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兰花大棚蓟马的防治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778844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4 20: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兰花大棚蓟马的防治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防治方法包含使用15%异丙威烟雾剂。所述的15%异丙威烟雾剂分三次使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包含兰花大棚蓟马防治的多种方面,其设置科学合理,全面、有效;2)烟雾剂防控是一种用于防治大棚蔬菜病虫害的常用技术,但兰花大棚上的使用还较少,烟雾剂具有简便省力、药效好、避免棚内湿度增加、用药成本较低、农药残留少等特点,防治效果明显优于喷雾、喷粉等施药方法,特别是在阴雨天或病害流行期间防治效果更加明显。3)本发明专利技术优选的15%异丙威烟雾剂在兰花大棚中的使用方法效果十分突出。

A control method of thrips in orchid sh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兰花大棚蓟马的防治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一种兰花大棚蓟马防治
,尤其涉及到某一种烟雾剂在兰花大棚的适用性
;更甚于兰花大棚多方面防治的

技术介绍
兰花是世界性的名花,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兰花通常分为国兰和洋兰。其中,国兰是指兰花科、兰属的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种类,主要包括春兰、蕙兰、墨兰(和寒兰等,这些种类属于地生兰类;洋兰,又称为热带兰,其种类很多,如卡特兰、蝴蝶兰、大花蕙兰、石斛兰、文心、兜兰、万代兰等。目前兰花蓟马是我国兰花种植上的重要害虫,蓟马的成虫和若虫均能为害兰花,成群聚集为害兰花的花和嫩芽,吸取兰株汁液,受害花瓣和花葶上往往出现褐色条纹,花瓣变为褐色,受害严重的花蕾不能展开,受害嫩芽初期出现水浸状斑块,待嫩芽长大,叶片展开后,留下褐色斑点,易与病害混淆,严重影响兰花的观赏价值,并能传播病毒。其中,二鬃蓟马属(Dichromothrips)是蓟马科中较大的一个属,广泛分布于日本、印度、东南亚、美国夏威夷、中国台湾和澳大利亚。在我国广东,斯密二鬃蓟马(DichromothripsSmith)是为害兰花的一种优势蓟马种类。兰花经济价值较高,不论是观赏期的花朵,还是新长出的幼芽,受害后都直接降低了兰花的价值,因此,蓟马的防治尤为重要。由于蓟马类害虫体型微小,常藏匿于兰花花蕾中,其为害不易发现,而且繁殖力极强,在短期内可大量繁殖,暴发为害,因此兰花生产上,主要采用化学防治来防控其为害。长期以来,由于化学农药的不科学合理使用,导致该虫抗药性产生与不断发展,使兰花生产面临巨大挑战。此外,害虫和其抗药性可以通过国际贸易交往得到传播扩散,因此世界范围内蓟马抗药性治理也面临挑战。防治兰花的蓟马必须坚持植保方针“以防为主,综合治理”,具体是在蓟马生活史的薄弱环节,如卵期、幼虫期等,及时采取措施,减少虫口数量,防止蓟马爆发成灾。目前以兰花蓟马防治措施为主,结合其它蓟马适宜防治,提出兰花蓟马综合防治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正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缺陷,提供一种大棚兰花蓟马的高效防治策略,为我国快速发展的兰花产业建立虫害防控方法。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兰花大棚蓟马的防治方法,本专利技术防治方法包含使用异丙威农药。异丙威又称为叶蝉散、灭扑威,是一种触杀性兼有内吸作用的杀虫剂,属中等毒性杀虫剂。该农药是一种触杀性兼有内吸作用的杀虫剂,属胆碱酯酶抑制剂,是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的杀虫剂,速效、残效期短,用于防治水稻、可可、蔬菜、甘蔗及其他作物中的稻飞虱、稻叶蝉、蚜虫、臭虫等。对飞虱天敌、蜘蛛类安全,但对蜜蜂有害。由于其在现有技术在的描述仅存在于上述昆虫类型中,而在二鬃蓟马(斯密二鬃蓟马)的杀灭和在兰花中的运用未见报道。因此,申请人经试验发现,异丙威农药在二鬃蓟马(斯密二鬃蓟马)和兰花植物中的使用效果十分显著,值得专利保护。进一步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异丙威农药使用方法为作为烟雾剂使用。进一步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异丙威农药为15%异丙威烟雾剂。进一步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15%异丙威烟雾剂分三次使用:第一次放烟的时间为兰花秋天新芽发出之时;第二次放烟的时间为春节前,兰花的盛花期;第三次放烟的时间为清明前。进一步为,本专利技术将所述的15%异丙威烟雾剂设置在发烟筒内使用,所述的发烟筒直径4-5cm,高6-7cm有底的圆筒将导火索放在圆筒中间,周围填充配好的烟雾剂原料,压实后将圆筒上端封好,让导火炬索的头露在外面3-4cm,每个发烟筒的烟雾剂约重100g。进一步为,本专利技术将发烟筒以五点法放置在兰花大棚,药剂使用量为300-400g/亩;使用时间选定在阴天或傍晚时,放烟时将引捻插入药粉中由里向外逐个点燃,密闭棚室6-8小时以上。进一步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防治方法包含农业防治;即在温室准备栽种兰花前,设置高温闷棚:45~55℃,持续4~5小时,或用臭氧3~5mg/kg消毒6~8小时;在通风口或出入口设置50目以上的窗纱;在温室的休闲期间,把室内温度调至39℃以上,持续2-3天。进一步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防治方法包含物理防治,即在兰花苗期,移植期开始或开花前期使用蓝色诱虫板。进一步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防治方法包含生物防治;即在兰花大棚释放东亚小花蝽;且在释放东亚小花蝽的同时,将兰花大棚的室温由18℃逐步升温至26℃,且不高于26℃。进一步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防治方法包含的生物防治还包括在兰花大棚内使用球孢白僵菌。上述专利技术创造的技术方案在叠加使用时效果更好,且相关技术参数具有1+1>2的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专利技术方法包含多种兰花大棚蓟马防治的多种方面,其设置科学合理,全面、有效;2)烟雾剂防控是一种用于防治大棚蔬菜病虫害的常用技术,但兰花大棚上的使用还较少,烟雾剂具有简便省力、药效好、避免棚内湿度增加、用药成本较低、农药残留少等特点,防治效果明显优于喷雾、喷粉等施药方法,特别是在阴雨天或病害流行期间防治效果更加明显。3)本专利技术优选的15%异丙威烟雾剂在兰花大棚中的使用方法效果十分突出。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解释。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斯密二鬃蓟马雌成虫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斯密二鬃蓟马雄成虫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1)加强植物检疫,防止危险性有害生物传播蔓延的首选措施随着兰花产业的日益壮大,国内和国际贸易往来逐渐增加,做好植物检疫处理是防治外来蓟马入侵和危害的首要任务,严格检疫,种组培苗选用抗虫品种。2)农业防治加强温度、湿度、光强及肥水管理,栽培健壮植株,增强抗虫能力。清除大棚内的杂草、残株落叶和无商品价值的花序,减少蓟马食物来源和产卵越冬场所,降低下代虫源。在温室准备栽种兰花前,设置高温(45~55℃,持续4~5小时)闷棚,或用臭氧(3~5mg/kg)消毒6~8小时;在通风口或出入口设置50目以上的窗纱,阻止蓟马进入棚室。高温和低温度对花蓟马的存活率影响很大,36℃~44℃高温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蓟马各虫态的存活率逐渐降低。在温室的休闲期间,把室内温度调至39℃以上,持续2-3天,可以有效杀死蓟马。3)物理防治悬挂蓝色诱虫板,蓟马对蓝色有较强的趋性,因此在距离植物约6cm高处悬挂圆形蓝板色板,诱集效果较好。根据蓟马发生为害兰花的花和嫩芽,因此在兰花苗期,移植期开始使用或开花前期。一方面蓝板可被用于发生监测,即每个大棚(6-30米)挂1-2块,每3天计数成虫数量,及时指导防控,一旦发现种群数量增加,及时采取快速有效的化学防治;另一方面可被于于大面种防控,即每一标准大棚用10-15块,每20-30天换一次,可有效控制蓟马的发生为害。4)生物防治以虫治虫是设施/温室害虫控制的重要措施之一。小花蝽在我国设施农业蔬菜害虫生物防治中的应用良好,在18~26℃内,随温度升高东亚小花蝽若虫对西花蓟马若虫捕食量增加,而在兰花设施种植大棚中,可采取释放小花蝽来防治蓟马,因为温室不仅对小花蝽有保护作用,也能有利于其大量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兰花大棚蓟马的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该防治方法包含使用异丙威农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兰花大棚蓟马的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该防治方法包含使用异丙威农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兰花大棚蓟马的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异丙威农药使用方法为作为烟雾剂使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兰花大棚蓟马的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异丙威农药为15%异丙威烟雾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兰花大棚蓟马的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15%异丙威烟雾剂分三次使用:第一次放烟的时间为兰花秋天新芽发出之时;第二次放烟的时间为春节前,兰花的盛花期;第三次放烟的时间为清明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兰花大棚蓟马的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的15%异丙威烟雾剂设置在发烟筒内使用,所述的发烟筒直径4-5cm,高6-7cm有底的圆筒将导火索放在圆筒中间,周围填充配好的烟雾剂原料,压实后将圆筒上端封好,让导火炬索的头露在外面3-4cm,每个发烟筒的烟雾剂约重100g。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兰花大棚蓟马的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发烟筒以五点法放置在兰花大棚,药剂使用量为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婷齐国君高燕石庆型王裕华吕利华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