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昭通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苹果林防印度小裂绵蚜虫害的作物套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778807 阅读:10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4 20: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苹果林防印度小裂绵蚜虫害的作物套种方法,所述的苹果林防印度小裂绵蚜虫害的作物套种方法包括整地、作物种植和林间管理步骤,具体包括:将苹果林苹果树冠周围和林下空地进行耕翻和/或挖塘,于阳光下暴晒10~30天;取矮秆短根系的香料作物种子进行撒播和/或移栽矮秆短根系的香料作物幼苗,浇水施肥;在撒播和/或移栽后5~20天查缺补苗,保持深度3~8cm的土壤湿度为30~50%。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显著的控制印度小裂绵蚜等地下害虫,葱蒜种植后土壤中的印度小裂绵蚜在不使用任何农药的情况下明显得到控制,葱蒜收获后还可获得经济收入,达到了林下增收控制害虫的效果,并且对靶标作物、人、畜、环境安全,是农产品安全生产和农药减量控害的一项较好措施。

A crop interplanting method of Apple forest to control aphid of Gossypium parvu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苹果林防印度小裂绵蚜虫害的作物套种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
,具体涉及一种苹果林防印度小裂绵蚜虫害的作物套种方法。
技术介绍
农药是农业生产必可少的要素,一方面,极大提升了农作物的品质和产量,另一方面,长期不科学施用化学农药导致害虫产生抗药性已成为农药行业可持续发展难题之一。印度小裂绵蚜SchizoneurellaindicaHilleRisLambers是我国苹果上的新害虫,国内新记录种,国外主要分于印度和巴基斯坦。若虫体白色或乳白色,体外被白色绵状物,主要为害苹果须根和新根,集中发生于地下0.5m范围以内。2005年,云南省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专家与昭通市植保站植检站联合开展的院校合作项目调查研究此虫发生危害与控制技术措施以来,主要开展了大量的化学农药防治方法研究。且通过研究示范推广的防效较好的药剂毒死蜱和吡虫啉,不仅防效已经下降,难以很好控制该虫的发生危害,致使该虫已经成为了云南苹果印度小裂绵蚜发生区农民防治的难题。而且还易造成农药残留和退土壤的影响。加之毒死蜱因其药理毒性,2017年已在蔬菜上禁止使用。作为鲜食为主的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苹果林防印度小裂绵蚜虫害的作物套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苹果林防印度小裂绵蚜虫害的作物套种方法包括整地、作物种植和林间管理步骤,具体包括:/nA、整地:将苹果林苹果树冠周围和林下空地进行耕翻和/或挖塘,于阳光下暴晒10~30天;/nB、作物种植:取矮秆短根系的香料作物种子进行撒播和/或移栽矮秆短根系的香料作物幼苗,浇水施肥;/nC、林间管理:在撒播和/或移栽后5~20天查缺补苗,保持深度3~8cm的土壤湿度为30~5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苹果林防印度小裂绵蚜虫害的作物套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苹果林防印度小裂绵蚜虫害的作物套种方法包括整地、作物种植和林间管理步骤,具体包括:
A、整地:将苹果林苹果树冠周围和林下空地进行耕翻和/或挖塘,于阳光下暴晒10~30天;
B、作物种植:取矮秆短根系的香料作物种子进行撒播和/或移栽矮秆短根系的香料作物幼苗,浇水施肥;
C、林间管理:在撒播和/或移栽后5~20天查缺补苗,保持深度3~8cm的土壤湿度为30~5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苹果林防印度小裂绵蚜虫害的作物套种方法,其特征在于A步骤中所述的耕翻和/或挖塘的深度为40~60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苹果林防印度小裂绵蚜虫害的作物套种方法,其特征在于B...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永翠马永平马永盆黄伦桑正林马仲炼田丽华李平松吴银梅
申请(专利权)人:昭通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