆积而成。此时开始人工收集蚯蚓粪,在收集蚯蚓粪时,先收集各垄蚓床最上方一层的蚯蚓粪,之后再次铺设一层新的木质素污泥,厚度依然为5cm,待5天后,再收集各垄蚓床最上方一层的蚯蚓粪,循环该过程,能够每隔5天收集一次蚯蚓粪。即时间达到80天时,开始收集蚯蚓粪,之后再次铺设一层新的木质素污泥;时间达到85天时,开始收集蚯蚓粪,之后再次铺设一层新的木质素污泥;时间达到90天时,开始收集蚯蚓粪,之后再次铺设一层新的木质素污泥。上述大棚内的两垄蚓床之间预留有一条供上料履带车行走的过道,便于上料履带车铺设木质素污泥作业。由于蚯蚓在低于5℃左右便会进行冬眠,因此,在上述蚓床底部设有供热管道,为蚓床提供温度。而在上述蚓床上方设有洒水头,定期喷水以保持蚓床的湿度,为蚯蚓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利用上述方法收集而来的蚯蚓粪是非常好的有机肥料,可以用在园林绿化,土壤改良等方面。该方法是利用生物技术处理木质素污泥,变废为宝的同时,能够有效保护环境,实现了资源的综合利用。以上对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的实施范围。凡依本专利技术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利用木质素污泥养殖蚯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步骤1:纤维板制造过程中所产生的木质素污泥被上料履带车直接铺设在蚯蚓养殖大棚内,该大棚两侧各铺设一垄蚓床,每垄蚓床厚度为15cm,且保证各垄蚓床温度为22℃~25℃范围之内,湿度为65%~70%范围之内;/n步骤2:人工投放蚯蚓苗于各垄蚓床上,保证各垄蚓床的投放密度为2.5㎏/㎡;/n步骤3:之后每隔5天,便将新的木质素污泥利用上料履带车铺设在蚓床上一次,该新的木质素污泥铺设厚度为5cm;/n步骤4:待蚯蚓养殖时间达到80~90天时,开始人工收集蚯蚓粪,在收集蚯蚓粪时,先收集各垄蚓床最上方一层的蚯蚓粪,之后再次铺设一层新的木质素污泥,厚度依然为5cm,待5天后,再收集各垄蚓床最上方一层的蚯蚓粪,循环该过程,能够每隔5天收集一次蚯蚓粪。/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木质素污泥养殖蚯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纤维板制造过程中所产生的木质素污泥被上料履带车直接铺设在蚯蚓养殖大棚内,该大棚两侧各铺设一垄蚓床,每垄蚓床厚度为15cm,且保证各垄蚓床温度为22℃~25℃范围之内,湿度为65%~70%范围之内;
步骤2:人工投放蚯蚓苗于各垄蚓床上,保证各垄蚓床的投放密度为2.5㎏/㎡;
步骤3:之后每隔5天,便将新的木质素污泥利用上料履带车铺设在蚓床上一次,该新的木质素污泥铺设厚度为5cm;
步骤4:待蚯蚓养殖时间达到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戚世军,戚世标,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鑫饰板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