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测墒灌溉的小麦种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778838 阅读:1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4 20: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基于测墒灌溉的小麦种植方法,涉及农业种植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以下步骤:在土壤中施用基肥和肥料增效剂后,播种小麦,播种后进行正常管理,当土壤含水率低于70%时进行灌溉,在小麦拔节及孕穗期结合灌溉进行肥料的追施。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对土壤墒情进行实时监测,在小麦需水的时期进行灌溉,避免了传统灌溉水资源的浪费,又可以显著提高水分的利用效率。

A method of wheat planting based on water measuring irrig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测墒灌溉的小麦种植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业种植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测墒灌溉的小麦种植方法。
技术介绍
水资源短缺和肥料利用效率低是限制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如何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充分提高水肥的利用效率对于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淮北地区是典型的砂姜黑土区域,由于土壤存在“旱、涝、僵、瘦”等不良属性,造成该地区农作物产量低而不稳。为了追求更高的产量,生产中往往不断的投入大量的氮肥,但是被植物吸收利用的很少,大部分以硝态氮形式被淋溶等损失掉,造成肥料的大量浪费及环境污染。因此,如何提高该区肥料的利用效率是当前一个重要的问题。水肥一体化技术具有节水、节肥和水肥高效耦合的优势,对于解决水资源浪费和肥料利用率低等问题具有较好的效果。但是,在实际的农业生产过程当中,由于人为的操作原因,往往会加大灌溉用水量,造成肥料挥发、流失,从而造成肥料的利用率仍然处在较低水平。专利CN201810638737.4公开一种基于根域集雨种植的小麦节水高产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精细整地;配方施肥;标准起垄及播种:播种前垄覆膜,垄宽为40cm、沟宽为60cm,垄高为10cm,垄面覆盖材料为普通0.01mm塑料地膜或生物降解膜。沟内种植冬小麦种植4行,行距15cm:30cm:15cm。播种时间及播量同当地一般高产田。灌水时间及灌水定额:沟内灌水,单次灌水量为450m3/hm2,整个生育期共灌水900m3/hm2。小麦生育期病、虫、草害等田间管理。步骤6、适时收获。目前,有关提高水肥一体化效率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水肥用量的优化方面,在控制水肥用量的同时,往往忽略了肥料的流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测墒灌溉的小麦种植方法,用以提高小麦种植过程中肥料的利用效率。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基于测墒灌溉的小麦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土壤中施用基肥和肥料增效剂后,播种小麦,播种后进行正常管理,当土壤含水率低于70%时进行灌溉,在小麦拔节及孕穗期结合灌溉进行肥料的追施。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对土壤墒情进行实时监测,在小麦需水的时期进行灌溉,避免了传统灌溉水资源的浪费,又可以显著提高水分的利用效率。优选的,所述小麦播种的行距为15-25cm,播深3-7cm。优选的,所述小麦播种密度为15-25kg/亩。优选的,所述基肥的施用量为50-70kg/亩。优选的,所述肥料增效剂的施用量为基肥施用量的5-15%。优选的,所述小麦的品种为荃麦725。优选的,所述基肥为复合肥,复合肥氮磷钾的养分比为N:P2O5:K2O=15:15:15。优选的,在小麦生长期10-30cm深度的土壤水分含量进行监测,当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70%时,进行灌溉。优选的,所述灌溉水量为20-30m3/亩。优选的,所述肥料的追施为将肥料与灌溉结合的水肥一体化追施,在小麦拔节期追施尿素8-12kg/亩;小麦孕穗期追施尿素4-8kg/亩。优选的,小麦喷灌采用带孔喷带进行喷灌,所述喷带的直径为80-120mm,喷孔孔径为0.8-1.6mm,喷水高度为0.8m,喷带间距为2.5m。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1)本专利技术在基肥中添加肥料增效剂,可以有效减少灌溉对肥料的流失,同时结合灌溉进行追肥,不仅可以避免资源的浪费,更为重要的是有效提高了水肥利用效率低的问题;(2)本专利技术通过对土壤墒情进行实时监测,在小麦需水的时期进行灌溉,避免了传统灌溉水资源的浪费,又可以显著提高水分的利用效率;(3)通过本专利技术的种植方法,可以提高小麦的产量,小麦产量达到400kg/亩,小麦在拔节期光合效率明显增加。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4中不同处理条件下小麦各生育期的SPAD值;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4中不同处理条件下小麦各生育期光合效率测定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4中不同处理条件下小麦产量图;图中:C1为对比例中的种植方法;C2为实施例2中的种植方法。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试验材料和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获得。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技术或条件者,均可以按照本领域内的文献所描述的技术或条件或者按照产品说明书进行。实施例1一种基于测墒灌溉的小麦种植方法(1)玉米收获后,对土地进行翻耕,施用基肥50kg/亩,肥料增效剂的施用量为2.5kg/亩;本实施例中肥料增效剂的制备方法采用专利ZL201410387930.7中公开的制备方法制备而成;本实施例中基肥为基肥为复合肥,复合肥氮磷钾的养分比为N:P2O5:K2O=15:15:15;(2)选用荃麦725品种小麦,于10月1日,采用播种机播种,播种密度为15kg/亩,播种行距为15cm,播深3cm;播种后进行正常管理,其中正常管理步骤为现有技术;(3)在小麦苗期、拔节期、孕穗期10cm深度的土壤水分含量进行监测,当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70%时,进行灌溉,灌溉水量为20m3/亩;土壤水分含量测定方法为现有技术;灌溉采用带孔喷带进行喷灌,喷孔孔径为0.8mm,喷带采用PE喷带,喷带直径为80mm,喷水高度为0.8m,喷带间距为2.5m;(4)在小麦拔节期10cm深度的土壤水分含量进行测定,低于70%进行灌溉,灌溉水量为20m3/亩,同时在灌溉的时候采用水肥一体化追施尿素,尿素用量为8kg/亩;灌溉采用带孔喷带进行喷灌,喷孔孔径为0.8mm,喷带采用PE喷带,喷带直径为80mm,喷水高度为0.8m,喷带间距为2.5m;(5)在小麦孕穗期10cm深度的土壤水分含量进行测定,低于70%进行灌溉,灌溉水量为20m3/亩,同时在灌溉的时候采用水肥一体化追施尿素,尿素用量为4kg/亩;灌溉采用带孔喷带进行喷灌,喷孔孔径为0.8mm,喷带采用PE喷带,喷带直径为80mm,喷水高度为0.8m,喷带间距为2.5m;(6)后期生长注意病虫害管理,到收获期时收获。实施例2一种基于测墒灌溉的小麦种植方法(1)玉米收获后,对土地进行翻耕,施用基肥60kg/亩,肥料增效剂的施用量为6kg/亩;本实施例中肥料增效剂的制备方法采用专利ZL201410387930.7中公开的制备方法制备而成;本实施例中基肥为复合肥,复合肥氮磷钾的养分比为N:P2O5:K2O=15:15:15;(2)选用荃麦725品种小麦,于10月10日,采用播种机播种,播种密度为20kg/亩,播种行距为20cm,播深5cm;播种后进行正常管理,其中正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测墒灌溉的小麦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在土壤中施用基肥和肥料增效剂后,播种小麦,播种后进行正常管理,当土壤含水率低于70%时进行灌溉,在小麦拔节及孕穗期结合灌溉进行肥料的追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测墒灌溉的小麦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在土壤中施用基肥和肥料增效剂后,播种小麦,播种后进行正常管理,当土壤含水率低于70%时进行灌溉,在小麦拔节及孕穗期结合灌溉进行肥料的追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测墒灌溉的小麦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小麦播种的行距为15-25cm,播深3-7c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测墒灌溉的小麦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小麦播种密度为15-25kg/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测墒灌溉的小麦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肥的施用量为50-70kg/亩。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测墒灌溉的小麦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肥料增效剂的施用量为基肥施用量的5-15%。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测墒灌溉的小麦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明浩吴丽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